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綠色檢察」魅力——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之行有感

↑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二連浩特檢察

感受“绿色检察”魅力——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之行有感

9月10日至14日,天津、貴州團部分全國人大代表視察內蒙古檢察工作。

內蒙古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的多民族中國北部邊疆。其草原遼闊,森林莽莽,耕地廣袤,是世界上草原類型最多,保護最完整的草原之一,也是內蒙古的標誌,遊牧民族文化之源。我們天津、貴州一行19位全國人大代表,受最高人民檢察院之邀,到內蒙古檢察院系統視察調研……

感受“绿色检察”魅力——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之行有感

(網絡圖片)

漫步在因泉而得名的阿爾山街道,明媚的陽光下,滿眼蒼翠的落葉松與金色的白樺樹,交相輝映,將祖國北部這座邊疆之城,浸染得色彩斑斕。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鮮空氣,頓覺沁人肺腑,舒暢愜意,陶醉在這層林盡染,疊翠流金,如詩如畫的美景裡。耳畔似乎響起阿爾山市檢察院檢察長於海傑的聲音,正是因為這裡獨具特色的生態環境,所以破壞生態犯罪案件多發,為了保護祖國北疆這道生態安全屏障,他們制定了“服務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12條意見”,並創新“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三位一體的生態檢察工作模式,藉助無人機等科技手段,開展了差異化、針對性的特色專項監督治理。是啊!為了這一片藍天淨土,檢察戰線上的檢察官們無懼風霜雨雪,迎著凜冽的寒風,走過一條條崎嶇的山路,冒著淒厲的雪雨,跨過一片片泥濘的草原。他們與雪為舞,與夢同行,日復一日,用汗水和淚水澆灌了這綠樹青山;用青春和熱血維護了自然資源;用信念和忠誠鑄就了阿爾山的壯美;用智慧和奉獻譜寫了阿爾山的神韻。美哉阿爾山!壯哉檢察官!向你們致敬!

感受“绿色检察”魅力——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之行有感

(網絡圖片)

佇立在一望無際的呼倫貝爾草原上,沐浴著秋風,極目遠眺,天蒼蒼,秋草黃,風吹草低遍牛羊,蔚藍的天空,金色的草原,北雁南飛,繪成了呼倫貝爾草原的秋韻。沉浸在這秋的靜美魅力中,心曠神怡,思緒萬千,浮想起呼倫貝爾市檢察院檢察長張曉紅的工作報告,“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呼倫貝爾市檢察院作了許多有益的嘗試,會同人大、政府等機關,出臺了《關於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協作配合工作的若干意見(試行)》等多種公益訴訟相關規定,以“三位一體”的生態檢察工作模式,努力營造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的合力,實現雙贏多贏共贏。他們把公益訴訟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三檢合一”專門機構,加大了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極大地打擊了各種破壞草原林地的行為,推出了“綠色檢察”的靚麗名片。

感受“绿色检察”魅力——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之行有感

站在被破壞後補植復綠的空曠原野上,憐憫地望著迎風搖曳的弱小樟子松,悲喜交加。悲的是自然資源慘遭破壞,恢復植被難度之大;喜的是法律監督介入,讓綠色生態得以復原。據不完全統計,三年來,檢察院共督促恢復植被19825畝,收回被非法佔用土地3818畝。這背後蘊藏著檢察官們多少的辛酸苦辣,飽含著檢察官們多少的聰明智慧。以智能化為引領,創新智慧檢務建設,構建了“1+N智慧呼檢平臺”“七位一體智慧公訴系統”。智能化檢務建設,為生態文明建設插上了科學的翅膀,為生態文明建設配上了金鑰匙,讓司法監督無處不在。

感受“绿色检察”魅力——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之行有感

登上草原檢察直通車,走進調查取證車,映入眼簾的是先進的影像監測系統;坐在辦公桌前,聽著檢察官的娓娓道來。具有信息傳輸和定位系統的車載無線主機,能多方位、變速度、調畫面的無線智能攝像系統,以及單兵系統和後臺指揮系統,讓生態檢察、司法監督走進草原、開進林區,解決了服務人民群眾“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延伸了監督職能,提高了生態資源治理能力和水平,築牢了我國北疆這道生態安全屏障,展示了獨具特色的內蒙古“綠色檢察”,為維護北疆綠水青山亮麗風景,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回眸內蒙古之行,點點滴滴,細細撿拾,感受頗多,溢滿心房。內蒙古檢察機關工作政治站位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司法監督融入生態文明建設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他們重視頂層設計,工作目標方向明確,措施務實,敢擔當有作為,因地制宜,突出了內蒙古特色檢察……

內蒙古檢察,我以你為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