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气质怎么培养,古今有这么多奥秘

我们对历史看的并不清楚,在一地打碎的镜子前我们设法拼出历史的原貌,结果照见的只是支离破碎的自己。

每一个人可能有不一样的人生,当时光镜片折射很多次后,映照的依然不变的那部分稳定心理波动循环,不管刮风下雨,惊雷闪电,你还是有自己固定的心理习惯,那就是你坚守的气质。

好吧,我们在一些碎片中看到热情的自己,来自唐诗宋词的声音震动传向远方,我有文化,我有文化……

可我们真的愿意接受某一个站在茅屋前的书生吗,他悲凉的声音击荡天地: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唉,古人真的不容易,不叫诗坚强,不叫气质杜甫,是没读懂这首诗的生活

人的气质怎么培养,古今有这么多奥秘

什么是气质?古人给出过纯净的答案,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在孟子看来,要用正能量来培养绝不能用邪气伤害,慢慢就会恢宏大气,这是需要日积月累,要用正能量来浇灌,如果不能心安理得去做正能量的事那么浩然之气就会衰竭。

正能量不能停啊,孟子差点就喊白话了,春秋版的气质宣言很给力,其他象墨子、庄子等前贤都是很有独立人格气质的人,不惧贫寒。

是的,古人有忧国忧民的气质,有崇尚正能量的气质,哪怕家里穷的叮当响,依然是贫有傲骨在,气质依然冲霄贯月。

世界也不只是厚重的中国历史人物,当金庸小说为我们打开一扇武侠之门,走进一看,原来还有江湖人物气质轩昂。

高深莫测的扫地僧、豪迈潇洒的令狐冲、顽皮搞笑的周伯通、情深义重的郭靖、正邪交融的杨过、厚黑又仗义的韦小宝……

人的气质怎么培养,古今有这么多奥秘

正气凛然了五千多年,我们现在人也不喊大道理了,只想过平凡的生活,只想过一日三餐无忧、有房有车的生活。但我们真的有气质吗?

这个可以有,走在长街上,许多人都会被一些气质出众的人吸引,暗赞一声有气质。这可能是一种舒服的感觉,可能是一种言谈举止的影响力,可能是协调的衣服和干净的五官,有魅力的人自带光环气质……

那老外怎么分类气质?

经过研究分类,国外认为气质有四种:

多血质:像汉朝的东方朔、书中的韦小宝这样的人,精力充足,兴趣广泛,灵活多变的人就是多血质人;

黏液质:像三国里的鲁肃、书中的扫地僧这样的人,沉着稳健、不冲动、不爱表现自己,就是稳稳稳这样的黏液质人;

胆汁质:像张飞、李逵这样情绪好激动,经常爆发力十足敢想敢干的,就是胆汁质人;

抑郁质:像林黛玉这样多愁善感,长时间沉迷自我内心,遇事优柔寡断的就是抑郁质人。

这种划分显然有不足,有些人甚至有以上两种以上气质,而文化修养会让一些气质放大或缩小。

人的气质怎么培养,古今有这么多奥秘

平常的穿衣打扮、礼仪教养重要,人的内在气质、反思自己、理解他人情怀培养更为重要,

凡有所学都影响气质。

一个潜修舞蹈的女孩对形体和心灵语言会有一种天然的优势,甚至超过很多女博士的平淡无味。

一个弹钢琴的男子会有别样的优雅气质,超过大部分夸夸其谈的家伙。

一个有独立思考儿童的纯净气质,超过纸醉金迷的腐败分子 

……

看吧,那些有阅历有品味有文化有同情心的人更容易被从人群中识别出来,他们表现出来的温暖和包容不会因为寒冷而退怯,行走坐卧自然而然散发的迷人气质也不会因为道路泥泞就烟消云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