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学院:承载历史,继往开来

武昌首义学院:承载历史,继往开来

武昌首义学院(原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是一所创立于2000年的民办大学,共有13000余名本科专科在校生,专任教师742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593人,约占79%。学院共开设43个本科专业,涉及信息、土木、经管、文法、艺术等学科,分布于信息科学工程、机电自动化、城市建设、外国语、新闻与法学、艺术设计、经济管理等7所学院之中。

​百年愿景实现,教育即是传承。

武昌首义学院:承载历史,继往开来

1911年,武昌首义学院的校区还是当时清末陆军第三中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从这里走出了700余名武昌起义的主力军,既而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发源地之一。辛亥之后第二年,民主革命家章太炎在《武昌首义宣言》中提倡为纪念首义功烈,传承辛亥革命精神而设立大学。后宋庆龄先生奔波各地筹款,请书法家喻育之先生题写“武昌首义大学”校名。辛亥革命后,这里也曾经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生学习生活的所在地,曾经由男女学生、入伍生6000余人在此学习。

2010年11月辛亥革命百年论坛上,黄伟民先生(黄兴之孙)邀请各地革命志士后裔签名倡办武昌首义大学,2015年5月,坐落在此地的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更名为“武昌首义学院”,一代革命志士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学院将“敢为天下先”得辛亥革命精神做为立校之本,在国际化、人才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教师队伍壮大,关键在于引进。

近十年来,武昌首义学院在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方面持续发力,将学院的125名青年教师纳入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其中63名取得副教授职称、42进入教学管理重要岗位。一批青年教师已经迅速成长为中坚力量。多名青年教师收到上级单位表彰并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学院9堂示范课获得湖北省高校思政课示范课称号。

武昌首义学院:承载历史,继往开来

在培养自身青年骨干教师得同时,武昌首义学院没有忽视优秀人才引进,各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均是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院校的知名教授。除此之外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常务副校长、教学校长均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有非常丰富的管理、教学、科研经验。

​​国际化竞争力排名上升明显,合作项目增加是主因

武昌首义学院:承载历史,继往开来

武昌首义学院在2018年中国民办大学国际竞争力排行榜中排名14,较2017年上升29名,上升事态明显。主要得益于,国外高校访问次数37次,并列全国排名第19名,教师出国开办讲座数4次,并列全国排名第4名。这均代了学校教师与科研人员的水平与国际化能力,同时也代表了学校的国际化形象日益提高。随着合作办学项目的增加,学校的国际合作排名全国第12,也是名次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武昌首义学院:承载历史,继往开来

作为武昌首义学院的二级单位,国际教育学院目前和美、英、意、加、欧、澳、韩、日等境外高校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开设3+2本硕连读、4+N本升硕、国际交流生、暑期海外交流、和语言培训等项目,合作的大学包括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阿拉巴马大学、加州州立理工大学,威尔士圣三一大卫大学等学校。通过与这些院校的合作,学校的国际化竞争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就业率93.65%,薪资4000元以上过半

武昌首义学院:承载历史,继往开来

2017年学校本科毕业生2818人,就业率93.83。专科679人,就业率92.93%。本科专业就业率较高的专业为机械电子工程(99.01%)、英语(97.7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6.67%)等专业,其中生物工程专业的就业率为100%。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为自动化专业(89.36%)。专科中结算机构应用技术专业(97.37%)就业率最高,其他专业就业率均在90%以上

武昌首义学院:承载历史,继往开来

毕业生中82.2%进入大中型企业,升学、出国学生数量占到了14.50%,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由71名学生占2.17%。从行业来看,最多的是建筑业、制造业和信息传输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体占46.45%。毕业生的薪酬区间主要集中在3001-4000元(32.63%),4001-5000元月薪的占26.74%,5001-6000元(14.19%),结合区域发展情况,过半毕业生月薪超过4000元,超过了该区域内民办大学的平均水平。

未来,京领教育将会继续关注这所民办大学,带来最新的发展动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