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亮出城市「天際線」

◆如今在泰安的大街小巷,曾經矗立在樓頂的一塊塊廣告牌不見蹤影。藍天白雲下,一棟棟現代化建築與歷史老建築交相輝映,襯托出泰城這一旅遊城市的國際範兒。

變化源自6月中旬至8月下旬,泰安掀起的對城區戶外廣告及高速公路沿線廣告整治行動。這場行動中,城管部門攻堅克難,2.5萬餘處戶外廣告牌被拆除,其中主要是樓頂廣告牌。泰安的城市“天際線”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漂亮。

□ 本報記者 姜言明 劉培俊

本報通訊員 趙為民 秦會勇

拆除戶外廣告不留死角

在很多人的記憶裡,位於泰山火車站東側的龍潭路橋洞一直是泰安人心中的地標,而設置於橋洞兩側的廣告位已經有31年的歷史。7月9日至12日,歷時4天,龍潭路火車站橋洞兩側廣告位全部被拆除。

泰安市城市管理局泰山區分局財源執法所所長張軍介紹,現場拆除的兩塊廣告牌總面積300平方米左右,設於1987年,是泰城設置較早的廣告位。由於該廣告位屬於鐵路部門,他們協調鐵路部門予以拆除。

“從4月份開始協調,鐵路部門給予了很大的便利,很支持泰城的戶外廣告整治工作。”張軍說。由於廣告位緊鄰鐵路,鐵路部門專門就此提交了施工申請,並制訂了施工方案。

“剛開始還以為虛張聲勢,沒想到這次戶外廣告牌整治行動真的是太給力了。”看到城市天際線越來越美,不少市民發出由衷的感嘆。

記者從泰安市城市管理局獲悉,6月中旬至8月下旬,泰安集中力量,集中時間,對城區戶外廣告開展了集中整治,共拆除各類戶外廣告25439處520575.24平方米,其中大型立柱廣告423處,樓頂商業廣告2214處,牆體廣告17339處,落地式廣告5452處,橋體廣告15處。

“這是泰城有史以來拆除數量最多、面積最大、覆蓋面最廣的一次城區戶外廣告整治工作,實現了建成區範圍內戶外廣告整治的全面突破。”泰安市城市管理局局長宋憲春告訴記者。

按照先大型後小型、先重點區域後次要區域的思路,泰安依次拆除大型立柱廣告、落地廣告、樓頂牆體等各類商業廣告,將市級管理31條道路的各類戶外廣告基本拆除完畢,做到了沒有盲區、不留死角、到底到邊。

“這個海鮮酒樓的牌子真的存在好多年了,特別扎眼,每次從這裡路過都會不經意地抬頭看看,但自從拆了以後,我們看到的是藍天白雲,確實好看多了。”市民翟先生指著泰山華僑大廈裙樓頂部告訴記者。

在泰城走走,這次整治讓人們看到了泰安的美麗天際線、泰山的亮麗山際線,泰城的市容環境和城市形象得到了極大改善。正如泰安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希信評價的“這次戶外整治力度大效果好,體現了強烈的擔當精神。”

其實,整治行動之所以力度空前,源於工作的穩步推進。泰安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郭德文、市政府副市長張紅旗圍繞快速推進城區戶外廣告整治和高速公路兩側立柱廣告整治,分別組織相關責任單位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整治方案,安排工作任務,壓實整治責任,並及時協調解決拆除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多年形成的聯動機制再次發揮重要作用。各區(管委會)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推動整治任務全面落實;公安、財政、交通運輸、公路等部門單位聯勤聯動,為整治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堅強保障。比如在拆除京臺高速泰安沿線非標廣告中,交通、公路、城管積極配合,僅3天便拆除非標廣告173塊40284平方米。

此外,還得益於多年打下的基礎。自2015年開始,泰安就開始推行“大型廣告只拆不批、不再年審”的工作思路,為全面整治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城管部門做實做細整治的前期工作,挨家挨戶下達拆除通知,及時溝通協商,使得整治工作實現了平穩推動。

戶外廣告管理規範呼之欲出

保護城市天際線,沒有淺嘗輒止,只有任重而道遠。

“這項工作抓得很好,成效明顯。成績來之不易,要鞏固好已有成果,跟進措施很有必要。”泰安市委書記崔洪剛說,要繼續深入抓好城市管理,持續開展違規戶外廣告牌匾整治等專項行動,改善市容環境,精益求精管好城市。

圍繞實現戶外廣告的規範管理,在開展拆除整治的同時,泰安充分借鑑上海、重慶、廈門、濟南等城市的先進經驗,起草編制了《泰安市戶外廣告和牌匾標識管理辦法》和《泰安市戶外廣告和牌匾標識設置導則》。經過幾易其稿最終成型,目前已進入徵求意見階段,加快推動進入立法程序。

《管理辦法》和《設置導則》出臺後,將成為今後一個時期城區戶外廣告管理和設置的標準依據和綱領性文件,並由戶外廣告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行使城區戶外廣告審批權,實行統一審批,歸口管理,杜絕戶外廣告多頭設置、政出多門現象。同時,這也將為規範化管理提供製度支撐。

為杜絕戶外廣告出現反彈回潮,泰安將強化日常巡查,堅持到邊到沿、不留死角、不留盲區,發現問題立即處理。強化調度督導,對重點區域有針對性地開展明察暗訪。強化通報考核,對工作主動紮實、成效顯著的單位,及時通報表揚;對責任不落實、成效不明顯,特別是在整治工作中出現問題的,嚴肅追究相關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