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支空軍:法蘭西共和國航空隊

曾經寫了拿破崙的二十六元帥和各種跟他說不清道不明的女人,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拿破崙陛下當年的空軍部隊。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支空軍:法蘭西共和國航空隊

轟6巡航南海

1792年,法國革命戰爭爆發,新生的共和國與歐洲列強開戰。為了對抗強大的敵軍,法國人想盡了一切辦法,不少人建議使用新發明的氣球。最早的氣球載人飛行,就產生於革命前6年的法國。紙業製造商蒙格菲爾兄弟,看到煙託著灰燼向上升,想到煙可能是種奇異的氣體,比空氣輕。雖然實際上,那不過是空氣遇熱膨脹,暫時比冷空氣輕而已,但這確實是個把物體送上天空的途徑。

兩個草根發明家經過多次實驗,製作出了載人熱氣球,並準備在巴黎表演,駕駛員是年輕科學家羅齊爾和氣球製造經理。最初國王路易16為了不讓人才冒險,企圖先讓罪犯試試,摔死也不可惜。

可這個人類的重大榮譽給個罪犯難道不滑稽嗎,羅齊爾據理力爭,終獲准親自首飛。1789年10月19日,在無數巴黎人的圍觀下,氣球升空成功。球下吊著一個鐵爐子供熱,可添加燃料,氣球飛行了25分鐘,實際上燃料還可保持飛四,五倍時間,因火苗有燃到球體危險故提前降落。

熱氣球的一個侷限是熱空氣一冷卻,就只能降下來,當時的燃料技術並不能維持其留空多久,這限制了其軍事用途。在蒙氏兄弟實驗僅兩週後,一個更有潛力的載人氣球在法國實驗成功,物理學家雅克夏爾,用真正比空氣輕的氫氣製作氣球,克服了熱氣球留空時間短的問題,首飛就創下了留空兩小時的成績。

氫氣球使氣球軍用成為了可能,但那個時代仍有極大侷限,當時的制氫氣方法主要是用大量廢鐵和硫酸反應,需要搭個巨大的反應爐。而且我們在化學課上都見識過,出來的氫氣是熱騰騰的。等冷下來氣體收縮,注滿的氣球會癟下去,於是還要補充充氣數次。整個充氣過程需要36小時。

1793年法國政府公安委員會同意測試氣球的軍事潛力。最初的方向側重於可航行氣球,氣球發明人之一約瑟夫-蒙哥菲爾提出用氣球帶上爆炸物充當轟炸機,並建議用大號炸彈轟炸聯軍控制的土侖城。可以想一下如果這個轟炸機成真,配上拿破崙少校的大炮會是何等壯觀。大科學家蒙日也提出可航行的氣球能騷擾共和國的敵人。但是,可航行氣球的實驗結果卻不盡人意,動力和航行控制裝置過不了關。

到當年9、10月份,情況有所轉機。在杜伊勒裡附近的一次實驗中,一種新的制氫氣方法獲得成功,這種方法不再需要使用戰時極度短缺的硫酸。由於成本下降,政府最終同意集中力量搞技術相對簡單的地面繩索繫留氣球,並嘗試投入作戰。

1793年10月底,化學家庫泰勒和他的助手工程師洛芒,被派往北方軍團,帶著5萬里弗爾的撥款置辦設備。這個項目太過新奇,以至政府主管軍事的卡爾諾,特意給庫泰勒開了封介紹信,說明他們不是騙子。可是當二人到達前線,北方軍團司令儒爾當將軍仍認為這是異想天開,命令庫泰勒原路返回巴黎,順便給卡爾諾稍個信:奧國大軍的攻擊迫在眉睫,希望多給我一個步兵營,而不是什麼氣球。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支空軍:法蘭西共和國航空隊

空中英雄:約瑟夫·庫泰勒

回到巴黎,共和國政府下令繼續有關氣球的試驗,在莫頓成立了航空技術研發中心。尼古拉-雅克·孔代主持研究工作,進一步優化氣球的形狀和材料,並改進氫氣製作過程。政府主要官員參觀了一系列升空演示後,在1794年4月通過法案成立航空部隊。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支空軍:法蘭西共和國航空隊

氣球專家 尼古拉·孔代

人類史上第一支航空部隊就此誕生了。它的最初規模為連級,包括一名上尉連長,由庫泰勒擔任。一名中尉副連長,由洛芒擔任。下屬軍士長和中士各一名,下士兩名,二十名士兵。所有人要求掌握與操作氣球相關的技能,比如化學和木工。法案給空軍設立了三項任務:偵察、傳遞信號、撒宣傳傳單。

1794年5月,航空連攜“創業”號氣球在北方邊城莫伯日加入了儒爾當將軍的部隊。他們開始構築反應爐,製造氫氣。6月2日,氣球第一次投入作戰,“創業”號冉冉升空,用一根長索繫留地面,偵察奧地利-荷蘭聯軍在城周圍的動向。情報傳遞通過打旗語、夜間懸掛燈球,或者用小沙袋裝上寫好的報告,掛在環上通過牽引繩滑下來。

第五次升空時,庫泰勒遭遇了史上第一次防空炮火。奧軍使用輕型火炮向氣球射擊,實心彈丸呼嘯著從吊籃下方飛過。庫泰勒丟下壓重物,將氣球又上升了400米,避至火炮射高以外。

6月22日,連隊奉令移師弗勒呂斯平原,法軍正在那裡的沙勒羅瓦鎮與奧軍對陣。為完成這次行軍,充好的氣球由二十名士兵連拉帶拽,在曠野跋涉50公里。6月26日,弗勒呂斯會戰打響,‘創業’號留空計9個小時,幾乎全程參與了會戰。戰鬥中,庫泰勒上尉和安託內·莫洛將軍乘上氣球吊籃,把奧軍的行動情況寫在字條上,投到地面彙報給軍團總部,並使用旗語傳遞信號。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支空軍:法蘭西共和國航空隊

此時的氣球部隊起到的依然只是偵查作用。

法軍獲得了戰役勝利,但對於氣球的效用評價不一。司令官儒爾當依舊看不上眼,認為氣球對勝利貢獻極小;而參加了戰鬥全過程的化學家吉東·莫爾沃(Guyton de Morvaeu)認為其作用巨大。這位吉東·莫爾沃不但是著名化學家和政治家,也是一名氣球專家,他在莫頓的航空技術中心指導研發了第二代氣球“尚武”號。“尚武”號呈圓筒形,近似以後的飛艇。只可惜在交付部隊試驗後,由於穩性太差不能實用。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支空軍:法蘭西共和國航空隊

氣球連奔赴弗勒呂斯戰場 - 二十名士兵連拉帶拽

獲勝的法軍深入比利時,氣球連在奪取列日和布魯塞爾戰鬥期間都在部隊中,但沒有投入使用。冬天的戰鬥間隙,他們在亞琛附近的博西特建立了一個氣球兵站。

弗勒呂斯戰役結束的後一天,法國政府通過成立第二個航空連的提案。孔代在莫頓航空中心開始對新部隊進行訓練。兩個新氣球加入部隊:“大力神”和“無畏”號。1795年3月,第二連編入萊茵軍團。庫泰勒上尉被召回擔任指揮。第一連原副連長洛芒繼任第一連連長,孔代繼續在莫頓主持。10月份,孔代擔任新成立的氣球學校校長,為前線的兩個連訓練替換用的新兵。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支空軍:法蘭西共和國航空隊

美茵茨戰役:庫泰勒上尉冒著大風升空偵察

第二氣球連在美茵茨戰役中升空,在從曼海姆撤退期間也執行了任務。冬季他們在法蘭克海姆設立基地,然後跟隨北方軍團。在斯圖加特,拉斯塔特和多瑙沃斯的戰鬥中進行偵察。在一次戰鬥中,庫泰勒冒著大風升空,地面上要靠64個人拼命拉住繩索。這一回,連對方的奧軍將領都不由得擔心法國空中勇士的安全。他們向庫泰勒提出,如果他願意,可以隨時到奧軍營地參觀,不用冒險上天偵察。庫泰勒一口回絕了。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支空軍:法蘭西共和國航空隊

弗勒呂斯會戰

第一連在1795這年轉調給桑布爾-默茲軍團,軍團司令還是原北方軍團司令儒爾當。他們沒有機會執行新任務,但儒爾當將軍終於對氣球部隊的熱情了很多,甚至在官方戰報上,把氣球的圖畫置於自己的軍團上方。

1796年9月伍茲堡會戰,奧國的天才少帥卡爾大公大敗儒爾當的法軍,第一氣球連全部被俘獲。“無畏”號氣球成為戰利品,被保存到維也納軍事博物館,展出至今。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支空軍:法蘭西共和國航空隊

卡爾大公的戰利品

經過這次災難性打擊,第二氣球連加入重新整編的桑布爾-默茲軍團。庫泰勒連長髮高燒病倒,只能回莫頓基地。代理連長的是德勞奈,他和新任軍團司令奧什關係處得很僵,奧什拒絕讓他們再參加任何戰役。

1797年4月,在意大利戰場,法軍由年輕的將軍拿破崙率領大獲全勝,奧國被迫簽訂里歐本條約媾和。第一氣球連被俘人員按相關條款被釋放,他們要求老連長庫泰勒重新回來指揮。請求獲得批准,庫泰勒晉升上校,洛芒晉升中校。分別擔任正副指揮官。

1798年,氣球連隨拿破崙遠征埃及,庫泰勒和一直為航空部隊作幕後工作的孔代都在軍中。到達非洲海岸時,他們決定先把設備留在戰艦上。不料,幾天後艦隊在尼羅河口海戰中,被納爾遜的英國艦隊突襲殲滅,氣球裝備也隨船付之一炬。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支空軍:法蘭西共和國航空隊

加冕慶典演砸的加納林: 這也是一位飛行高手,他和其夫人不僅研製氣球飛行,還是軟式降落傘的發明人

遠征軍氣球連不得不派作他用,只是有時偶爾製作個相對簡單的氣球,充當娛樂慶典的點綴。1798年9月22日是法國共和曆新年,孔代接到指示,製作一個用於慶祝表演的氣球。因為條件簡陋,表演推遲到了12月1日。這次飛行沒有成功,還險些釀成慘禍。氣球在群眾注視下發生事故,起火燃燒。不明就裡埃及人猜測,法國人是不是發明了個“飛行燃燒彈”。孔代沒有放棄,他重新制作的氣球終於第二次表演中成功升空,觀者據稱有十萬人。

儘管有庫泰勒、孔代等先驅者的不懈努力,氣球航空隊之路還是走到了盡頭。1799年1月15日,法國執政的督政府決定撤銷氣球部隊。第二連就地解散,滯留埃及的第一連,一直活動到1802年,返回法國後才從戰鬥序列中正式消失。

這時,拿破崙已經執掌了法國的大權。他再沒有重新建立氣球航空部隊,只是在計劃遠征英格蘭時,聽取過庫泰勒的副手洛芒中校提出的一個計劃。這個瘋狂的計劃包括製造一百個百米直徑的超級氣球,各裝一千士兵,兩門大炮和彈藥車,25匹馬,10天給養。拿破崙嘲諷式地問蒙日,是否值得費時間來搞個全面測試。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支空軍:法蘭西共和國航空隊

氣球加海底隧道侵英想象圖

不過,據說拿破崙後來還是認真考慮過氣球過海的方案,曾起用年輕的女飛行家蘇菲-布朗卡爾研究入侵英國的可行性。蘇菲-布朗卡爾主要職責是負責慶典用氣球,原來擔任這個職務的加納林在拿破崙加冕時,參加助興的無人氣球從巴黎一直飄到羅馬,一部分不幸落在暴君尼祿墓上,成了一時笑料。拿破崙於是罷免加納林換上蘇菲。蘇菲其人非同一般,一生共有60多次飛行記錄,其丈夫皮埃爾-布朗卡爾也是法國飛行先驅之一,在1785年駕駛動力氣球首次完成飛越英吉利海峽,最後夫婦兩人先後亡故於飛行事故,可謂一生獻給航空。這名女專家給拿破崙的結論是,風力因素無法克服,氣球入侵不現實。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支空軍:法蘭西共和國航空隊

蘇菲-布朗卡爾在拿破崙42歲生日慶典升空表演

十餘年後,縱橫歐洲的拿破崙在滑鐵盧會戰慘敗。這次戰役,幾乎就發生在氣球第一次參戰的地域,究其戰敗原因,數次是因為敵我情形不明。於是,有些後世學者不免評論,假如拿破崙沒有放棄氣球航空隊,或許局面就會不同。這種說法雖得到個別大牌學者支持,但現實上,即便氣球隊還存在,也不會有太大區別的。二十年間,隨著拿破崙戰爭中戰術的演進,作戰節奏提高到了一個新層次。戰線從莫伯日推進到弗勒呂斯,僅僅用了一天半。庫泰勒很難象當年那樣,用幾十人牽著氣球跟上大軍步伐,也更不可能在某個戰地耗時修築反應爐充氣。

法國革命戰爭以來,作為空軍雛形的氣球航空隊顯示了潛力,但要發揮重要職能,技術儲備尚且不足。人類真正成為天空的主人,還要靠後人踏著庫泰勒、孔代他們的步伐,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氣球、飛艇、飛機,直到現在的航天、登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