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腰斬、股價暴跌 「股王」騰訊怎麼了?


市值腰斬、股價暴跌 “股王”騰訊怎麼了?

在經歷了風光的2017年之後,中概股們今年的日子有些不太好過。

BAT中的騰訊控股的股價自年內高點暴跌38%;百度市值蒸發了28%;阿里巴巴的股價則同樣跌去了28.6%。此外,搜狐、迅雷、唯品會、搜狗等曾經備受追捧的明星中概股,市值從高點腰斬的比比皆是。

從近期QDII基金的操作情況來看,基金經理們也同時選擇“用腳投票”以規避風險,中概股們這回難道真的集體“涼涼”了?

“股王”騰訊怎麼了?

10月8日,港股“股王”騰訊在不斷試探300港元的底部後,終於在市場無情的拋壓下放棄了抵抗,這也是其自2017年7月以來首次跌回300港元以內。截至10月9日收盤,騰訊控股較今年1月創下的年內高點475.6港元,已下跌38%。

騰訊股價暴跌的背後,則是南向資金的持續流出。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合計淨賣出騰訊控股達180億港元。

歷史數據顯示,騰訊控股自2004年上市以來漲幅超過400倍,2017年更是在“王者榮耀”遊戲的助推下,大幅上漲114%。對於今年以來股價持續走弱的原因,多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宏觀經濟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公司構架調整,以及遊戲新政均對其形成了不利影響。

“騰訊控股的基本面還是很好的,包括廣告業務也符合預期。但是政策對遊戲業務的影響太大,比如‘吃雞’遊戲的用戶量很大,但始終沒有獲得版號難以商業化,所以利潤受到了很大影響。加上政府對遊戲總量進行調整,都對公司形成了負面影響。”滬上一位QDII基金經理坦言。

上述基金經理還表示,“我們前面已經將騰訊的買入成本降低,現在跌到了這個價位也一直在關注,短期內對於遊戲稅的傳聞還是有所擔憂,不敢貿然加倉,不過等到遊戲業務相對明朗後應該會重新買入。”

國金證券也於近期發佈研報稱,2018年對騰訊來說是多災多難的一年,但是騰訊的流量基礎、商業模式和產品儲備都沒有受到實質性破壞。遊戲業務的減速主要是政策影響導致,網絡視頻、音樂、支付等業務的強勁增長均能讓人看到騰訊的活力。

QDII暫時規避中概股

除了騰訊控股之外,BAT中的阿里巴巴和百度也在艱難度日。美東時間週一,阿里巴巴收於151.14美元,股價較今年6月初創下的高點211.7美元,回落28.6%;百度同樣較年內高點下跌28%。

相較於三大科技巨頭,其他中概股的情況更為慘淡。搜狐、迅雷、趣店、唯品會、京東、搜狗等股票今年以來的跌幅均超過30%。其中,搜狐、迅雷、唯品會的市值已從年內高點腰斬。

實際上,早在今年二季度,多隻QDII基金的基金經理便對中概股進行了減倉操作。例如,匯添富全球互聯混合將騰訊控股的持股量由一季度末的6.62萬股減至二季度末的6.32萬股;華夏移動互聯混合減持騰訊控股7000股;鵬華港美互聯股票基金減持阿里巴巴9000股。

“中概股中有一些納斯達克100指數的成分股,今年以來納斯達克指數上漲12%,但百度、阿里等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卻大幅跑輸指數。”華南一位QDII基金經理表示。

在他看來,各家公司股價走勢疲弱,除了受到宏觀經濟層面的影響,主要還是基於其各自存在的問題。

比如,受到監管機構凍結網絡遊戲版號備案等政策影響,騰訊財報表明遊戲業務增速放緩,一些遊戲被監管下架,一些主流遊戲數據下滑;

原CEO陸奇辭職後,國際投資者對百度AI戰略是否可以延續有所疑慮,從而影響其股價表現;

阿里巴巴則是因為新零售的推廣導致其營銷費用較大,螞蟻金服雖然在收入端增長很快,但由於打價格戰,利潤邊際有所下滑。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今年的情況較為糟糕,但當利空因素被徹底消化後,中概股尤其是部分科技巨頭,終究會進入一個真正的底部階段,其未來表現仍值得期待。

招商基金國際業務部總監兼招商資管(香港)總經理白海峰認為,中國經濟目前面臨內外部壓力,但刺激政策傳導效果值得期待,比如研發費用稅前扣除比例提高,就主要利好海外中概TMT。

他表示,近期“ABC”一詞頻頻在各類科技大會上出現。所謂“ABC”,是指A(AI,人工智能)、B(Big Data,大數據)、C(Cloud,雲計算)為代表的產業趨勢和技術革命。這是繼PC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後的又一波產業升級,是一個全新的時代。

“比起歐美,以BAT為首的中國互聯網企業雲化的起步較晚,但增速較快,而且中國市場的深度和闊度都好於美國。預計2016-2020年間我國雲計算市場CAGR(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即複合年均增長率)為27.6%,勢頭強勁且確定,因此我們謹慎看好以TMT龍頭為首的雲戰略升級佈局。”白海峰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