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金融類的書都用那麼通俗易懂的語言,你能學會嗎?

說起金融學經濟學類的書,聽名字就會讓我們望而卻步,肯定會想那是該何等聰明智慧的人才能看懂!還記得剛上大學時選的是金融學專業,因為那時候想著聽名字就很高大上啊別人要是問你大學學什麼專業的呀,那我可以振振有詞地說出我的專業課。但是開學後才漸漸發現,這麼高深的理論不是我等“凡人”能學會的,每個學期都得學幾本厚厚的金融書,像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投資銀行對我們來說就是家常便飯,每當期末考試前翻起一本本眼花繚亂令人頭暈目眩的書,我常常在想,要是書上寫的不是用那麼“專業性”的詞彙,不用太多“華麗”的詞藻來修飾,那麼對於我們學生來說看書是多麼有趣的事情,但仔細品味一番後又會發現,其實表面上的學著困難並不是真正的困難,那些很專業性的詞彙都有通俗易懂的說法,只要我們靜下心來認真品味是很容易就能學會的。


如果金融類的書都用那麼通俗易懂的語言,你能學會嗎?

前段時間看過幾本期貨從業的書,裡面講的各種期現套利,比如價差高於持倉費的話,套利者就可以通過買入現貨,同時賣出相關期貨合約,等到合約到期時,用所買入的現貨進行交割,獲取的價差收益扣除買入現貨後所發生的持倉費之後還有盈利,從而產生套利利潤,這便是期現套利的第一種情況,反過來,如果價差遠遠低於持倉費,套利者則可以通過賣出現貨,同時買入相關期貨合約,待合約到期時,用交割獲得的現貨來補充之前所賣出的現貨,價差的虧損小於所節約的持倉費,因為套利者會產生盈利,這就是期現套利的第二種情況,簡單來說,套利者通過低價買入高價賣出,從中賺取差價。當然套利也分為很多種類,期貨價差套利分為跨期套利,跨品種套利和跨市套利。顧名思義,跨期套利就是除了買賣期貨合約的交割月份不同,時間,地點,期貨種類都是相同的,而且是同時買入和賣出期貨合約。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市場供給不足,需求旺盛或者遠期供給相對旺盛,導致近月合約價格的上漲幅度大於較遠月份合約價格的上漲幅度,亦或是近月合約價格下跌幅度小於遠月合約價格下跌幅度的情況,總之無論是正向還是反向,在這種情況下,買入近月的合約同時賣出較遠月份的合約進行套利,盈利的可能性比較大。


如果金融類的書都用那麼通俗易懂的語言,你能學會嗎?

跨品種套利是利用兩三種不同的但是有關聯的商品之間的期貨合約價格差異進行套利,即同時買入或者賣出某一交割月份的相互關聯的商品期貨合約,尋求有利時機進行對沖平倉獲利。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大豆提油套利,目的是防止大豆價格突然上漲,或者豆粨豆油的價格突然下跌,從而產生虧損或使已產生的虧損程度降到最低,現在我們來看下大豆提油套利的做法:首先投資者在購買大豆期貨合約的同時賣出豆油和豆粨的期貨合約,當在現貨市場上買入大豆或者將大豆賣出去後將期貨合約對沖平倉,這樣大豆加工商就可以鎖定成品和原料之間的價格差,有效防止了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損失。第三種是跨市套利也叫做市場間套利,就是在某一個期貨交易所買入(或賣出)某一交割月份的某種商品合約的同時,在另一個交易所進行相反的操作,從而能夠在有利時機分別在兩個交易所同時對沖所持有的合約而獲利。

如果金融類的書都用那麼通俗易懂的語言,你能學會嗎?​另外還有個曾經研究半天的“專業性”術語,大意講的是看跌期權買者通過對市場的預測分析如果認為標的資產價格會有下跌的可能,就會買進看跌期權,意思是如果標的資產價格下降,那麼看跌期權的價格會上漲,交易者將期權賣出平倉獲利,但是如果標的資產價格不跌反升,期權價格會下跌,交易者會放棄行使權力,他最大的損失就是權利金而已。拿我們日常生活中購買東西的例子來講,假如你花了1元錢買了一張麥當勞優惠券,上面寫著A套餐的價格是50元,有效期是9.1日之前。那麼,1元錢就是期權費,也即期權的價格,50元是執行價格,你到麥當勞店拿出這張優惠券(即行權)賣家必須以50元賣給你A套餐。如果現在套餐變成了55元,那你就等於便宜了5塊錢得到了這份套餐,55元就是標的資產價格,但是如果現在A套餐變成了30元一份,你會放棄使用這張優惠券,最大的損失是那1塊錢。這個麥當勞優惠券就相當於一份看漲期權,只有資產價格上漲的時候,期權的購買方才會行使權力。

如果金融類的書都用那麼通俗易懂的語言,你能學會嗎?

看到這些你應該能發現,其實金融學經濟學並不是與我們遙遙不可及的,無論我們是必學還是業務擴展,書上的語言不會因為你不專業而變得讓你通俗易懂,但是隻要你靜下心來思考,學會用生活中的事例帶入到書上理論知識當中去,你會發現,那些所謂的高深其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高高在上,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是完全可以學會的!也希望在以後的讀書當中,我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真正讓書中的知識為我所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