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博士期間培養起來的演講能力

談博士期間培養起來的演講能力

接下來談下上臺演說。

我天性是個內向的人,不太願意說話,高中時候雖然語法規則一條一條記得很牢,

但最怕在英語課上回答問題,有一次略開小差,不幸被老師抽到,足足站了五分鐘

,憋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下課那一個羞愧鬱悶啊,至今記憶猶深。TOEFL 的口語

也不過 19,還是運氣好發揮的最高水準。

剛入博士的我,基本上就是這個樣子。

然後我選了我現在的導師。我要特別感謝他,2010 年第一次 CVPR ORAL 的演講,

在他的督促(或是逼迫?)下,我其它什麼也沒幹,足足準備了兩個月。第一個月

改幻燈片,去除所有數學公式,費盡心思準備一個淺顯易懂的流暢故事;第二個月

不停地改演講稿並且反覆操練,連每句話重音在哪裡都細細標明。演講那天面對臺

下一千觀眾,我緊張到了極致,但虧得準備充分,閉著眼都能背出來,於是看著天

花板,流暢地做完了整個演講(見《CVPR2010 赴舊金山開會全程記錄》)。這次

演講至今已有三年,但看到每一張幻燈片,我腦中仍會浮現應說的話,一點也沒有

忘記。

之後準備第二篇 ORAL 所用的時間就變少了,大概兩週。演講的前一天,導師還對

我的熟練程度不甚滿意,但是真到了臺上,演講效果居然不錯,眼神也可以看著觀

眾了,講到最後,居然沒有用事先準備好的詞句,開始自由發揮,直到結束。

這樣,第一關就已經過去。看著十幾年來一直害怕著的東西終於有一天被自己征服

,這是何等開心的事情。以前的我,演講爛了一兩次就不想說,越逃避就越不願說

,於是失去了鍛鍊的機會。改變這個困局的,一方面是充分的準備,另一方面是對

自己研究課題的自信。自己熱愛它,為它自豪,願意講給別人聽,也知道自己如何

遣詞造句,那這時大腦就會聚焦到內容上,說著說著就入情入境,英語也就自然地

變得慢了,流暢了。等到說完,發現自己居然說得還可以,那下一次就更不會緊張

,久而久之,終於就可以擺脫惡性循環,進入良性軌道。

讀博讀到這樣,就算沒做出什麼來,也是不枉了。接下來,只要有了好的講稿,完

成漂亮的演講只是耐心和毅力的問題。但是,如何才是好的講稿呢?

如同寫作一樣,最好的演講是一個有唯一主題的流暢故事。所謂流暢故事,是指幻

燈片和幻燈片之間要有自然過渡,讓人不知不覺就聽完整個演講,而不覺得有什麼

轉折生硬的地方。相比作文,演講的流暢性更為重要,因為讀者看文章時可以細細

琢磨,聽眾聽演講時則是一晃而過。為了流暢性,一個好的演講可以不惜犧牲大量

細節,只把最重要最易記憶的主線說出來——但條件是,這最重要的主線不能失了

應有的大轉折和大邏輯,不能讓人覺得太過簡單無聊,或太過跳躍而沒有說服力。

最好的平衡點,在於“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聽完有一種“原來如此,我怎麼沒

有想到”的感受。

對學生而言,這個找主線砍細節的過程相當痛苦。學生往往見木不見林,不知道什

麼是重點,而且下意識地,總是會把花去最多時間的細節認為是重點,到準備演講

時就往往戀戀不捨;或者感覺千頭萬緒,不知從何說起。目標函數的細節要不要說

?梯度下降的具體公式要不要說?訓練樣本歸一化要不要說?一個提升百分之五性

能的小技巧要不要說?對這些提問的回答永遠是:看具體目標是什麼。如果是提高

性能的系統性工作,小技巧就成為主線;若是新算法設計,那目標函數的精巧構造

就是看點;若是研究數據的統計特徵,那歸一化至關重要;若是討論大規模分佈式

的可行性,那梯度下降公式中參數間的相互依賴關係及相應的計算複雜度就成關鍵

。一句話,如果細節不能為自己構建的宏大世界添磚加瓦,那就不能在演講時大段

提及。相比之下,導師們不直接參與研究,反而能跳出圈子,看得清廬山真面目,

知道工作的重點及工作間的重要聯繫是什麼,面臨決斷時能果斷丟卒保車。

因此,一個博士生,要能夠做好演講,就要能“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既能在細

節上做改進,切實推進研究;又能夠跳出自己每天思考的細節圈子,站在高處看問

題想問題,是自己的將軍,也是自己的士兵。當然,這個說得容易做起來難,沒有

幾年的努力嘗試是沒辦法靈活切換的。

一個看似無關卻很有效的辦法是,先把幻燈片做好,寫好演講詞,然後看看是否能

在規定時間脫稿講得出來。最好的演講,是看了幻燈片自然而然能說出句子,而不

需要死記硬背,轉折流暢,故事清楚。若是怎麼都無法在規定時間內講完,或是總

覺得霧裡探花講不清楚,或總是把接應的句子搞錯,或是總覺得前後彆扭,那就是

主線有問題,細節或者太多,或者大邏輯沒有一針見血地點出,需要修改。這裡一

個重要的地方,是要脫稿講而不是照稿念,脫稿講時,演講者的“可用內存”只比

聽眾稍多一點,如果連演講者都不能憑自己對工作的瞭解而流暢乾脆地講完,那聽

眾肯定不能跟上,演講者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若是照稿朗讀,那就沒有這

種敏銳的直覺,更不用說提高自己的演講水平了。

找到主線之後,就要開始設計每張幻燈片。幻燈片最懶的做法,就是列幾個提綱,

每個提綱下一大把條目或者一大堆公式,演講時照著讀即可。這樣做省了演講者的

工作,卻讓臺下觀眾苦不堪言。稍好些的,放幾張流程圖,從上到下或者從左到右

細細說。這種辦法步驟簡單時可以,步驟一複雜,照樣讓人不知所云。其實,每張

幻燈片只能表現一個小主題,多了反而嚼不爛。比如說文字過多,臺下聽眾既會看

得疲累不堪,又會猶豫究竟是聽演講者說的,還是看他寫的?而顏色或是字體太花

哨則會分散重點,讓人頭暈目眩。另一個常見的錯誤,是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在幻燈

片上。但其實幻燈片上寫的,應該是在演講者說完之後,最希望觀眾記得的內容

(所謂的“take home message”)。為此,一張幻燈片來來回回做個幾次都是正常

的,往往是初稿的字數非常多,往後思考越深則字數越少,到最後只放一張圖或者

兩張圖,但在觀眾看來,一望即明。

好的幻燈片有幾種類型,可以只含一張大圖,或互有聯繫的若干圖片,或一個前人

工作的列表,或一件事物的優劣二分法,或一個算法的三個主要步驟,或一些事物

的相互關係,等等。一句話,如果盯著它十秒鐘沒看出來重點是什麼,那就打回去

重做吧。製作精美的幻燈片是一種藝術,我現在還學不到導師的十分之一,只好多

看別人的範例,慢慢改進了。

依然來自田博士的工作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