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 ,祭奠山西鄉寧華靈廟抗日英魂

熱血華靈鑄豐碑

清明時節 ,祭奠山西鄉寧華靈廟抗日英魂

側觀華靈廟

清明時節

祭奠英魂

鮮花寄哀思

松柏護英靈

一曲曲以鮮血和生命

譜寫的英雄壯歌

深深印刻在億萬人民心中

指引我們前行的道路

清明時節 ,祭奠山西鄉寧華靈廟抗日英魂

山西鄉寧縣華靈廟


花靈廟,原名華林廟,古為滑嶺廟,位於呂梁山最南端、汾河北岸的鄉寧縣關王廟鄉下川村委南山頂。華靈廟雖名不見經傳,但它西觀龍門,南見中條,東望曲沃,整個晉南盆地盡收眼底。可謂北率呂梁千重山,南含禹甸萬里秀。以其險要的地勢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在歷史上曾為漢族與少數民族的文化交融道,晉狄通婚的和親道,經濟貿易的交流道,直至抗戰的軍需軍糧運輸道,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它不如呂梁之巍巍,也不如汾河之濤濤,但花靈廟戰役傳千古,抗日殉國壯舉震華夏。


清明時節 ,祭奠山西鄉寧華靈廟抗日英魂

碑文樓

完整版“華靈廟二十四壯士殉國紀念碑”碑文

作者 王永順

1942年6月,在鄉寧縣前山沿(與新絳、汾城交界處)居高臨下扼守運糧要道的滑嶺廟(亦稱樺林廟)陣地,發生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慘烈之役。當守軍國民革命軍第19軍暫編37師3團3連與前來進攻的日軍正進行惡戰,敵增援部隊已攻佔前沿指揮所新窯洞的危急時刻,趕來增援的第8連連長彭永祥等24名勇士,“飛步衝入敵陣,白刃相接,膠著一處。這時彭連長高呼:“活炸彈拉火!”隨著呼聲,壯士們身上帶的手榴彈一齊炸開,轟然一聲,震撼山谷,敵我同歸於盡”(引自原暫編37師師長史澤波回憶文章)。

24顆“活炸彈”,以血肉之軀,贏得了戰鬥的勝利,在中國抗戰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為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通令予以嘉獎,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亦改樺林廟為華靈廟,並親自撰寫碑文於抗戰勝利前夕樹起了“華靈廟二十四壯士殉國紀念碑”。

  此後幾十年,由於歷史的原因,英雄們的壯舉已鮮為人知,華靈廟紀念碑亭,也殘遭破壞。時至2007年9月,鄉寧縣建成華靈廟抗日紀念館,紀念碑亭才得以修復。但由於風雨侵蝕,938字的繁體碑文已模糊難辨,更有14處60餘字徹底無法辨認。因之,24壯士中竟有兩人英名湮滅,無法昭示後人。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鄉寧縣誌辦及各地文史愛好者陸續刊文介紹碑文,但由於識讀困難,故版本不一,互有出入。60餘缺字,只能以空缺符號代替。

2012年由筆者提供線索,鄉寧文化研究會閻靈娣會長派閻炳吉先生赴太原,拜訪了當年曾參與紀念碑亭修建的閻承燮(時任鄉寧縣督學)老人。老先生根據記憶及上下文的意思進行了補缺,但兩個烈士的姓名依然缺失。原暫編37師師長史澤波80年代的回憶文章《滑嶺廟之戰,“活炸彈”壯烈殲敵》中,也失記三位人名,其中就包括上述的兩個烈士的姓名。

  最近,鄉寧文化研究會組織編寫鄉寧民國史料,筆者亦參與其中。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苦苦尋覓,終於使完整版華靈廟二十四壯士殉國紀念碑文重見天日。不但24壯士姓名齊全,而且在碑文後面還列出了他們的職務和軍階。下士陳元海、一等兵張鑑兩位壯士的英名,終於補齊。另兩位壯士的姓名牛苗榮、康三保,在此之前被識讀為牛功榮、張王保,從此亦得以糾正。

清明時節 ,祭奠山西鄉寧華靈廟抗日英魂

華靈廟大殿


  完整版本如下:

華靈廟二十四壯士殉國紀念碑碑文

自敵兵啟釁盧溝橋六載於今,可謂無日無地不戰。其間,壁壘相當,衝鋒陷陣,互為勝負者無論矣!或眾寡懸殊,猝不及防,為敵所乘,同歸澌滅者,亦往往有焉。若明知勢力不敵,寧俱死以此靖,不反顧以幸生,蓋以華靈廟一役為最烈。雲:華靈廟為我運糧要道,我第十九軍暫三十七師第三團第三連一部固守該地。先是本軍六月初,新麥既登,敵有搶糧計劃,知我必出擊,乃大集其兵,封鎖我西山麓各要隘。八日,敵軍大舉進犯,我第三連堅守應戰,敵損失甚重,乃復增援二百名抵新窯洞,期在必得。時已黃昏,我第八連彭連長永祥,率部駐華靈廟以北十二里之店兒上陣地,察知此情,以為在第三連困守精疲力竭之時,驟增強敵,恐華靈廟一失,糧道即斷,影響軍食至重。遂決定,乘敵人準備進攻之際,施以奇襲。特集合該連活炸彈三十人,語曰:“活炸彈是壯士行為,軍人是以不惜犧牲達成功為目的,今若待命而行,華靈廟則危矣!吾輩活炸彈,應本以一換十之犧牲決心,將敵摧毀,以緩華靈廟之危急。則敵雖再事增援,我軍亦可以從容佈置矣”。議遂決,時夜將半,乃一面馳報營長,一面各挾多數炸彈,分路前進。不幸,一股為敵發覺,有排長一員,士兵六人身負重傷,不能前進。所餘二十四人均奮勇沖人敵陣,與敵膠著一處,彭連長高呼:“活炸彈拉火!”於是轟然齊發,與敵俱盡。嗚呼,壯矣!

夫疆場之上,進退之間,運用戰術減少我之損害,增大敵人損害為常軌。犧牲少數人,爭取戰局之好轉為應變。抱奮勇攻,取一地或堅守一地為特殊。凡此,皆猛將勇士之所為。至若壯士,則本成仁之素志,抱去不復返之決心,湯火可蹈,白刃可履,不惜捐自身之血肉,達殲敵之目的,以博國家民族某一事之勝利與成功。使敵堅兵利器,胥失功能,戰略戰術,均歸無用,此則超軼尋常戰鬥範圍以外。如彭連長永祥等二十四壯士之所為者,求之五千年曆史中,實不多覯也。二十四人謂誰?即連長彭永祥、排長郭文光、李樹屏,士兵牛苗榮、王福祀、杜錫山、邵君山、李發成、趙卯娃、胡孝成、梁德昌、張鑑、陳元海、康三保、李貴生、吳慶周、周家寬、徐順德、葛志義、王振全、景新吉、羅華周、周秀恆、張三娃是也。

事聞中央,既從優撫卹,並准入祀原籍與殉難地忠烈祀。其事蹟,交政治部表揚。而當地士民,僉請於其成仁之所,立石紀念,以昭來茲。華靈廟原名華林廟,此役後易今名,謂為我中華好男兒之所寄存。錫山總領諸軍,既痛喪袍澤,又復欣我民族精神之偉大。爰為辭曰:

國於天地,必有興立。

義烈忠貞,鬼神感泣。

蠢茲倭虜,侵及晉疆。

兇焰汗漫,椓我元良。

死生之大,自古皆有。

赫赫諸君,斯謂不朽。

河水洋洋,岩石峨峨。

水竭石爛,精靈無磨。

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撰並書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國曆六月八日立

清明時節 ,祭奠山西鄉寧華靈廟抗日英魂

祭奠英烈


新發現版本碑文後所附的名單:

彭連長永祥,郭排長文光、李排長樹屏,中士牛苗榮、葛志義、王振全、景新吉,下士陳元海、李貴生、吳慶周,上等兵王福祀、杜錫山、邵君山、周家寬、羅華周,一等兵李發成、張鑑、康三保、張三娃,二等兵胡孝成、徐順德、周秀恆,傳達兵趙卯娃、梁德昌。

(王永順 201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