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为何中国不改用拉丁文字,非得用难懂的汉字?选择明智吗?

在表音文字占主流的今天,表意文字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有些刺眼。由拉丁字母为统治文字的西方世界更是对古老的汉字有着诸多的不理解。

老外:为何中国不改用拉丁文字,非得用难懂的汉字?选择明智吗?

伴随着以前与中国一样使用汉字的越南、朝鲜和韩国纷纷投向表音文字的怀抱,很多西方人心中就存有疑问了,为什么中国不改用字母书写系统,非得用晦涩难懂的汉字?也许在他们看来这也许是一个并不明智的选择。

老外:为何中国不改用拉丁文字,非得用难懂的汉字?选择明智吗?

但到底明不明智,还是中国人自己知道。首先要纠正的是,汉字并不难,只是汉字迥异于拉丁文字,所以对于英语或其他非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是比较难的。西方人在看待这个问题上还是要摒弃西方中心论的思想的。

汉字从最早可考证的甲骨文开始,到如今的简体字,已经拥有至少3600多年的历史。在这三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在使用汉字,汉字已经深入到中华文化的基因里,不能摆脱,更不需要摆脱,它有着诸多的优越性。

老外:为何中国不改用拉丁文字,非得用难懂的汉字?选择明智吗?

首先,汉字能够准确快速地传达信息

我们所熟知的英文可以看作是一维的,所有的组成元素都是单一从左往右排列(a\b\c\d)。而汉字可以看作是二维的,它可以在上下和左右的空间放置组成元素.(丶、一、丨、丿.)

二维的汉字最大优点是它可以在固定的视觉范围内包含更多的元素,而更多的元素则意味着它可以更快、更准确地传输信息。

对此,日本民众深有体会,日本在书写系统中同时使用汉字和表音假名。然而,日本的路标大多是汉字,因为阅读速度至关重要。他们知道表意的汉字更容易理解。

老外:为何中国不改用拉丁文字,非得用难懂的汉字?选择明智吗?

再次,汉字言简意赅,可以用最少的字表达最多的信息

几乎联合国的每份文件都要翻译成中、英、俄、法、西、阿等六种语言版本,中国汉字版的总是那其中最薄的一份。

英国媒体经济学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比较各大语言翻译1000字的英文文本时长度(也可理解为所占空间)的变化。其中翻译成西班牙语,相较英语长度长了将近40%,而仅仅阿拉伯语和汉语是比英文少的,但是阿拉伯语只少了15%不到,汉语却整整少了69%,由此可见汉字所包含信息量有多么大。

老外:为何中国不改用拉丁文字,非得用难懂的汉字?选择明智吗?

汉字不仅形体优美而且组词能力强大

汉字汉语组字简单科学,字形达意,掌握1500个汉字后,就能达到不学而知、触类旁通。汉字能够开发儿童智力,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很多国外的幼儿教育都拿汉字作为启智工具。

另外不得不说,汉字书法作为艺术品,也能给人美的体验,这是很多文字所达不到的美的境界。

老外:为何中国不改用拉丁文字,非得用难懂的汉字?选择明智吗?

使用汉字可以使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在中国只要接受初中以上的教育基本能够阅读几千年前的古籍经典,不经翻译与古人跨时空交流。

走向表音字母的趋势是已经是过时的了, 目前的趋势正好相反。韩国正在其小学系统中恢复汉字教育。日本一次又一次地扩大他们的“普通使用字符列表”,这意味着他们将使用比以前更多的汉字。这也证明,即使你不懂汉语,你仍然可以用汉语表示出你的语言。因为汉字主要是记录含义而不是记录语音的。

老外:为何中国不改用拉丁文字,非得用难懂的汉字?选择明智吗?

汉字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随着中国的发展,汉字也将走向世界,被越来越多母语非汉语的人使用。 为什么拉丁语使用者,特别是英语使用者,希望看到一个单调乏味的拉丁字母世界?而不能接受多样化的文字世界呢?

别忘了,世界上GDP排名前三的国家中,超过一半的国家使用汉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