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首先考考大家,下图4种分别是什么线?别告诉我是同一种!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看出来了吗

.

有答案了吗

.

.

.

带着心中的答案,请接着看下文对照,全对的请叫自己一声老司机!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恬恬听车主吐槽过,明明马路很宽阔啊,为何还要画导流线上去,停车又会被处罚,压到也要被抓拍,这不是浪费马路面积兼坑人吗?

注意了!导流线不是用来停车的,更不是坑你的,而是用来分流的。正是因为道路太宽阔才需要它——去除多余的道路空间,让车流更有序。比如有的道路过一辆车有富余,两辆车并行又显局促,超车容易剐蹭,更对附近斑马线上的行人形成安全隐患。简单来说,导流线和隔离车道的绿化带作用相似。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压导流线怎么罚?


压导流线肯定是违法行为,驾驶员如果在导流线上停车,被拍到扣12分,如果压着导流线行驶,被拍到扣3分。

但有些路口因为警方交通组织调整的需要,出现了车道线与导流线不匹配的情况,这时压导流线是允许的。就好比某个路口亮红灯时,如果交警以手势要求驾驶员直行,驾驶员按照指挥行驶,不会吃到罚单。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这种和导流线相似度90%的线叫做接近障碍物标线,它主要是提醒你:前方路上有“地雷”!

接近障碍物标线,用以指示路面有固定性障碍物,警告车主谨慎行车,绕过路面障碍物。标线颜色根据障碍物所在的位置,与中心线或车道分界线的颜色一致。

恬恬提示:大家开车要紧盯前方路况,当看到这类标线时,要提前减速慢行,及时变道绕行,以防碰撞。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一般隧道外200m一直到隧道内100m的区域,会划上这种线。看到这种线会令驾驶员有一种空间压缩的感觉,进入隧道前自然就会下意识减速,起到一定的安全防范辅助作用。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减速标线通常出现在出口匝道、收费站广场、或其他需要车辆减速的路段,可分为横向减速标线和纵向减速标线,形式有单虚线、双虚线和三虚线,垂直于行车方向设置。

横向减速标线是一组平行的白色虚线,用于提醒驾驶员注意减速。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纵向减速标线打的是心理战。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当车辆经过有纵向减速标线的路段时,驾驶员的主观视觉会感觉到车道在逐渐变窄,提醒他们提高注意力,主动采取减速措施,防止在临近停止线前采取急刹车的情况。

看到减速标线怎么变道?


不少车主分不清什么时候能变道,这要看减速标线旁的标线状态了。如果是实线就不能变线,如果是虚线则可以变线。如果你在这样的路段,没有控制自己的速度,结果导致了车祸事故,那么肯定是你负全责!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恬恬看到不少新手司机对这条“锯齿”状的车道还是有些发懵,不知道到底该怎么走。它主要出现在交叉路口,可依据不同时段车辆流量流向的特点,对流向进行灵活调控,变换车道的行驶方向,缓解交通压力。看到这种车道,你也会看到LED可变车道的指示牌,根据指示走就行了!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注意:机动车在可变车道内不允许变道! 下图行为不允许哦!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顾名思义,见此标线时,要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车距确认线又包括3种:

白色折线车距确认线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白色半圆状车距确认线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白色长方形车距确认线(高速公路车距确认标线)

注意这不是斑马线!不是斑马线!不是斑马线!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高速公路车距确认标线与车距确认标志配合使用,出现在常发生超车、易肇事或其他有需要路段。

提醒:新老车主小心中招!这些线一旦压了,扣分罚款!



认清各种道路标线是每位驾驶员的必修课,它们很容易被人忽视,但重要性不可忽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