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融媒體看河南|官道口鎮易地搬遷搬出美麗「蝶變」

全国融媒体看河南|官道口镇易地搬迁搬出美丽“蝶变”

齊魯網10月19日訊揮別窮山惡水,搬進素雅新居。易地搬遷安置點,不只是一處居所,更是搬遷群眾的生活家園、精神家園、幸福家園。

10月19日上午,盧氏縣官道口鎮鎮區易地搬遷工程安置點,全國融媒體看河南採訪團的記者編輯們再次被眼前的情形吸引了目光:新式樓房鱗次櫛比、通衢大道四方延伸、基礎設施相當齊備、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全国融媒体看河南|官道口镇易地搬迁搬出美丽“蝶变”

不再坐半小時車去取水 貧困戶有了一個開花的大陽臺

王秀花抱著小女兒站在自家寬敞的客廳裡,滿眼笑意地看著採訪團的記者編輯們魚貫而入,彷彿是在宣告,她就是這所百十平新居驕傲的女主人。她面對記者們的採訪,完全沒有山裡人的羞赧,而是落落大方、侃侃而談,因為她要分享的不僅是喬遷新居的喜悅,還有揮別窮山惡水的幸福。

就在兩年前,她如果要面對那麼多位客人到訪,甚至連白開水都無法提供。王秀花原是黑牛村的貧困戶,所建房屋前面用磚後面是土,門前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一場大雪,就足以讓她家破落的小屋徹底與世隔絕。但是對王秀花而言最難的還是吃水用水的問題——她需要下山坐半小時的車去鎮上挑水。

那時的王秀花絕對想不到,自己有一天能過上城裡人的生活,擁有一個種著“太陽花”的大陽臺。

而王秀花只是盧氏縣數萬搬遷隊伍、官道口鎮1753人搬遷隊伍中普通的一員。

十三五期間,官道口鎮共有搬遷群眾449戶1753人其中,官道口鎮異地搬遷社區共佔地56畝,建設了11棟安置樓,今年六月份,不少如王秀花一樣的貧困戶已經可以搬遷入住。

盧氏是全省搬遷任務最重的縣區之一,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戰的關鍵硬仗,貧困群眾只有搬離“養不了一方人的一方水土”,才能有了長期穩定脫貧的希望。

全国融媒体看河南|官道口镇易地搬迁搬出美丽“蝶变”

“住進去”之後還要“富起來”、“融進去”

盧氏縣宣傳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搬進新房子並不是易地搬遷工程的終點,而是讓貧困群眾過好小日子的第一步。

從嶺南村搬遷來的38歲村民安衛華是做電腦維修工作的,他說多虧了易地搬遷工程,讓他“瞬間”脫了貧。安衛華告訴記者,他的的父母都是殘疾人,家裡一度非常貧困。但是政府給他安排了轉移就業信息聯絡員的公益崗位,而這個公益崗位每月可以給他提供1000多元的收入,他的維修工作每月收入2000多元,再加上妻子在服裝廠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怎麼不可能脫貧嘛。”

據官道口鎮的工作人員介紹,相對於解決搬遷之難,更重要的是解決融入之難與發展之難。為了解決融入之難,社區選舉了樓長與村聯絡員、組織群眾學跳廣場舞,每月一次社區演出、每季度一次文明標兵表彰、利用文明實踐站提高社區群眾素質……

為解決發展之難,當地政府組織勞務輸出,發展鄉村旅遊,使搬遷群眾平均都有兩項增收渠道;引進絹花、服裝、製鞋、中藥材加工等車間,解決社區 160人以上穩定就業;排查社區零就業家庭,安排保潔、保安公益性崗位43個,使搬遷困難家庭收入有保障……

央廣網記者汪寧告訴記者,看了這麼多的易地搬遷安置點,有安置新房有扶貧產業的不少,但是很少有盧氏官道口易地搬遷點這樣關注貧困群眾精神生活的,只有真正將老百姓放在心上,才能拿出這樣細緻入微的關懷,才能想盡辦法,去增加居民的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