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播放量后的剧集时代,靠什么抓住观众第一眼?


关闭播放量后的剧集时代,靠什么抓住观众第一眼?


作者 / 曹乐溪

“爱奇艺把播放量关闭的那天我特别兴奋,恰好我跟郭靖宇导演在一块儿,我说爱奇艺这个好厉害,差点忍不住想给龚宇总打个电话。”

在爱奇艺举办的内容热度沟通会上,灵河传媒CEO白一骢的一席话直接逗乐了全场观众。

郭靖宇痛斥收视率造假的言论尚未平息,今天上午一篇关于买收视率的报道再次刷爆朋友圈。不仅电视台已经沦陷,相对公平的视频网站也遭受刷量诟病,唯流量论下的内容创作行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怪圈。


关闭播放量后的剧集时代,靠什么抓住观众第一眼?


今年9月爱奇艺率先宣布关闭前台播放量,推出内容热度作为新的衡量标准。一时间舆论哗然,“我们收到业界很多反馈,”爱奇艺数据研究院院长葛承志坦言。“有夸爱奇艺有勇气的,也有产生质疑的,说我天天扒爱奇艺的播放量,给客户出数据的,以后怎么办?”

看起来格外抽象的内容热度,到底怎么计算?播放量没了,热度值是不是照样能刷?后流量时代,用户和内容从业者、广告主判断好内容的依据是什么?来自爱奇艺平台和影视行业产业链各环节代表的畅所欲言,或许可以解答大家的疑惑。

关闭播放量后的剧集时代,靠什么抓住观众第一眼?


内容热度对短剧

新剧、圈层爆款是利好

到底什么才是内容热度?在爱奇艺关闭前台播放量、开启内容热度指数的一个月后,爱奇艺CTO刘文峰给出了明确定义:内容热度是客观反映内容当前受欢迎程度的指标。

简单来说,相比播放量这个单一维度,内容热度通过观看人数、分享人数、弹幕、播放完成率、舆情等多个维度对于内容进行更为综合的评价与考量。刘向峰将这些维度总结为观看行为、互动行为和分享行为三大类指标,“他们均来源于用户行为分析,内容播放量只是用户行为的一种。”

“整体上,我们会考虑更能反映用户对内容喜爱的指标。”刘向峰举例,“比如热度里面正片播放行为,要高于片花播放行为对热度的贡献;近期观看比很久之前观看,贡献的热度要高。”

在娱乐产业看来,这样的变化对于四类内容将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

1.用户覆盖更广的内容,热度值容易高。刘向峰拿正在热播的《橙红年代》与《娘道》进行对比,如果单就累计播放量或收视率而言,《娘道》应该更胜一筹,但在爱奇艺的内容热度上却略逊于《橙红年代》。

“这是因为通过数据监测,《娘道》的受众群偏窄,而且年龄层偏高,产生的互动较少所致,”刘向峰解释。


关闭播放量后的剧集时代,靠什么抓住观众第一眼?


2.内容得到的用户反馈,会直接体现在热度上。比如《延禧攻略》和《小猪佩奇》都算是各自领域的爆款内容,甚至后者累计播放量更高一些。

但《小猪佩奇》的受众年龄偏低,对于内容的评论采赞等反馈,显然不如《延禧攻略》产生的互动多,这在内容热度上也会体现出来。


关闭播放量后的剧集时代,靠什么抓住观众第一眼?


3.新内容得到推荐的机会更多。传统的播放量排行榜单纯依据数据统计,但拿已经播出一个月的剧集和刚上新剧集对比,显然并不公平。

如果说播放量是累加概念,那么内容热度更看重动态的当前表现,因此在爱奇艺的热度统计上,正在播的《橙红年代》热度值要高于已经播完的《延禧攻略》。


关闭播放量后的剧集时代,靠什么抓住观众第一眼?


“在这方面,直播的一些模式可借鉴,”白一骢认为。“他们给到的是周榜,只有保持持续活跃的优质内容才能在榜单上长期存在。热度实时更新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减负,我们只需要把内容做好,其他的不重要。”

4.垂直圈层内容和短剧集,有望脱颖而出。传统情况下,长剧集累计播放量更高,在新的内容热度体系内,如果短剧集的UV覆盖高,或者弹幕和评论量比较高,则很有可能会超过长剧集的热度。可以说,这种做法对于内容的评价更加公允,而不会受到剧集长度的影响。

据介绍,爱奇艺平台首页个性化推荐的算法和热度算法,在底层技术上是相通的。有更多用户互动、用户覆盖的内容,也会推荐给更多想看的用户。这有助于人们将焦点focus在内容本身和用户上,对创作者而言也可以专注做好内容,而不是被播放量和流量捆绑。

“我们在第一线,深受播放量和收视率之苦。以前做剧不做长不行,因为短剧的播放量肯定不如长剧集,”白一骢对此深有体会。“如今播放量不再是唯一指标,有助于真正的好内容走到台前。”

关闭播放量后的剧集时代,靠什么抓住观众第一眼?


刷量成本急剧增加

内容从业者摆脱流量束缚

告别唯播放量论,对于内容行业上游的创作者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作为最早入局互联网内容的从业者之一,白一骢坦言最初入局是因为相较于传统媒体,互联网的播放环境更为公平公正公开。然而,“2014年做网生内容过亿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现在上线不到2小时没过亿就很奇怪,动不动播放量就100亿了。我们真有这么大的增长吗?短短几年播放量的百倍增长是非常匪夷所思的。”


关闭播放量后的剧集时代,靠什么抓住观众第一眼?


刷量最坏的影响是劣币驱逐良币。白一骢爆料称,去年有部剧播放量几乎超过《老九门》,但在舆论热度上完全体现不出来。“我们看后台数据发现,大概(真实播放量)要除以20。后来那部剧的姐妹篇大概没有宣传诉求了,连5亿播放量都没过。”

白一骢也有过困惑:“我一度还和平台制片人沟通说要不我们也买点?他们说不要买,因为后台都能判定出来是不是刷量,自欺欺人的东西让我们身受其害。”

用内容热度替代播放量做参考后,曾有媒体质疑并无效果,因为热度理论上也可以刷。关于这一点几位嘉宾都认为,刷量的可操作性被大大降低,正如白一骢所言,“播放量是最好刷也是最便宜的,而刷弹幕、刷评论都挺贵的,刷会员就更贵了,你绝对会入不敷出”。

其实在数据改革前,一些内容创作方早已不再唯数据马首是瞻,而是更看重弹幕评论、会员转化等维度的参考。

其中比较特别的是网络电影,据新片场CEO牟雪介绍,由于商业模式和网剧、网综不同,网大一开始就是完全to C的,比起播放量更看重的是分账票房,这些数据在去年早些时候,爱奇艺已经与猫眼合作,开始公开平台网大分账排行。


关闭播放量后的剧集时代,靠什么抓住观众第一眼?


“如今播放量变成内容热度,对于网大的票房其实没有什么影响,”牟雪表示。“新片场主要做网络电影和分账网剧,更看重爱奇艺付费会员的有效观看。因此我们对爱奇艺后台数据是比较依赖的,目前能够看到每分钟收视指数是上去还是下来了,周边营销和投放哪些效果是最好的,用户画像和内容热度曲线是怎样的。这些对于内容创作非常有帮助。”

“之前的问题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数据水、播放量虚高。”作为第三方数据公司代表,云合数据CEO李雪琳并不讳言。“其实不同平台之间的播放量本来就不具备可比性,谈到2017年最火的网剧是谁,都会产生极大分歧,如今爱奇艺如今把这种不可比显性化了。在播放量差异被显性化的背景下,大家可能会对第三方数据有更多依赖。”


关闭播放量后的剧集时代,靠什么抓住观众第一眼?


关闭播放量后的剧集时代,靠什么抓住观众第一眼?


播放量将死

全面付费时代来临?

看到这里,其实很多人已经能够理解从播放量转向内容热度的逻辑:除了让内容从业者摆脱流量束缚,对爱奇艺等视频平台而言,由流量时代转向全面付费时代也是必然。

其中的一个转变就是直接关闭前台播放量,因为显示播放量对C端用户而言,只会增加他们选择“想看”什么的参照维度,这是唯流量的逻辑;而平台希望的,是让用户选择“不想看”什么,让好内容站出来说话,因此一个内容播完自动跳转至下一个内容即可,通过智能推荐让用户与内容产生更精准的链接。——正如Netflix等海外流媒体,也从来不会公开播放量一样,好内容总会脱颖而出。

唯一可能产生困惑的是广告主,因为传统投放广告的思维必然是A内容好于B内容,他们才愿意买单,播放量是最直观可参考的数据。在后播放量时代,拿什么营销数据提供给焦虑的金主爸爸们?

“我刚开始接到通知时第一反应是完了,以后播放量破亿图没了,我拿什么向广告主宣传?”爱奇艺副总裁陈宏嘉笑道。“但其实后来仔细思考,其实这反而提供了更多宣传维度。

比如我可以告诉广告主:这部戏已经被收看了1.5亿个小时,它在我们的实时热度榜单上已经霸榜10周,或者这部戏有多少人看完了,而有多少人只看了1分钟就关掉。这些数据更能显示内容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力。”


关闭播放量后的剧集时代,靠什么抓住观众第一眼?


他表示:“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消费者内容选择的转变,播放量已经不是他们很在意的标准。

比如为什么会去看《延禧攻略》,这是因为新媒体上一天大概会有1.2万篇内容在谈论它。这些数据,都是我们可以拿来运用的东西。”

另外葛承志也告诉媒体,广告主最先看到的是营销方案中对其承诺的广告播放量,“比如在这个内容上,我一定会播出你多少万的CPM的广告贴片,但内容播放量不会在合同里约定。一旦客户签约,他始终能看到后台的专属播放量。”

据娱乐产业(ID:yulechanye)了解,后续爱奇艺还会公布一系列包含更多维度的数据榜单,如实时风云榜、热度趋势图等等,为行业上中下游的从业者提供更多参考依据,为用户提供更投其所好的内容。

“对爱奇艺而言,我们保持开放的态度,与行业内达成共识的同行一起合作,建立公平完善的的数据信用体系,”葛承志最后总结。“标准的建立只是一个开始,执行标准的人如何认定,执行信用体系的公司如何良性竞争,尽量避免徇私空间,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可以明确的是,把水搅浑的空间是越来越小了。商业模式的变化,正在逐渐促使影视行业自清自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