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複習應考有巧法

高三複習應考有巧法

晶晶2014年高考以705分的成績獲他們省理工科第一名。被錄取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她認為高考應重視基礎巧訓練。考試時要處理好速度和質量的關係。

作為省的高考工科狀元晶晶在複習應考上有自己的看法。

她認為高考是選拔性考試,但絕不意味著要將考生考倒,高考題目中基本內系中等難度內戰將近80%的比例。因此,她感到複習中首先應加強對基本概念定義公式的理解,因為任何一個複雜的問題都是由一些基本的小問題組成的,都是以一些基本公式為引領而得到解決的。在複習中,由於基本概念公式的表述往往十分精煉,所以必須扣每一個字。學過某一公式之後可以列出一表,寫出此公式的適用範圍,所參與的量,及所描述過程的本質,同時列出相近公式的參量進行比較,總結其異同,如果寫不出來,這表明還未完全理解。

高三複習應考有巧法

當然,光有對基本概念等的理解是不夠的,還必須有相應的練習。晶晶認為,公式概念的學習是為了應用,只有通過應用才能掌握他們,這就必須要做一定量的練習,他認為練習應該在精不在多。每一種練習都應該具有代表性。他還同時指出應對高考要應審時度勢,他說高考趨勢是重視考查能力,同時加強了基礎知識的比重,很少出現偏題和技巧性過強的題。因此對基礎知識尚未完全掌握之前,不要急做難題。學技巧,對基礎知識掌握後,應注重培養能力。獲得基本能力後,再做些技巧性題目以得高分。掌握基礎知識——培養各種能力——做技巧性題目,這恐怕就是晶晶複習的三部曲。所以晶晶要求大家拿到一道題後,先仔細分析它,搞清他描述了怎樣一個過程?其實質如何?提出條件為何?有哪些量參與?要達到什麼樣的結果?進一步從條件和結論雙向出發,找出條件可能推出什麼,要達到結論,要有什麼條件?可將這些分析結果也列成表,與以前所列公式表一一對應,同時回憶自己所學的各種解題方法,就會發現從條件通往結論的橋樑也許還不止一座,這時不妨都是一遍,找到最簡單的方法。做一道題後就進行總結,用這種方法解這道題有哪些優點?用那種方法為什麼就不行?題做多了就可以由一道題推廣為一類題,達到看到題就大概知道解題方法和方向的境界。

複習好了,還需要再考場上不失誤發揮正常水平。否則就會前功盡棄。對此晶晶的體會是處理好速度與正確率之間的關係,如果只著重速度,忽略了一些細節,造成錯誤,就得不償失了。但要想得高分,也得有一定的速度,同時要有良好的檢查習慣,可邊做邊檢查,既寫一步算式就掃一眼,看公式用對了沒有?有沒有遺漏,把答案從草稿紙上抄上卷子後立即看看是否抄錯,這樣容易發現較隱蔽的錯誤。在高考答題時要慎之又慎。俗話說“小心無大錯。”

高三複習應考有巧法

商人收到壞消息

本文由尖子生是怎樣煉成的原創,謝謝關注,尖子生願與大家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