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常说的妈妈令,这才是北京的规矩!

说起这妈妈令可是咱从小到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那么一部分。就咱这衣食住行,各个都有这妈妈令的说法,打碎个碗得说句“岁岁平安”,过年咱必须得吉祥话在口,大鱼大肉在桌。这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说法,也是种文化。今儿咱们说说这妈妈令。


老北京人常说的妈妈令,这才是北京的规矩!


“酒满敬人,茶满送人”


待人接客有这么一讲儿:劝酒时要斟满,倒茶时不能满,满了就是在逐客。

进一步的说法是:“茶七,饭八,酒十分。”茶倒到七分满的程度刚好;盛饭到八分满,过了叫“碰鼻梁”,对客人不尊重。

老北京人常说的妈妈令,这才是北京的规矩!


您看这倒酒倒茶都有这么多讲究,随着这时间的推移,酒是越倒越满,茶也越是不那么多讲究了。这往后,您就注意着点,这理儿是真讲究,咱也得把祖宗的东西传下去不是?

“论辈不论岁儿”


早时候有些大户人家,或是娶妻纳妄,或是晚年续弦,这时候家里的辈份就跟年龄脱了钩了。小年纪辈儿大,大岁数辈儿小。这时候,要排序的时候,一般就论辈儿不论岁儿,正所谓,“萝卜小长在辈儿上了”。

老北京人常说的妈妈令,这才是北京的规矩!


这个讲究估计咱家里普遍都有,咱北京家大人多,世世代代的不免有这样的情况。张口管比自己小不少的叫个姑啊姨啊的常事儿,这称呼不是事儿,大家团团圆圆的比什么都强!

“三天没大小”


长幼尊卑之间的处事是有严格规矩的,不能随随便便。但是,在家里举行婚礼的三天内,可以逾越辈分、关系随便开玩笑,不用拘着,爱谁谁,就是要图个乐和。过了这三天,该怎么着还怎么着。当然,也不能太过分出圈儿,比如公公和儿媳妇就不宜随便。

老北京人常说的妈妈令,这才是北京的规矩!


这结婚可是个喜庆事儿,全家老老少少的都得跟着乐呵乐呵。就比如新郎接新娘这个环节吧,您包里要是不揣上几十个红包可是接不上的,加上家里的姐姐妹妹的堵个门儿,再难为两下,这可都是乐呵。不过啊,近些年也出现过玩笑开大了的,这结婚本来就是个喜庆事儿,您开玩笑还是适可而止!

“不许对着壶嘴喝茶”


见人说不出话。这还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现在妇女对着壶喝茶的难说没有,但哪说话也都挺冲的。

老北京人常说的妈妈令,这才是北京的规矩!


这条的道理我觉得和这茶壶里煮饺子差不多,想说也说不出来。不过这老一辈儿的人,喜欢跟院子里弄个摇椅,沏一壶茶,再哼上那么一段京剧,这感觉真是说不出的惬意。讲究归讲究,您开心就好!

“右都为尊”


家里来客了,或者过年过节的时候,这座位可是有讲究。如果正座儿确定了,那么坐在正坐右手边儿这位可算是最有面子的了,有句老话:无出其右。大概是源于“右者为尊”这种排序上的认定的了。

老北京人常说的妈妈令,这才是北京的规矩!

放在现在,“正座”也好,“右都为尊”也好,结账者为大吧,哈,这种礼节有时能造成很多麻烦的事,干脆改圆桌,转着圈坐,谁也用不着争。

“小辫靠窗户”


老北京有这么一讲儿:姑父第一次到丈母娘家,也算上贵宾吧。早些时候家里都是土炕,要在炕上吃饭,通常就让姑爷安排在背窗而坐,表示上待。那时清朝男人留辫子,所以就有了“小辫靠窗户”这个说法。

老北京人常说的妈妈令,这才是北京的规矩!

现在真正的老北京人也仍然爱用这句话逗逗上门的男爷们:“喝,小辫靠窗户啦。”您看吧,就现在年轻人一准儿懵逼了。。。。。

“踩岁”


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得剥花生、嗑瓜子,弄满地皮子不许扫,就让它在脚底下踩来踩去的,这就是踩岁,意欲“踩崇”的意思。踩,也通财的意思,不能将“财”扫出去。

老北京人常说的妈妈令,这才是北京的规矩!


咱老家儿确实对这过年的讲究比较多,说白了,就是处处图个吉利。踩岁,听着满地的响声就像哗啦哗啦的银子一样,保佑着咱新的一年财源滚滚。您就当是图个吉利,也给咱过年添点乐趣!

老北京人常说的妈妈令,这才是北京的规矩!


说起咱老北京的规矩和老理儿,

给您讲个三天也讲不完!

第一:“未出嫁时不许尝生饺子馅”,如果尝了出嫁时轿子掉河里。

第二:“未出嫁时不准就着案板吃东西”。您要不听说,非要就着案板吃东西的话,出嫁以后要是遇到诉讼官司或什么惊官的事,必得由她作证。

第三:“未出嫁时不准就着饭杓吃东西”,否则一准嫁个黑脸女婿。

第四:“未出嫁时不许磨刀”要是磨了的话,准嫁个慢性子姑爷。

第五:“未出嫁时吃饭不许掉饭粒”,保不齐就嫁给麻子。这下明白了吧,敢情天下麻子都是没过门的姑娘掉下的饭粒儿砸的。

第六:“不许坐扫把”,如果哪天不小心坐了,一不小心就得当着大伯子放屁。

第七:“不许把垃圾堆在门后”如果堆了,儿子生下来瞧嘴,招人笑话。

第八:“不许对着壶嘴喝茶”,见人说不出话。这还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现在妇女对着壶喝茶的难说没有,但哪说话也都挺冲的。

第九:“怀孕不许受人磕头,也不许给人磕头”。这条好办,因为现在谁也不磕头了

第十:“不能喝浓茶、多吃醋”,等生孩子的时候难产;您非要喝浓茶、多吃醋等您不生孩子,歇菜的是时候再喝!

第十一:“正月不洗脚”,腌菜臭缸。不会过去用妇女的洗脚盆腌菜吧。

第十二:

“正月不做鞋”,有邪事发生

第十三:“正月初七忌针线”,七仙女预示着连生七个女儿。

第十四:过年节忌针线”,否则以后过节就生病。

第十五:禁止妇女(尤其是孕妇、寡妇)参加祭神、祭祖活动。因为妇女属阴,阴不能压阳;孕妇系“四眼人”;寡妇“方死”了丈夫是戴罪之人,是守孝之人,是不祥之人。倘若冲撞了神、佛、祖先,即等于冲了“家运”。

第十六:从除夕家佛堂、祠堂起香之时起,即不接待妇女,虽至亲亦如此,谓之“忌门”。妇女外出拜年,须待正月初六日开始。

第十七:除夕夜,是为诸神下界之时,人人必须恭谨行事,不得争斗谩骂,以免冲撞过路神灵。

第十八:

禁说不吉利的话,言谈中不得带有“打、杀、砍、剐、破、坏、没、输、赔、光、鬼、病、痛、穷等等字眼。

第十九:小孩不准哭闹、吵架。小孩不听话,大人应好言相劝,不准打骂。

第二十:逢年节不准打碎盆、碗等家具,否则即是破产之兆。如一旦打碎,当马上说“岁岁”(碎碎)平安,及时进行“破解”。

第二十:逢年节不准扫地(否则会把财扫出去);不准倒垃圾和泔水(怕把财倒出去)。

第二十一:逢年节不准动刀、不准动针、不准动剪。

第二十一:元旦之日不准看病、吃药,否则,一年到头都会生病。

第二十二:元旦之日不准花钱,否则,一年都是受穷。但给小孩压岁钱不在此例。

第二十三: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因“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炸”与“炸”(zhà)谐音;“烙”与“落”谐音。均属不吉)。一律吃年前做好的年菜。

第二十四:有的家庭因受佛、道两教禁杀生的训戒,初一要忌荤,一天两顿素馅饺子。说是大年初一吃一天素,即可代替全年(如此方便、简而易行之善事,何乐而不为之)。

第二十五:新正忌空房。故新婚少妇不得在娘家留宿。

第二十六:俗云“正不娶,腊不订”。正月婚嫁,腊月订婚,夫妻不能白头到老。

第二十七:正月,如有亲友家送来报丧的讣闻,需撕破一角,作为破解,以除晦气。

第二十八:妇女在正月里不做鞋,以避免“招邪”(“鞋”与“邪”谐音)

第二十九:正月忌剃头,否则死舅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