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部队就有挫败感?看新排长们如何破茧成蝶

来到部队就有挫败感?看新排长们如何破茧成蝶

九月燕赵,秋高气爽。演训场上,口令声响彻中部战区地导某团兵器阵地。“方位xxx,距离xxx……”雷达指挥控制车内,新排长刘世雄目不转睛地盯着显示器上移动的模拟目标,有条不紊地下达作战口令。这是该团对新毕业干部集训进行集中操作考核。平时的千锤百炼,成就此时的雷厉风行。

时间回到两个月前,刚离开院校来到部队,面对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一切,无论是谁都有点底气不足。从军校学员到合格排长,他们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知识即力量,拿下专业技术的主阵地

“地空导弹兵是技术密集型兵种,需要厚实的知识基础,你们在学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就是基础,但是院校教育和基层所需之间还存在一道鸿沟。”队长魏天波说,“本次集训就是为了帮助你们顺利跨越这道鸿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基层常用、履职急需、任职必备的技能,将学历向能力、理论向实践转化,实现课堂与基层的无缝对接。”

记得刚来特训队之初,队员们面对从未见过的装备很是好奇,碰碰这里,按按那里,结果被一旁的士官班长教育了一番。原来操作装备不是玩电脑游戏,每个操作都有严格的程序,一旦误触对装备影响很大,时间长了,很有可能在关键时候掉链子,后果很严重。听到这里大家严肃了起来,暗下决心一定要拿下专业技术这个主阵地。

来到部队就有挫败感?看新排长们如何破茧成蝶

毕业于陆军院校的陈会超,克服专业不对口,军种不对口的困难,利用晚自习时间与成绩优秀的学员“结对子”,补上专业技术的课;芦晓东经常上阵地拿着教材,对着装备“按图索骥”;陈棒睡前,总是要将第二天操作内容的口令再熟悉一遍……无论是在阵地上还是在营区内,到处可见集训队员和连队技师讨论装备,这种“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引发了特训队的“涟漪效应”,大家纷纷行动起来,为自己指定专业学习的“加餐表”。

培训进入中后期,可喜的变化正在发生:训练中,熟练的操作动作、响亮的操作口令取代了以前面对装备的茫然无措;每周的装备理论考试中,一张张满分的卷子取代了以前答非所问的尴尬。

“刚来基层部队的几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课堂所学与训练实践难以对接,有深深的挫败感,觉得自己白学了。经过集训的再学习后,两者之间的桥梁通了,明白了打仗不是纸上谈兵,按部就班,无论掌握多少书本知识,都需要在实践中融汇贯通。”特训队员李振威如是说。

来到部队就有挫败感?看新排长们如何破茧成蝶

演训场就是战场,牢固树立备战打仗意识

“要把演训场打造成锻炼新毕业干部能力素质的最佳集训课堂。”该团团长蔡胜介绍说,针对这一批新毕业干部,生源类别不同,专业差异较大,易出现“水土不服”的实际,该团利用特训队所在单位承担大项任务、部队演练拉动等契机,让队员们参与连队演练拉动任务,在实践锻炼中牢固树立备战打仗意识。

“每次我同连队官兵一起进出阵地时,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都要变齐步为跑步,并且伴随着响亮的呼号声。起初我并不理解,后来我明白了,通过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提醒每一个人,进入阵地就是进入战场。”学员刘宾在谈起自己的训练感受时说。

来到部队就有挫败感?看新排长们如何破茧成蝶

演训一线长兵味,一招一式强素质。无论是营战备拉动还是部队一等,甚至小到一次日维护,一次操作训练,集训队员们只要身处阵地就被要求做到雷厉风行,令行禁止,时刻不忘演训场即战场。

“地空导弹部队常年担负战备值班任务,是一支时刻身处战场的部队。新毕业学员长期呆在军校这座象牙塔内,没有参加过大型演习演练,对周边地区的严峻态势,对战争准备都认识不足,有当和平兵的心态。”团长蔡胜说,“因此在阵地训练的课程中,必须将备战打仗的思想潜移默化地传输给他们。”

来到部队就有挫败感?看新排长们如何破茧成蝶

集训临近尾声,该团抽调机关人员、部队骨干组成考评组,到特训队所在营区,利用现有器材和装备,重点围绕军事体能、装备操作、理论知识、综合素质4个方面,对新毕业干部实施考评,检验两个月来的训练效果。

经过持续一周的考核,成绩令人欣喜,转变显而易见:体能考核4个小项全员通过;装备操作,四套战勤班操作准确无误,成功命中模拟目标;理论考试平均成绩达90分;内务卫生、队列素养、能力特长等受到各级领导一致好评。

来到部队就有挫败感?看新排长们如何破茧成蝶

特训队员李学峰当兵时就在该团服役,因军事素质优秀提干,如今军校毕业走上考核场,他感慨良多:“通过这次集训和考核,我认清了专业技术这一核心能力,下一步努力提高的方向更明确了,也更有信心了。”

信念支撑梦想,强化“全营一杆枪”的战斗理念

“报告指挥所,目指雷达发现目标,方位XXX,距离XXX。”“收到目标,部队转进一等。”随着防空警报的拉响,特训队员们的战术演练正式拉开帷幕。作为红箭特训队考核周的重要环节,本次战术演练主要号手全部由新毕业干部担任,其目的一方面是检验两个月来的集训成果,另一方面更在于强化“全营一杆枪”的战斗理念。

在最初的装备学习中,特训队员们按照操作教令一板一眼地跟着学、照着做,一周下来,虽然学到了很多,但往往流于皮毛,训练效果不尽如人意。“这到底是哪一环节出现了问题?”连日来的疑问苦苦困扰着特训队指导员杨驰。驻足营史墙,杨驰点亮了思路:“是队员们没有了解到地导部队的战斗精髓,没有深刻理解地空导弹部队是怎样作战的!”

来到部队就有挫败感?看新排长们如何破茧成蝶

没错,军人是要上战场的,没有身临其境的演训,特训队员们是没法体会到作战训练的紧迫感和协同性,所以才造成了训练进度慢,效果不理想的情况。找准了“病根”,那么“对症下药”就好办了。

针对紧迫感和协同不足的问题,特训队所在营专门组织了多次战斗协同演练,让每一名队员切实体会到防空战斗的紧迫感,明确自身岗位在整个防空战斗中的关键作用。什么时候指挥所一等,什么时候部队一等,为什么导弹起竖的时机如此严格……困扰特训队员的诸多问题,终于在一次次的协同演练中得到了解决。

来到部队就有挫败感?看新排长们如何破茧成蝶

“通过协同演练,以前困扰自己的疑问终于解决了,对‘全营一杆枪’的战斗理念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问题消除了,自然就知道了为何这样操作,怎样才能更高效的密切配合。”特训队员王学洋在分享自己的训练体会时说道。

来到部队就有挫败感?看新排长们如何破茧成蝶

对防空作战而言,各环节高效协作至关重要。正是靠着“全营一杆枪”的战斗理念,全力以赴于一点,地空导弹兵才能在一击制敌中捍卫祖国空天。

基层建功立业,树好自身兵样子

相比较军事素质的考核,对特训队员们使命感、责任感的考验更为重要。集训即将结束,如何让这些初出茅庐的青年军官牢固树立扎根一线,在基层建功立业的信念,成了摆在该团领导面前的一项重点议题。

“让过来人给新干部们讲讲经验。”该团政委周荣勋的建议立刻引起了反响。由机关部门领导、营连主官、工作出色的“老排长”们组成的交流组深入特训队之中,与他们分享经验,交流思想,通过自己工作多年的心得体会,让特训队员们树立起了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必胜信念。

来到部队就有挫败感?看新排长们如何破茧成蝶

只有宣讲是不够的。为了巩固队员们在基层扎根奉献的思想,特训队组织开展了“扎根基层立新功,献身一线戍长空”主题演讲活动。队员袁大明以“践行强军目标,争做四有军人”为主题,从为何选择到远离家乡的部队入手,谈起了自己献身基层,扎根一线的信念,感人至深的话语赢得了战友们的阵阵掌声。

来到部队就有挫败感?看新排长们如何破茧成蝶

“干部成长的基础是基层,要想以后有所建树,向前发展,必须在基层得到历练。集训虽然结束,但军旅生涯才刚刚开始,人生舞台才刚刚启幕。”周政委在集训结束的总结会上如是说。

猛将发于卒伍,宰相起于州牧。新排长们,基层一线再会。

策划:杨驰、孙天依

中国空军网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快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啊


一路走来,感谢有您!

来到部队就有挫败感?看新排长们如何破茧成蝶

本期编审:牛锐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