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本国际战略之十九:差之毫厘的松冈外交

导读:中日战争的长期化,使日本陷入巨大的战略困境之中。诺门坎之战的惨败,进一步暴露了日本陆军的落伍,迫使日本重新评估现时,调整战略方针。二战前夜,苏德戏剧性的合作,彻底搅乱了世界格局,却也为日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突围机遇,这就是松岗洋右推行新外交政策的大战略背景。

二战中日本国际战略之十九:差之毫厘的松冈外交

之所以把松岗洋右称为“日本外交界的石原莞尔”,是因为二人在诸多关键点上却有惊人的相似:在各自的领域都颇具独树一帜的战略洞见,都喜欢把独到见解包裹在常人难以理解的玄谈暗语之中,在同僚中都是敌人多于朋友,都因行事风格怪癖而被视为不正常人士,都倾向于出奇制胜。而且,二人都属于日本半现代型人物,身上都打上了浓重的时代烙印,以至于都未能给日本打出新出路。只不过,松岗又面临的情形更为间不容发,反之,如其成功,对日本帝国的贡献将远远超过石原莞尔,或将以“东方俾斯麦”的地位载入史册也未可知。

二战中日本国际战略之十九:差之毫厘的松冈外交

由于前人在论述这段历史时,多陷在感情或道德的罺九臼内,较少理性的检讨期间得失,故而一直未能看清松冈外交的实质。下面就让我们从国家战略的理性角度看一看,松岗外交是如何功亏一篑的。

二战中日本国际战略之十九:差之毫厘的松冈外交

1940年7月,应近卫文磨内阁之邀,松岗洋右出任外交大臣。此后的一年内,他取得了两大外交成就:一是促成了德意日三国同盟的完成(1940年9月27日),二是缔结的准结盟性质的《苏日中立条约》(1941年4月13日)。要理解这两个成就,我们首先要记住一个事实,在日本外交界,松岗洋右本是众所周知的亲美派,可是这个亲美派出任外交大臣后,为了推进三国同盟,却在极短的时间内更换了40名大使与公使(其中多为主张美日亲善的人士),是大刀阔斧地推进亲德路线。他的很多旧交对此大表诧异,松岗洋右却处之坦然,因为他心中隐藏着一个暗度陈仓之策。

二战中日本国际战略之十九:差之毫厘的松冈外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