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柯:中弘想和交易所沟通什么

因连续跌破面值而退市的第一股产生了,它就是中弘股份,几乎没有任何悬念。

不过,这个时候公司倒是很会打悲情牌,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股价表现有些出乎意料,我们现在一直在和国厚资产沟通,大家都希望保住上市公司的地位,毕竟不想让中小投资者受到损失。我们也一直在和交易所沟通,目前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回复。”

和交易所沟通?能沟通什么?深交所明文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20个交易日(不含全天停牌)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1元面值,深交所有权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一旦出现上述情形,上市公司应该在第二个交易日予以公告,且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自公告之日起一并停牌,深交所自公司股票停牌起15个交易日内作出公司股票是否终止上市的决定。很不幸,中弘股份完全符合这个条件,其打悲情牌的目的,可能在于“深交所自公司股票停牌起15个交易日内作出公司股票是否终止上市的决定”或许有商量的余地。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交易所判断是不是决定“终止上市”的条件,很可能是考虑上市公司连续跌破面值的原因是公司基本面出了问题,还是整个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如果是前者,通融的余地相当小。

那么,中弘股份是基本面没出问题而被恶意做空的吗?显然不是!是基本面出了很大的问题!如果仅仅从基本面角度看,中弘股份走到今天不是偶然。早在2017年年报公布时,就埋下了伏笔,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6亿元,同比下降77.18%,净利润则大幅亏损25.11亿元,而且到今年上半年并没有好转,又亏了13亿。此外,公司主营的房地产项目2018年大多处于停工状态,又背负了数百亿元的负债,财务成本高企。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8月公司又收到证监会安徽监管局《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披露的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第三季度报告涉嫌虚假记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所以说,中弘股份持续下跌到面值以下,绝非偶然,而是必然。

在基本面出现恶劣情况且被立案调查以后,公司显然已经知道没有起死回生的可能。那么,它又是怎么做的呢?不断找接盘侠,从新疆佳龙到加多宝,再到中植系的国厚资本及中泰发展,甚至在没找到接盘侠的情况下“碰瓷”,制造一个又一个的笑话,到后来时间不允许了,直接托管经营权。一家上市公司沦落到这种地步,试问还有多少上市的必要性?还能和交易所沟通什么?“不想让中小投资者受到损失”?早干嘛去了?

中弘股份现在就是典型,很多人都在看,很多公司都在看,看什么呢?看制度面前是不是人人平等,看有法是不是必依,看监管执法是不是严格。股市不是垃圾场,优胜劣汰才能正本清源,严刑峻法才有惩戒作用!

本文源自金融投资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