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平顶山应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地区薛庄乡北滍村滍阳岭上。滍阳岭的南段是沙河支流应河的东堤岸,南端濒临白龟山水库,西隔应河与应山想望。这里自古就是“出宝之地”,岭上不断有青铜器和玉器出土,也不断有人在岭上盗挖古墓。1979年,北滍村砖厂在取土时挖出一铜簋,卖给废品收购站,几经周折,被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同志收回。根据铜簋上的铭文,得知是邓国国君之女适嫁应国的陪嫁礼器。从而应国贵族墓地得以发现。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邓公簋发现后,先期对墓地进行考古钻探调查,并于1986年下半年至1997年进行了长达11年的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310多座,其中发现了应国国君及夫人墓近20座;出土各类文物1万多件,其中有铭文的青铜器多达200多件。

应国墓地主要是周代应国贵族的埋葬地,其中也包括应国灭亡后部分楚国贵族墓葬与两汉时期的一些平民墓,地属今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地区薛庄乡。应国墓地共发掘应国墓葬42座,排列有序,具有“族墓葬”特征。出土文物数千件,主要是青铜器和玉器。所出铜器铭文涉及大射礼、俯聘礼、帝王庙号、丧服制度。

应国墓地主要是指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应国贵族的墓葬区,同时也包括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晚期楚国贵族的墓地,以及西汉与东汉时期的一些平民墓葬,但发现这样一大型墓地却与一次废品收购有关。

1979年12月的一天,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接到宝丰县文化馆打来的一个电话。电话中称,有一位农民拿着一件铜簋到文化馆来,说是从平顶山市郊薛庄公社北滍大队(现滍阳镇北滍村)砖瓦窑场烧砖取土时挖出来的。听说文化馆收购古物,这位农民想问问能否换几个钱用。工作人员耐心地向他讲明了国家的文物政策及一些文物常识,希望他能把东西交到平顶山市文管部门。后经查证,那位农民把铜簋卖给废品站了。手捧铜簋,文物工作人员如获至宝。这件铜簋重4.8公斤,收购价为19.5元。他们按收购价把钱付给收购站,然后带走了铜簋,这就是价值连城的“邓公簋”。

簋:古代食器,古籍内写作“簋”,也作“匦”、“轨”。《 周礼?地官?舍人 》:“凡祭祀,共簠簋”。簋是盛黍、稷、稻、梁之器,相当于现在的大碗,形状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无耳、两耳、三耳,甚至四耳的。商周社会,簋与鼎等器物一样,标志着奴隶主身份的高低。战国以后,簋已很少见到。这个簋的发现,使考古工作者联想到了早已消失了的西周王朝。

对砖瓦窑场周围的环境进行了考察时,群众说经常会在泥土中发现夜明珠、金马驹儿、铜盆、玉碗等物。由于墓室上部的填土被取走,散存在墓道、墓室填土中的古物就会被暴雨冲刷出来。由此,他们初步推测滍阳岭很可能和应国贵族墓地有关。此次出访,他们为古应国所在地找到了重要的线索。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西周邓公簋 高20cm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据所铸铭文“邓公作应嫚毗媵簋,其永保用”可知,此器为邓国国君为其女出嫁应国所铸的媵(yìng)器。在青铜器的类别中,媵器专指古人为嫁女而作的青铜器。在已经出土的青铜器中,媵器占有一定比例,对研究两周的妇女称谓、女性地位及权利、婚姻制度以及国族联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应国原是西周初期的一个姬姓封国。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大封兄弟及诸子于商朝故地,对商遗民进行统治和监管。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称应国的始封君当为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兄弟。《汉书?地理志》则有“应乡,故国,武王弟所封。”也就是说应国是武王兄弟的封国。究竟应国是武王弟的封国还是武王子的封国,或者两者都不是,仍是历史学家探讨的重大课题。但可以肯定,应国在西周初期就已经存在了,并且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应国墓地出土的珍贵文物中,有一佩饰玉鹰,做工精美,经考证为应国的标志。在古代,“应”“鹰”通假,平顶山市由此而简称“鹰城”。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匍”雁形铜盉,1987年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盉为酒器,此雁盉以雁形为器身,雁首与颈为流,构思巧妙。雁尾作(扳在上,金在下),其上立一人,将器与盖相连。盖内有五行四十余字铭文,记述了盉的主人“匍”作为应国使者,赴邢国探访其国君邢公,并用邢公赐的铜制作此盉,以做纪念的史实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西周应公鼎高26.6cm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西周应公鼎铭文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西周斜角云纹鼎 高26.2cm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西周应侯甗 高44cm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甗”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分为两部分,下部为鬲,用于煮水;上部是甑,用来放置所蒸食物,是中国人最早使用蒸汽的铜器具。此器作连体式,侈口束腰,口沿上有一对立耳,腰内有十字镂孔的心形箅,以套环与甗体连接。外壁饰弦纹、兽面纹,有烟炱痕。铸铭有“应侯作旅彝”字样,表明为应侯之器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西周应侯盨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西周少姜壶 高22.4cm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西周盘龙钮盖盉 高27.8cm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西周人面具 高15.7cm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西周兽面具高15.7cm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西周侧面形人面具 高18cm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应国玉雕图腾鹰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河南省平顶山市 应国墓地 周至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