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沁园春》背后并不美丽的故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主席的这阕《沁园春》,可谓家喻户晓。

站在沁园路上,望着匆忙的行人,穿梭的车辆,总会让人产生联想,这个沁园,与词牌名《沁园春》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词牌名《沁园春》背后并不美丽的故事

《沁园春.雪》

沁阳,豫北的一座小县城,古怀庆府治所,曾经管辖十八县:怀、汲、武德、波、山阳、河阳、平皋、朝歌、修武、温县、野王、获嘉、沁水、隆虑、汤阴等。包括了现在的济源 、焦作、新乡的大部分县市。

沁园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据《后汉书.窦宪传》所述,永平三年(公元61年),汉明帝带着公主游玩丹河竹林,公主被这里美好的景致所吸引,奏请明帝在此建一庄园,以便于长期游玩。明帝疼爱女儿,就跨沁河建立一座沁园,同时封女儿为沁水公主。

词牌名《沁园春》背后并不美丽的故事

湖山秋色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明帝去世,章帝继位。虎贲中郎将窦宪(窦皇后的兄长)看中了沁园,花重金购买不成,用两个大狮子堵在沁园门口,不让出入。章帝派第五伦彻查此事,呵斥窦宪,争园闹剧才告一段落。

当晚,沁水公主在沁园大摆筵宴,表示庆贺,并让人写了曲子吟唱,称之为《沁园春》。

《沁园春》最初仅作为普通曲调流传,直到隋唐年间,词风渐盛,由冯贽重新整理,《沁园春》得以更广泛传唱。

词牌名《沁园春》背后并不美丽的故事

燕雀秋晚

到了宋朝,词人张先填了一首《沁园春》,反应极佳,《沁园春》遂成为新的词牌,被人广泛效仿。而让《沁园春》真正出名的,则是苏轼,他填写的《沁园春.孤馆灯青》,多处用典,脉络清晰、回环往复、波澜起伏、音韵和谐、对仗工整,在当时影响很大。后来人们填写《沁园春》,都以苏轼的为蓝本。

大家看了词牌名《沁园春》的由来,了解了沁水公主和窦宪这段并不美丽的往事,那么沁水公主的沁园到底在哪儿呢?沁园并不在沁阳、也不在博爱。和沁阳、博爱有关系的沁园只是金朝王公贵族的宴乐场所。真正的沁园应该在沁水,当然这个沁水,不是现在山西长治的沁水县。

词牌名《沁园春》背后并不美丽的故事

江山如画

有人会说,沁水公主的沁园在沁阳,就是当时的野王城,这是不对的,因为在当时,沁水和野王是两个并列的县。沁水公主的封邑在沁水,沁园不可能建在封地之外的野王县。

古老的沁园,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不复存在,但遗址尚可寻觅,具体的位置在济源市五龙口镇。2017年4月17日,由五龙口镇政府申报的“《沁园春》词牌名的来历”,被列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词牌名《沁园春》背后并不美丽的故事

沧海桑田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美丽与不美丽,都成了传说。只有《沁园春》如同一杆大旗,矗立词坛。不管花开花落,风云变幻,这词牌都会被人们填写、使用,或是达官贵人,或是田间村夫,不经意间,就可能铸就经典。这就是《沁园春》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