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的書包到底有多沉?

這兩天,關於#家長該不該替孩子背書包#的話題被炒上了熱門。前兩天,深圳一名校長,放學送學生出門時,堅持把家長幫孩子背的書包取下,讓孩子自己背,因為這位校長希望讓孩子們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幹。然而 ,這一做法引起了不少爭議。

01

不少網友,尤其是像小編這樣的單身狗,一看到“獨立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幹”,內心就無比認同。但不少帶娃的家長們紛紛吐槽:孩子書包那麼沉,不能實際減負,家長幫忙背個包,怎麼就不行了?

中小學生的書包到底有多沉?

小編的同事吐槽說,他的兒子剛上小學一年級,身高120cm,體重18公斤。為了弄清楚孩子的書包有多重,他把書包放到稱上,顯示屏顯示書包重7.2公斤,超過體重的1/3,這幾乎相當於專業運動員的負重跑比例。

那麼,書包裡到底裝了什麼?

首先,當然是學生的課本了。

現在的課本,幾乎都有A4紙大小,而且每本書的重量達0.3-0.5kg。除此之外,每一門課都有多個配套的練習本。以語文為例,還有同步閱讀教材、寫字教材、早讀誦讀課本、練習冊、作業本等等,都是需要每天攜帶的。

此外,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進行,音樂課上的樂器、表演課用的舞鞋、體育課要求的跳繩、習字課的毛筆、墨汁、水桶、宣紙,美術課的整套水彩筆、勾線筆、畫紙……都進入了學生的書包。

甚至有商家已經發現了“商機”,開發了各種各樣的新型書包。比如這種,超能“裝”的大容量書包。

中小學生的書包到底有多沉?

為了幫小學生減少負擔,不少商家設計出了“高大上、土豪金、能爬樓”的拉桿箱書包,小編也曾經在小學旁看到過這種拉桿“書包”,既能裝下所有需要帶的東西,又不需要孩子背在身上,通過實力幫孩子減負。並且貼心地設計了三個輪子,能爬樓!連電梯都省了。

然而,學校規定說拉桿箱這麼大,放在教室會絆倒人,所以,還是算了吧……於是,大多數孩子,只能老老實實揹著沉重的書包,“開開心心”上學去。

02

面對小學生書包越來越重的現狀,我們是否該反思一下:是不是揠苗助長了?

記得小編的青蔥時代,教育部等部委多次發文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小編的青蔥時代也過得比較輕鬆,課本還是32開,多餘的課本還能放在課桌裡不需要帶回家。

中小學生的書包到底有多沉?

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小學生們的功課越來越重,先是分出重點初中和重點高中。明眼人都知道,進入重點中學就相當於一隻腳跨入了重點大學。因此,學生們的負擔驟然增加,補習班、輔導班紛至沓來,學生們的書包開始變重了,重點中學的錄取分數線也水漲船高。

不久,重點中學發現調高錄取分數線已經阻擋不了聰明的孩子了,便發明出了藝術特長生和學科競賽特長生的方法進一步“選拔人才”。於是,鋼琴、小提琴、葫蘆絲等等樂器班瞬間被點燃,奧數、物理競賽等等原先聞所未聞的學科讓家長頭痛。這些無法量化評判的指標甚至成為了某些灰色地帶。

中小學生的書包到底有多沉?

說到底,造成中小學生書包越來越重的根本原因還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以及社會上升渠道不暢。

03

小編自小是被老師稱為“優等生”的那種學生,如今通過自身的努力從一個四五線小城鎮來到大城市安家落戶。回首求學生涯,小編髮現,但凡沒有考上重點高中的同學,大都還在小城生活,開出租、雜貨鋪、進工廠打工,過著平淡的生活。

而只有考入了重點大學的寥寥幾位同學,才真正抓住了機會落戶在大城市。不可否認,大城市的公共資源遠比小城市豐富,小編對社會的認識、看法、觀點、思考也遠比小城市的同學深入、廣泛。

中小學生的書包到底有多沉?

但這裡隱藏著一個深刻的問題,作為大多數,幾乎是99%家庭的普通孩子,通過讀書進入階層上升通道最後成功實現階層躍升幾乎是唯一的途徑,而且,這條道路還由於教育資源的集中化迅速收窄。

所以,讓中小學生背上沉重書包的,是客觀的現實。與其糾結背書包到底是該學生背還是家長背,不如反思一下,學生們的書包到底怎樣才能變輕一點。

這樣想想,幫孩子拎個書包,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畢竟,孩子們也不容易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