12.23 湟中縣:東西部扶貧協作交出“新答卷”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培訓致富帶頭人115人,創業成功19人,帶動貧困人口74人;通過藥材種植、加工等帶動農戶300多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2戶;214名選派學習教師能力明顯提升……

今年以來,西寧市湟中縣堅持把東西部扶貧協作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聚力建成全面小康的重要舉措,與南京市棲霞區廣泛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對口幫扶活動,不斷豐富工作內涵,持續拓展合作領域,紮實推動脫貧攻堅、對口幫扶工作,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效顯著。2019年9月,棲霞區政府被青海省委、省政府評為“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棲霞區選派的支醫人才李強被評為“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湟中縣被國家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為“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東“鳥”西飛,貧困縣裡來了“金鳳凰”

“最近你的呼吸比之前順暢多了,過兩天就可以出院了。”正在病房查床的李強是棲霞區醫院派援到湟中縣醫院呼吸科的一名80後醫生.作為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援派人才之一,他為湟中帶來的不僅是先進的技術,更多的是先進的理念。

多年的行醫經驗告訴李強,成為一名合格的醫者,一定要堅守初心,要將“望聞問切”與先進科技有機結合,可以依靠先進的設備,但不能過度依賴科技。在派援期間,他的這一理念也在感染轉變著身邊的醫護人員,隨著大家自主閱片能力的不斷提高,更多的年輕醫生能夠更加快速準確地找出患者的病因。

而這只是兩地人才幫扶交流的一個縮影。藉助棲霞區人才資源優勢,兩地堅持採取雙向掛職、交流培訓、技術幫扶等方式,進一步加強人才幫扶交流。2019年,棲霞區先後組織醫療、教育、農業、文化旅遊等領域8批次140餘名專家到湟中縣開展技術指導、對接幫扶。選派的18名支醫、支農、支教人才全部到崗,先後組織三支人才開展了帶教、義診、授課培訓、課程分享及實地考察等活動。

同時充分發揮支援人員的才幹和技術。支教人才許偉紅、廖加興帶動轉變了湟中教育教學理念,組織南京名師千里送教,返崗後許偉紅依舊持續關注湟中教育發展,聯繫所在民盟黨派為幼兒園開展捐贈電腦、圖書活動,做到了幫扶長效、愛心恆久。支農人才王志亮幫助湟中規範了農業、漁政執法流程,培養了5名業務骨幹;楊佔娜兩上高原,幫助湟中建立起動物檢疫實驗室;王秀梅組織南京農業大學專家舉辦致富帶頭人培訓,培訓致富帶頭人115人,創業成功19人,帶動貧困人口74人……

而湟中縣選派的2名幹部、12名醫療、農業、教育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到棲霞區掛職鍛鍊、跟崗學習,進一步提升了湟中縣專業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工作能力、服務水平。

取經引智,窮山溝裡辦起“新產業”

上新莊鎮新城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永邦如今成了村裡的“時髦人士”,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的另一重身份:新城村村級電商服務站點負責人。

每天,張永邦都會在淘寶網頁上打開自己的“高原特產專賣店”,處理完店鋪中青稞面、洋芋粉條訂單,接著幫村民們在網上代購衣物、生活用品等……2018年,通過這家小小的網店,張永邦順利脫貧,還被評為了全縣電子商務進農村十佳先進個人。

然而不僅是張永邦這樣的村民打開了自己的“新思維”,取經引智的交流模式下,整個湟中縣的“新產業”血脈都變得流暢起來。

2019年,湟中縣利用江蘇省統籌幫扶的3350萬元資金實施了“勵志愛心超市”、多巴醫療綜合體、魯沙爾鎮民族手工藝品加工產業等3項協作項目,有效改善貧困群眾的生活生產質量,幫助貧困群眾實現穩定增收。

全縣幫建運營59個“勵志愛心超市”,通過讓群眾勞動換取積分,憑積分兌換所需物品的模式,鼓勵貧困群眾積極自主脫貧、參與村內公益性活動,不斷激發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實施的多巴醫療綜合體門診樓項目,建成運行後預計每年為多巴臨近地區的5個鄉鎮、4萬餘戶群眾節約費用150餘萬元;建成投用的19個貧困村標準化衛生室,通過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為周邊群眾提供了就近醫療服務,有效減輕貧困群眾負擔;實施的魯沙爾鎮民族手工藝品加工產業扶貧項目已開工建設,建成後將採取“股份合作社+扶貧車間+農戶”模式,通過培訓學習、吸納務工、入股分紅等方式帶動貧困群眾參與發展,實現“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

同時圍繞縣域主導產業,湟中縣主動對接東部有合作意向的企業,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2018年引進總投資1.2億元的浙江正德中醫藥有限公司已完成投資522萬元,目前通過藥材種植、加工等帶動農戶300多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2戶。

進一步深化棲霞山文化休閒旅遊度假區與魯沙爾文化旅遊產業園協作,通過對接協作,有效促進兩地產業聯動發展,通過推動人員掛職交流,學習棲霞先進管理經驗,更新了園區發展理念。目前共建園區正在對接編制《魯沙爾文化旅遊產業園戰略規劃》,後期將加強園區管理、項目引進、投融資機制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為湟中特色園區發展建設注入新動能。

移花接木,人才協作架起“連心橋”

日前,湟中縣魯沙爾第二小學《和樂娃》直播課程成功實現首播,孩子們通過直播平臺分享故事,不僅提高了表達能力,更增強了自信。而《和樂娃》正是棲霞區實驗小學品牌課程《巫婆講故事》的成功“移植嫁接”,通過棲霞區實驗小學教師培訓指導與模擬演示,《和樂娃》播放效果贏得了師生家長廣泛好評。

2018年9月,棲霞區與湟中縣共同投資52萬元搭建“互聯互通”錄播教室,學校教師通過遠程交流探討,使湟中縣廣大師生能不斷享受到棲霞區的優質教學資源。 “到棲霞區實驗小學交流參觀學習時,他們通過返聘退休銀齡教師指導青年教師,為青年教師制定發展規劃的做法讓我很受啟發。回來後,我們就結合實際情況,推行校長、教研主任‘傳幫帶’機制,幫助青年教師更好地開展工作。”“取經”歸來的魯沙爾二小副校長巴永平對於探索青年教師長遠發展模式有了新想法。

選派骨幹教師跟崗研修、特色課程“移植嫁接”“互聯互通”在線探討……已成為湟中縣與棲霞區兩地教育工作交流互助新模式。

2019年,圍繞師資隊伍培養、管理水平提高、教學質量提升等中心工作,湟中縣各中小學校及教育部門相關科室與棲霞區重點學校、名師工作室等共結成16對幫扶對子,實現了從幼兒園到職業教育各個學段的全面合作交流,為全縣教育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年內組織26名各民族學生赴棲霞區開展第二屆“童心向黨,民族團結手拉手”夏令營活動中,通過傳承紅色基因、感受金陵文化、體驗風土人情等活動,進一步拓寬了學生視野、增強了學習動力。藉助互聯互通錄播教室平臺,開展線上教學研討活動4次,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兩地教育部門互派專家學者、優秀教師、管理骨幹等開展交流學習、跟崗研修,棲霞區先後選派93人次在湟中縣傳經送寶,開展講學、教學示範,湟中縣選派214人次教師赴棲霞區進行交流學習、跟崗研修,促進了兩地教學方法、教學方式的交流互鑑,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效果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