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比《康熙》高明之處究竟在哪?爲何形成輿論一邊倒之勢

二十年前,根據二月紅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在cctv1首播。首播當日即備受好評。其中焦晃飾演的康熙,唐國強飾演的雍正,王繪春飾演的八阿哥等角色無一不是深入人心。

《雍正》比《康熙》高明之處究竟在哪?為何形成輿論一邊倒之勢

此劇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因為此劇的大獲成功,在2001年,由陳家林導演,陳道明,斯琴高娃等主演的,改編自二月紅的另一部經典小說《康熙王朝》也在cctv8首播,於是,在中國大陸又掀起了一波古裝熱潮。這兩部古裝深入人心,紅極二十年而不遜色,堪稱經典。時至今日,一些著名網紅劇《步步驚心》《宮》都是以雍正王朝的劇情,加之現代元素而改編的,因為演員的陣容和更討喜的造型,吸引了一大波青少年。

《雍正》比《康熙》高明之處究竟在哪?為何形成輿論一邊倒之勢

雖然這兩部劇都堪稱經典之作,但在有完美主義的網友心中,總想排個第一第二。筆者認為,如果按照接近史實的標準判斷,兩者都不能算太完美。不過電視劇畢竟是電視,考慮觀眾的口味要大於考慮史實。

《雍正》比《康熙》高明之處究竟在哪?為何形成輿論一邊倒之勢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二月紅成書時間太早,那個時候我國關於清史的很多資料還沒有整理成熟,小說中難免有些細節紕漏,對當時朝政的一些重要項目也沒有細緻淋漓的描述。但基於他只是一部小說的前提,我們當然可以忽略就這些不討人喜歡的歷史。

《雍正》比《康熙》高明之處究竟在哪?為何形成輿論一邊倒之勢

如果單從誰更接近史實來看,只能說兩者不相上下。

《雍正王朝》是以大部分虛構的故事情節,體現了真實的歷史人物。比如用錢買命案、追討欠款、弘曆獲得玉如意等這些劇情,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但通過這些劇情,將雍正的威嚴和隱藏的柔情,鄔先生的人格魅力,八爺黨的狠毒能夠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足以證明導演和編劇的文字功底深厚。能在觀劇得同時,對觀眾帶來正面的影響。

《雍正》比《康熙》高明之處究竟在哪?為何形成輿論一邊倒之勢

而《康熙王朝》則恰恰相反,導演在全劇描述的全都是史實,比如滅鰲拜,撤三藩,平臺灣,剿準葛爾。導演用這些史實,演繹了一位過於剛正,在國計民生面前十分果斷的康熙大帝。電視劇中,他英明神武,知人善用,滅鰲拜用了魏東亭,撤三藩用了周培公,剿臺灣用了姚啟聖。但導演只將康熙英明的一面體現了出來,導演更側重於對康熙英雄形象的塑造。對於康熙的政治錯誤卻一概不提,例如歷史上征服臺灣時,強制百姓遷回內陸,當時百姓深受政策的影響。清兵在福建等地區打著國家的旗號,行著土匪的勾當。但在電視劇中,卻是姚啟聖大哭著說,老百姓,求求你們回去吧,皇上已經在內陸為你們蓋好了房子。再比如康熙晚年時,重兵戈而輕民生,導致國庫空虛,民生凋敝。百姓生活甚至達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這些在電視劇中均沒有體現出來。

《雍正》比《康熙》高明之處究竟在哪?為何形成輿論一邊倒之勢

兩部劇由於側重點不同,所要表達的意思也不同。兩部劇的比較,本身也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我們在關注精彩內容的同時,能影響我們觀感的,不是還有老戲骨們精湛的演技嗎?更值得我們反思的難道不是現在的電視劇為何相比二十年前倒退了有四十年的差距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