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來源:潘幸知(ID:sharpshow)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現在這個時代,除了給孩子上戶口,真想不出一定要結婚的理由了。

  • 為經濟?現在AA制婚姻多的是;
  • 為家務?好多小兩口都過著週一到週五在父母家蹭飯,週六日叫外賣的日子;
  • 為孩子?誰不知老公還不如阿姨給力。

這是我朋友T的言論,她一直是堅定的不婚主義者。

直到最近遇上一起車禍,被撞成粉碎性骨折。急救時,護士問她:“你家屬呢?趕緊通知家屬!”

她愣住了,這才發現自己沒有家屬可通知——父親有高血壓,母親心臟不好,二老都受不住驚嚇。除了年邁的父母,她再無親屬可找了。

人在災難前都很脆弱,脆弱的時候就想得多。T想:這是父母還活著,要是以後父母都不在了,連給我收屍的人都沒有。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想到這,強悍了小半生的T發現,原來還有自己搞不定的事,這讓她堅固的信念裂開了一個口子。

一直以來她認為:自己可以換燈泡、修水管、裝電腦,經濟又獨立,還有三五知己打發寂寞,能搞定世界上所有事,根本不需要結婚。

車禍讓她發現:知己無權在你的手術書上簽字,閨密無法在你昏迷時動用你的財產。

那一刻,她比隔壁床的民工還孤單,躺在冰冷的手術床上時,她生平第一次強烈地渴望一個親人,一個在除父母外仍能被喚作“直系親屬”的人。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很多人說這是小概率事件,總不能為了小概率的災難葬送了大概率的幸福吧。

也有人說,有家人也不一定有用,他們未必能及時趕到,趕到也未必會對你負責,狼心狗肺的家屬多的是。

這事兒就像買保險:不一定會出險,出險也不一定會理賠,但買了保險,心裡就有一份踏實。

這份虛幻的安全感足以給一些人莫大的精神慰籍,倘若再加上細碎柔情編織出的真實感受,就能療愈人們內心最深的傷痛。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我見過兩個婚姻療愈了心理問題的例子。

小A是個幹蹦麻利脆的北京姑娘,人特好,就是說話比較直。從二十幾到三十幾相親一直被拒,理由都是嫌她強勢。

失敗多了,小A開始懷疑自己性格有問題,變得自卑起來。即使在不如她的男人面前也唯唯諾諾,不敢做自己——她生怕人家說她“作”。

那個陽光的、清新的、跳脫的,像村上春樹筆下春天草地上的熊一樣的女孩子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個面容憔悴的舊社會小媳婦兒。

臨近35歲,她的真命天子終於出現,在別人那裡的缺點在他眼裡都變成了優點:她強勢,他說就喜歡有主見的女生。

她調侃,只有他能領會到笑點而不覺得被冒犯。和這個男人結婚後,小A開始接納自己,終於做回了真實的自己。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小D來自一個殘缺的家庭,父親年輕時候就在外找情人,導致她非常缺乏安全感。因為沒安全感,她戀愛總不順,後來患上了嚴重的焦慮症和抑鬱症:

情緒起伏特大,一點小事兒都會讓她崩潰,一崩潰就要給我打電話,一打幾小時,像開閘的洪水一樣滔滔不絕。發起脾氣來,能把家都砸了。

我試過各種方法幫她療愈,都沒什麼效果。

上天眷顧,後來她遇到一個很愛她的老公,會在她焦慮時徹夜陪她聊天;在她發脾氣時緊緊抱住她。他們結婚後,D給我打電話的次數明顯少了。

又過了一年,她生了一個健康美麗的寶寶,抑鬱症和焦慮症也隨之痊癒了。

“當我知道有個人無論怎樣都不會拋棄我時,便有了安全感。”她說。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有人說,安全感是自己給的,這話不假,可這對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要求相當高,大多數人達不到,因此需要依賴關係來獲得一部分安全感。

當然,以上都是在好的婚姻、對的人這一前提下討論的,在那些無法滋養的婚姻裡,痛苦反而比幸福更多。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當一個人的內心強大到一定程度,她的靈魂很富足,生活充實而有意義,情感上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不需要從另一個人那裡獲得滋養,婚姻形式對他們來說,並非必要。

俞飛鴻算是這樣的女人,她長相溫婉,內心卻很強大。

馮唐在節目上問她:“當一瓶紅酒喝不完,出去點倆菜吃不掉時,不會覺得一個人很難受嗎?”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詩人可憐巴巴地看著她,企圖聽到一絲共鳴,卻聽到她雲淡風輕的回答:“不會啊,我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俞飛鴻在鏘鏘三人行,與馮唐和竇文濤進行的一次關於“女人”的對談。

她沒有那麼多愁善感,她有自己喜歡的工作,有興趣愛好,來往的都是文人雅士。她可以和金星聊現代舞,和許知遠談張愛玲,閒來聽聽白光的歌,有錢了導個電影,一個人的日子愜意灑脫。

日本女演員天海佑希,年輕時是寶冢劇團的男優;中年時靠《女王的教室》翻紅;近年來,出演《Boss》《不結婚》成為日本最炙手可熱的女演員。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不結婚》天海佑希劇照


她塑造的大女人形象深入人心,不知道掰彎了多少女性,令男人和女人都為她瘋狂。

她說:“真的是非常喜歡工作,對結婚沒什麼興趣。” 年過50的她,仍舊佳作不斷,單身的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無論是天海佑希還是俞飛鴻,她們的狀態都非常好,皮膚緊緻紅潤,神采奕奕,比同齡女人看上去年輕20歲。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那是種沒有經過婚姻摧殘的臉,我在我媽的大學同學合影上也見過這種臉。

照片上有幾個阿姨一看就比別人年輕好多,細問之下發現,不是年紀輕輕就離婚自己單過的,就是一直沒結婚的。

據說,世上最長壽的老人,是活了117歲的意大利老太太,她的秘訣就是——保持獨身和每天一個生雞蛋。

單身真能使人年輕,使人長壽嗎?

我想,只要心態好,這是有極有可能的,因為家務和生兒育女對女人來說是很沉重的負擔,女人一生中大量的能量消耗在此。

所以,有人為了節約能量而拒絕婚姻。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結婚就要買菜做飯,我哪還時間畫畫!” 這是香港女畫家方召麐的豪言。

年輕時嫁給抗日名將之子方心誥,在戰亂中隨丈夫輾轉世界各地,生下八個孩子。戰爭結束後他們定居香港,丈夫卻在一次醫療事故中英年早逝。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方召麐和丈夫方心誥在倫敦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方召麐的八個孩子

她把孩子託付給婆婆教養,自己一邊打理丈夫留下的生意,一邊學畫。

她拜張大千為師,拜師頭十幾年,師父只是託她辦這辦那,不教她什麼,晚年才突然叫她去紐約,隨侍一年。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從那以後,她的畫勢如雷霆,驚破天空,那磅礴的氣勢和明麗的色彩令中國畫煥然一新。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陰晴眾壑殊》

近年來,她的畫在蘇富比拍賣上屢上新高。後來不少人登門求婚,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可她全都拒絕了,說下那句很出名的“結了婚,哪還有時間作畫”。

直到晚年,她還每天作畫7、8個小時,終成一代大家。這樣的人,是帶著使命來的,她們把全部精力聚攏在刀刃上,奮力劈下去。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85歲的方召麐

生活中,我也認識這樣一位老人,她是協和早年培養的一批學生,被送到美國最好的癌症中心進修,後來成為我國腫瘤界的知名專家。

她獨身多年,現在已經八十好幾了,還在北京幾個大醫院出診,休假的時候和一堆比她年輕的老太太去非洲玩兒,週末去養老院給比她更老的老太太讀書。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如果說,有人用喜歡的事情填補了男人留下的空白,將單身生活經營得豐富多彩,還有種人用信仰替代了婚姻,把單身生活過得莊嚴崇高。

美國著名媒體人奧普拉,出生於貧民窟,9歲遭表哥強姦,長大後在引領美國女性和少數族裔的精神自由之路上,成了當代的馬丁路德金。

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她個人資產達30億美元,是美國最富有的非洲裔女性。每當記者問她想不想結婚時,她都堅定地說:不想!

奧普拉演講

她把目光投向那些貧困的弱勢群體,為他們奔走呼號。今年年初,金球獎頒獎典禮上她的發言,劍指性騷擾,掀起了席捲全球的Metoo浪潮。

她雖一生未婚,但卻對人類抱有一種深厚的母愛——理解每個人的苦,看見每個人的美,這幾乎作為她的信仰存在,讓她的人生充滿意義。

是的,女人的人生意義不是隻有婚姻來定義,愛麗絲保羅在她的書中寫道:

“現在是時候重建這個世界了,讓現代女性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自由地活在這個世上(It's time torebuild the world for the diverse women who live in it now, more freely, thanever before)。”


結不結婚都是個人的自由,你有權選擇任何一個你喜歡的生活方式。

每種生活方式都各有利弊,關鍵是要知道,自己適合哪種生活方式。

如果你有堅強的心理基礎,能夠自我滋養,做個自由的單身人士也無妨;如果你確實渴望人與人互相依賴的溫存,也千萬別欺騙自己。

作者介紹:海莉,曾經的基金經理,現任身心靈寫手,畢業於康奈爾大學,現師從卡薩博博士學習維尼瑜伽理療,專注心靈成長和身心亞健康療愈。

微信搜索“潘幸知”或 sharpshow 免費獲取文章,學習女性情感自立,探求婚姻幸福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