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8):智能工廠

by 楊學成

最後一個主題涉及實現工業4.0的主要手段,那就是推動數字化進程,尤其是智能工廠:

工業4.0(8):智能工廠

本質上,工業4.0是目標,但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是數字化。舉例來講,物流領域的數字化包括多個方面,是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不能夠僅僅考慮一個點上的問題,而應該採用系統視角,例如各個物流空間之間的交互以及不同信息系統之間的會話與通信。

目前在物流領域,還有三個趨勢十分重要,一是個性化,二是綠色環保,三是適應高度城市化的環境。在這樣的趨勢之下,物流系統必須擁有足夠的柔性和可擴展性,同時要照顧到物流過程中的環保問題,此外城市老齡化程度提高,希望足不出戶就能購物。這些在需求端和物流端的趨勢變革,倒逼工廠的生產必須做出改變。

智能工廠是工業4.0的一部分,也是整個數字化進程最重要的戰略組成部分。智能工廠在德國幾十年前就有探索,但沒有像工業4.0理念那麼火爆。在工業4.0概念提出之後,很多人有個誤區,認為不用智能工廠支撐就可以實現工業4.0,使得這個概念成為一個時髦詞兒,但效果並不好。

後來,德國政府意識到了問題所在,立馬著手重新調整,標誌性的事件是在凱澤斯勞滕建立了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扮演工業4.0推手的角色。

總體來說,智能工廠需要連續的流程把分散的工藝環節銜接起來,通過增強現實(AR)的做法來增加生產流程可見度。底層是控制層,往上是網絡層,再往上是應用層,並且不同層次的不同環節之間必須要高度地相互協同。任何一個模塊加入進來,都可以迅速跟整個系統整合,所謂的一鍵接入。

說到整個製造業,目前的德國和中國是世界上製造業最為強大的國家,兩個國家在製造業有著天然的聯繫,但也受到同樣嚴峻的挑戰。未來,隨著個性化趨勢的崛起,傳統制造業已經很難適應市場現實,必須利用數字技術重塑整個網絡物理系統,改變生產製造背後的輸入要素和驅動力量。

在奔向工業4.0的道路上,數字化集成,人機對話,標準藉口技術等是重要的行動領域。當中的一個趨勢是,構建人機融合工作模式,目前人與機器在工作場合是相互分離,避免人干擾機器或機器傷到人,但在未來的智能工廠中,人與機器會是友好相處的協同作業。

結論:未來不同於現在,但一定源於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