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大雨淹城之後,高新區居民不想再「看海」

圖/河南商報記者 唐韜 王訪賢

一場突如其來的短時暴雨,卻讓高新區部分道路成澤國,車輛被淹,交通阻塞。

當手機被漫過膝蓋的濤濤黃水、淹沒車輛的文圖視頻“霸屏”的時候,我們能否忽視老城區排水配套設計不周的客觀現實?

面對“路成海、車被淹”的脆弱,我們除了抱怨雨大雨急,還能反思些什麼?

下一場暴雨,被淹的又會是誰家的車子,擋住的又是誰的路,我們能做些什麼?

現 場

- 科學大道瑞達路 -

高新區:大雨淹城之後,高新區居民不想再“看海”

“雨太大,真的如同瓢潑,雨刮器都刮不急。”今天中午12點多,暴雨突襲鄭州市高新區,市民李先生正開車走在科學大道上,快到瑞達路口時,前面一片汪洋,零星飄著幾輛車。

他知道,這個路口夏天暴雨積水也是常事,只不料這次雨更急,水更深,有越野車仗著底盤高硬闖,也無奈趴窩,司機棄車求生,水直淹到腿根。

高新區:大雨淹城之後,高新區居民不想再“看海”

想掉頭,後面的車子已堵的嚴嚴實實,進退不能之下,他一把轉向將車停到人行道上,想著地勢稍高一點,但就是眼睜睜的看著水位上漲,車被積水淹的熄了火。

高新區:大雨淹城之後,高新區居民不想再“看海”

與他相比,大雨中被積水沖掉車牌,跑出幾公里才發現的張先生,也算得上幸運了。

高新區:大雨淹城之後,高新區居民不想再“看海”

- 西四環蓮花街 -

西四環蓮花市場門口,小白坐在飯店門口,淡定的看著蓮花街上黃泥湯滾滾流,路邊停的車子肯定淹透了,隨著公交車強過形成的波浪一搖一搖,如同一片葉子。

“去年下暴雨,這門口就淹過一次,還調侃財源滾滾。”沒想到今年剛倒騰輛二手車,大水又來了。

高新區:大雨淹城之後,高新區居民不想再“看海”

- 科學大道石佛村鐵路涵洞 -

被積水擋住去路的還有張先生,沿北三環向西一路暢通無阻,走到科學大道石佛村鐵道涵洞,隧道積水,堵了。

“著急去開會,可咋整。”這裡是高新區西大門口,快速路標準,沒有掉頭車道。沒轍,只能在路中花壇邊兒搭上磚頭,強行掉頭。

高新區:大雨淹城之後,高新區居民不想再“看海”

下午3點18分河南商報記者趕到時,科學大道石佛鐵道橋下早已無積水,但科學大道瑞達路口的積水仍沒排淨,科學大道東向西車輛從路口排隊到石佛村鐵道涵洞橋下。

高新區:大雨淹城之後,高新區居民不想再“看海”

高新區:大雨淹城之後,高新區居民不想再“看海”

- 西三環北段翠竹街 -

向北繞道西三環北延和翠竹街,發現路口北側也有嚴重積水,西三環鐵路涵洞下仍有拋錨車輛。

高新區:大雨淹城之後,高新區居民不想再“看海”

“我就是這附近的,平時覺得(西三環北鐵路涵洞下積水)沒啥事,誰知道這麼深呢。”一位寶駿車主抱怨,車被淹熄火後,他拉了手剎淌水躲到高地上,沒想到車竟被水衝的漂起來了,繼續往前衝。

高新區:大雨淹城之後,高新區居民不想再“看海”

這是一輛悲哀的麵包車,從水裡過,車輪碾到釘子洩了氣。司機說,最多時,光這一個涵洞下有三四輛車被困。

高新區:大雨淹城之後,高新區居民不想再“看海”

梳理這些積水點,我們做出了一張積水地圖,看看你家附近有沒有需要注意的?

高新區:大雨淹城之後,高新區居民不想再“看海”

原 因

一場暴雨沖刷出哪些問題,幾個積水點分別是什麼原因?

高新區:大雨淹城之後,高新區居民不想再“看海”

今天下午,河南商報記者來到鄭州市高新區市政管理局,該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了基本情況:

(1)科學大道石佛村鐵道涵洞積水

涵洞路南設有抽水泵站,這次下雨從十點多下到12點多才停,我們四臺抽水機同時開,把隧道積水往瓦屋裡明渠排,到11點半的時候,明渠裡的水滿了,排不動水,沒辦法,只能等水位下降了才能再啟動抽水機,但因為泵站在工作,這一處隧道積水持續時間不長。

高新區:大雨淹城之後,高新區居民不想再“看海”

(2)西四環以東的蓮花街積水

(去年大雨蓮花街積水事件後,)去年已經安排改造過(蓮花街的雨水管網),改過後短時大雨也不影響,可能就是因為這一次的強降雨時間太長,一個多小時。

關於此次積水的具體原因,我們檢查我們這邊的雨水管網基本上沒啥事。市政科目前也在排查原因。不過西四環現在正在修高架,工程施工難免會影響到雨水井、雨水管網,可能會有一定影響。

高新區:大雨淹城之後,高新區居民不想再“看海”

(3)科學大道瑞達路口積水

這裡相對周邊地勢低,你可以看到積水區域南到冬青街、北國槐街、西邊到金梭路、東邊基本是瑞達路。

因為是平交路口,周圍沒有泵站,路面積水也沒法用泵機排,只能通過雨水管網排放。下大雨時,我們防汛人員能做的就是到現場打開雨水篦子,設立警示標誌,增快排水速度,儘量勸阻車輛不要駛入。

按照雨水管網的排水速度,夏季大雨,高新區其他地方基本(只要雨能停)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路都能幹,這個路口可能就要3個小時,今天大雨特別猛,也是用4個小時左右水就排乾淨了。

高新區:大雨淹城之後,高新區居民不想再“看海”

下午4點左右,科學大道瑞達路積水基本散盡

總 結

高新區:大雨淹城之後,高新區居民不想再“看海”

大雨浸城,看照片的圖個熱鬧,可能深陷水中的你,也許不止會面臨財產的損失。

在城市設計和管理上,我們又應該吸取哪些教訓?

比如蓮花街積水點,可能與旁邊道路施工掘動雨汙水網有關,道路施工,在關注保通路是否暢通之餘,能否關注“面子”之下的管網?

比如科學大道瑞達路口,天生就是地勢低窪,有建議說順著綠化帶埋一條粗排水溝,直接往東排到賈魯河,能徹底解決問題,但不但距離過長還要穿過鐵路,也是個麻煩事兒;

那麼對於周邊管網的疏浚工作能不能升級?如果面對大暴雨,短時積水難免,能否在周邊路段提前攔阻車輛,提前數個路口引導分流,避免車陷水中,更避免無效擁堵?

高新區:大雨淹城之後,高新區居民不想再“看海”

總之,辦法總比困難多,多部門多點位提前全面準備,總比靠防汛部門單方面力量強。

高新區市政局工作人員稱,相關職能科室調查研判具體原因和舉措後會及時通報。

在採訪高新區管委會相關部門時,小高也留下詳細採訪提綱,希望提綱裡列到的積水點,在對抗下次突如其來的暴雨時,至少能少些車輛被淹的財產損失。

高新區:大雨淹城之後,高新區居民不想再“看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