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本國際戰略之十九:差之毫厘的松岡外交

導讀:中日戰爭的長期化,使日本陷入巨大的戰略困境之中。諾門坎之戰的慘敗,進一步暴露了日本陸軍的落伍,迫使日本重新評估現時,調整戰略方針。二戰前夜,蘇德戲劇性的合作,徹底攪亂了世界格局,卻也為日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突圍機遇,這就是松崗洋右推行新外交政策的大戰略背景。

二戰中日本國際戰略之十九:差之毫釐的松岡外交

之所以把松崗洋右稱為“日本外交界的石原莞爾”,是因為二人在諸多關鍵點上卻有驚人的相似:在各自的領域都頗具獨樹一幟的戰略洞見,都喜歡把獨到見解包裹在常人難以理解的玄談暗語之中,在同僚中都是敵人多於朋友,都因行事風格怪癖而被視為不正常人士,都傾向於出奇制勝。而且,二人都屬於日本半現代型人物,身上都打上了濃重的時代烙印,以至於都未能給日本打出新出路。只不過,松崗又面臨的情形更為間不容髮,反之,如其成功,對日本帝國的貢獻將遠遠超過石原莞爾,或將以“東方俾斯麥”的地位載入史冊也未可知。

二戰中日本國際戰略之十九:差之毫釐的松岡外交

由於前人在論述這段歷史時,多陷在感情或道德的罺九臼內,較少理性的檢討期間得失,故而一直未能看清松岡外交的實質。下面就讓我們從國家戰略的理性角度看一看,松崗外交是如何功虧一簣的。

二戰中日本國際戰略之十九:差之毫釐的松岡外交

1940年7月,應近衛文磨內閣之邀,松崗洋右出任外交大臣。此後的一年內,他取得了兩大外交成就:一是促成了德意日三國同盟的完成(1940年9月27日),二是締結的準結盟性質的《蘇日中立條約》(1941年4月13日)。要理解這兩個成就,我們首先要記住一個事實,在日本外交界,松崗洋右本是眾所周知的親美派,可是這個親美派出任外交大臣後,為了推進三國同盟,卻在極短的時間內更換了40名大使與公使(其中多為主張美日親善的人士),是大刀闊斧地推進親德路線。他的很多舊交對此大表詫異,松崗洋右卻處之坦然,因為他心中隱藏著一個暗度陳倉之策。

二戰中日本國際戰略之十九:差之毫釐的松岡外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