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一旦被导弹锁定能躲开的几率占多少?

泪的弧光


无论是在科幻片,还是在军事战争片中,都不免出现一些空战的画面。在这些空战画面中,时常会出现战机被导弹锁定,然后导弹发射,战机被精准命中,接着像烟花一样炸开。

这种画面不免让人形成一种固定思维,那就是战斗机一旦被导弹锁定,就无法躲开。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就没有成功躲开导弹的可能吗?成功躲避攻击的几率有多大呢?

实际上,成功躲开的几率是有的,但是不同类型的战机,躲开的几率都不一样。但是无论哪种类型战机,躲开导弹的几率都不高。在近代空战史中,能躲开导弹的战机少之又少。

之所以躲不开,是因为导弹的速度要比战机的最高速度快。地对空导弹的速度大概在4马赫左右,而战机的速度普遍在2马赫到3马赫之间,世界上最快的战机米格25也就3马赫多一点。速度上的差距,使得留给战机反应的时间非常短,何况发射的导弹还不止一枚呢。而空对空导弹就更快了,能达到6马赫。

这就是为什么战机躲不过导弹的原因,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增加躲开的几率。释放干扰弹、机动回避、电子吊仓干扰等等都是常用的手段,然而战机躲避导弹的方法发展缓慢,追不上导弹更加精准制导、更加智能化的进化速度。这就导致这些本来就不多,而且效果一般般的躲避方式变得更加不奏效。如果你要问战机被导弹锁定后,成功躲开的几率大不大,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你:真的不大。


利刃军事


战斗机被导弹锁定,是指战斗机运动轨迹,红外特征等被敌方敌我识别系统识别,对方输入相关的参数给导弹,导弹发射自动捕捉目标进行攻击的行为。


现在的空空导弹的射程一般为80公里,可以实现超视距发射,如果被锁定,战斗机是如何摆脱逃命呢?

首先如果是相距75公里的距离的时候被锁定,这个时候战斗机要做相应的机动规避动作,打开加力逃离导弹的最远射程就可以了。如果是常规的距离,而且导弹完全可以追上来,那么就要释放红外诱饵,同时还要进行电子干扰,欺骗导弹命中假目标。

当然了现在的导弹也有防诱骗功能,能区分战斗机发动机发出的热量,还是红外诱饵,最后才是进行大过载机动,就有可能使得雷达脱锁。
总的来说,战斗机被锁定的逃生机会,一半一半,最重要的是看飞行员的反应和应对措施。


军武杂谈V


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普通导弹锁定先进战机,战机逃生的概率很大,如果是先进导弹锁定普通战机,逃生可能不是没有,而是很小。

世界最先进战机是美国的X43A,最高时速10马赫。采用箭发动机,而普通地对空导弹时速只有2到4马赫,飞机可以轻松追到导弹。

我国的歼-
20时速可达2.5马赫,能够对付普通导弹,即使先进导弹也不是那么容易。

导弹打飞机百发百中是给人造成的假象,以近10年的军事发展,飞机换代更新提高的速度,大于导弹换代更新的速度,如果这个趋势不改变,未来的战争中导弹打飞机总体命中率将降低。


红太阳51799\n


军迷哨所为你回答这个问题,看过空战片估计对战机避开导弹攻击的画面都不陌生,前不久的空天猎里就有这样的场景,我军一架战机执行任务时,被对方的地空导弹锁定攻击。对方发射导弹后,战机警告系统马上做出了反应,随即飞行员开始做出回避动作,最后多次动作回避后成功避开攻击,成功返航。



那么现实中战机一旦被导弹锁定,能躲开的概率会有多高呢?这里我只能说,战机不一样躲开的概率也不一样,但是,不管什么战机,躲开的概率都会非常低,绝对不会像空战片里那么刺激。低到什么程度?就一般的三代机而言,我只能大概的说,不会超过百分之20,为什么这么猜测?纵观近代空战史,没有几架战机是可以躲开导弹攻击的。


低对空导弹的速度远远要大于战机的飞行速度,现代导弹的速度可以达到4马赫左右,而战机的飞行速度呢?就世界上飞的最快的战机米格25才3马赫出头。但是除了它以外,还有什么战机可以飞如此之快?就连F22也才2.25马赫,其它一流战机,甚至不到2马赫,和导弹的飞行速度相比,战机反应时间非常小,而且导弹发射还不止一发,一般为了被干扰,都会连续发射,以做到补充攻击的目的。

如果是空对空格斗导弹,情况更糟糕,目前空空格斗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可以达到6马赫,如果锁定被攻击,想想有多大的概率能避开?战机躲开导弹的方式有如下,释放干扰弹,机动回避,电子吊仓干扰,但现代空空格斗和地空防空导弹都更智能化,再加上超快的速度,这些规避避手段的作用已经非常小,甚至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被击落,这也就是为什么中美俄为什么要发展五代机的原因,寻求新技术的突破来保证自己生存能力和攻击能力。


军迷哨所


首先说下导弹锁定战斗机的问题吧,也顺带着说一下现代空战的体系。

通常一枚导弹锁定战斗机会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

首先由雷达系统确立目标战斗机的方位、告诉、航向、速度等数据诸元。

这是一步典型的军用雷达,可以探测和识别空中信号,当然如果对空雷达装在战斗机上面则是这个样子的:

雷达的作用是发出无线电波并根据回波计算探测到的物体方位、高度、速度、方向等数据信息,这些信息会传输至导弹内,为导弹提供一个初始航向信息。在这个时候,大部分导弹还没有锁定所要攻击的目标。


雷达一旦探测完毕目标后,会接通敌我识别系统进行敌我识别,甄选出友方之外的信号。


这时如果是一步老旧的雷达那么还会继续向火控系统提出请求,利用火控雷达对目标进行持续照射。


上图就是一个典型的火控雷达,这里面有一误区“火控雷达对导弹传输目标信号”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火控雷达实际上就是一个探照灯,根据雷达的方位信息对目标进行强烈的很窄束的电磁波照射信号,这个时候目标由于反射雷达波那么在雷达系统上就立刻变得格外的“明亮”起来。

当火控雷达照射后导弹的导引头上接收到火控雷达的编码信息系信号后,导弹会向火控计算机传送已经锁定目标的信号。

同时导弹发射后向着已经“锁定”的那个明亮信号区域进行飞行。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半主动雷达制导”。在这种状态下只要战机被火控雷达持续照射,那么就有很大的概率被导弹击中。同时如果战机在做出各种大G力机动后脱离了火控雷达照射范围那么导弹就会失去目标——战机成功逃脱。

看到这里大家似乎就可以发现半主动雷达制导的一个缺点就是目标要被持续照射。陆基海基的雷达系统还好说,但是用在战斗机上的火控雷达发出的雷达波往往要随着战机的不断飞行和姿态变化改变方向,这样就决定了使用半主动雷达系统的战斗机只能攻击起前方的一个锥形区域,并且在发射导弹后至导弹命中目标之前需要将机头随时对准目标战机。

我们比较熟悉的AIM-7麻雀式导弹就是一种典型的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同时我们的PL-11(中国版的AIM-7)早期型号也是使用了半主动雷达系统进行引导。


由于成本很低,因此半主动雷达系统导弹也被大量装备。由于半主动雷达系统导弹在失去火控雷达照射信号的时候无法确定飞行方向,最早期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装备半主动雷达系统的导弹会爆炸自毁掉。后期则在半主动雷达系统的导弹上面装备了陀螺仪驱动的复合制导设备。在导弹接受不到雷达回波的时候继续向目标区域飞行,低进区域后如果寻的器可以找到目标后,继续引导。


但是这种方式其实并不是特别有效,目标飞机在发现导弹来袭的时候一定会做大角度机动,这时早就离开了导弹上寻的器的作用范围。


后期对半主动雷达制导系统进行改进,将探测雷达缩小装入导弹内部。

当导弹弹头上装入了这么一个小型的雷达系统后,导弹就升级为了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例如AIM-120。

火控计算机将目标诸元装订入导弹中后,导弹的弹头雷达进行启动对目标进行探测。探测到了后则向火控计算机发送锁定信号,导弹点火发射。一般的来讲导弹在发射后可以依据自身雷达系统进行引导,载机可以立刻转移针对下一个目标进行攻击,用形象的说法就是“发射后不管”。

由于导弹可以一直指向目标,那么目标很难逃脱导弹的雷达探测范围,因此只要导弹的机动性高于目标的机动性那么目标就很难脱离。


至于红外制导导弹基本上原理和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类似,W君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现在回答题主的问题,导弹锁定战斗机后有多大的概率能够逃脱。


概率几乎为0。由于战斗机是人驾驶的,因此大部分战斗机可以做出的机动载9G以内。超过了9G人体就会受到极大的伤害。而上面只有机械和电子元件的导弹可以轻易的做出40G左右的机动。因此战斗机如果和导弹比机动能力的话现在已经落下了几条街了。再说速度,战机目前最高速度为2.3马赫左右,但导弹由于质量远小于战机,又利用火箭发动机推动,因此速度是战机的2-3倍。速度上战机也不占有优势。结合着现代导弹的制导系统,战机在导弹面前就是一个待宰羔羊。所以说目前在导弹的攻击范围内只要导弹发射了,战机基本上就是必死无疑。唯一的能够寄托逃生的机会在于导弹自己的工况条件不利于导弹飞行。


所以电影里那种战斗机躲避导弹的情节在现实的战场里面是不存在的。


军武数据库


现代防空导弹技术的发展已经让战斗机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几个月前,以色列的F35战机被萨姆防空导弹打伤的事件。当时可以说是绝对的轰动。一边是美国最新的五代机,一边是早该进博物馆的上世纪老爷级别的防空导弹,但就是如此的对比下,F35仍然被打中了。现在美国已经明确要求以色列F35部分参加实战。前不久的空天猎中,李晨面对的也是萨姆导弹。



这就是最好的证据,在现代空战中。战机被发现就意味着被击落。这一概率达到90%甚至更高。现代导弹的跟踪技术早就不是单纯的红外制导那么简单。而且在速度上是任何先进战机都无法比拟的。想要靠几个极限动作就摆脱是不可能的。


最后大家想一下,如果像某位回答的那样,百分之70-80%打不中,那各国还研究隐身战机干嘛,不是多此一举了吗。


大宝视频


战斗机被锁定还能不能躲开?

我记得有一期局座的节目中,讲过这个问题。局座说:“现代空战,发现即意味着击落,红外诱饵弹的作用越来越低,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只靠被动红外末端制导的导弹时代了。”


有个飞行员说的:

如果导弹的性能≥飞机性能,锁定后90%飞机是跑不了了的,剩下10%就是导弹突发故障、飞机突发神威,或则被击伤后勉强飞回去了。

如果导弹的性能没有飞机好,这就要飞行员有过硬的飞行技能和心里素质,这样才能摆脱,没有的话就等着中弹吧!


然后我们在统计马岛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统计,导弹被锁定后被击落的概率是70%左右,飞机被命中飞行员存活的概率是80%,飞行员的弹射座椅保障还是很可靠的,只要飞机被命中后,没有被秒,一般都能弹射逃生。最近的两次俄罗斯的苏25和以色列的F16飞行员都弹射逃生了,但是苏25飞行员运气不好,跳伞被包围。

不过曾经有飞行员靠自己的本事躲过3枚导弹,这是非常牛的了!


都市农夫1号


近代空战史中,也有少数被锁定了还能安全摆脱导弹的飞机

第一就是有名的板砖战斗机-米格25,当时一架F-4发射出了AIM-9“响尾蛇”近距空空导弹攻击米格-25,没想到米格-25开启加速时竟然能达到3马赫,连当时的导弹都追不上他。

还有就是越战中有名的“导弹朝太阳飞去了” emmm…这是因为 当时美军F4鬼怪所携带的导弹是红外格斗弹,显然太阳所散发的红外线要远大于敌机的。

其实这些都是因为当时的导弹本身的原因造成的。

随着导弹和雷达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导弹轻松便能超过4马赫以上,据说某国研究的超高音速飞行器达到7马赫,雷达技术甚至可以锁定鸽子大小的空中单位,所以现在战机基本躲不开,不管是地对空还是空空导弹,一旦战机被锁定就等于被击落,被锁定时飞机先放干扰弹做规避动作,没有摆脱就直接弹射跳伞。


尺弟不可久留


有几率,但是不大可以说很低,但是具体情况具体说。

如果是被近距离空空格斗导弹,如是AIM-9X和霹雳-10这样高机动性的红外格斗导弹,一旦被锁定了,几乎就是被击落了,因为这是近程格斗导弹锁定的时候,已经距离很近了,而导弹的机动性极高,过载达几十G,战斗机躲不过导弹的追踪,而发动机的火焰又是极为明显的红外发射源,根本躲不开。




还有就是被中程空空主动雷达制导,如AIM-120D,SD-10等先进导弹锁定的话,如果是在不可逃逸区的话,也是很难摆脱其追踪,但是如果是在导弹的射程边缘的话,战机还是可以有很大的几率摆脱。

如果是被防空导弹锁定,同样是逃逸的问题,但是如果发射的不是主动雷达制导的话,那么如无线电制导,半主动雷达制导,就是说还需要载机或地面引导,那么被锁定的战机可以依靠电子干扰来使导弹失去目标。



也就是说,一旦被导弹的引导头锁定,战机就很难逃脱,只能在引导头锁定前做干扰和逃脱动作。当然,如果是导弹与飞机之间代差够大的话,飞机还是可以逃脱,例如当时米格-25那样,直接开加推力3倍超音速,导弹都追不上!


巴尔干尖刀


栋哥只能说影视剧中,战斗机依靠高超技艺躲开导弹攻击,纯属编剧的一厢情愿。作为影视剧咱们还是应该理解的,毕竟主演需要度过危机才能过渡成为“英雄”。而现实中战机成功躲避导弹攻击的可能性低的可怜,为什么呢?往下看!

导弹马赫数数倍于战斗机

射向战斗机的导弹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防空部队的地对空导弹,另一种是敌机超视距发射的空对空导弹,一般前者的速度可达到4马赫,后者的速度最大可达6马赫。目前第四代战机的速度最大可达2.5马赫以内。



导弹一般双发或三发

空对空导弹一般由敌机超视距发射,且为了确保成功击落,一般为双发;换成地面防空部队的地对空导弹,最少为双发,常规是三发,有些地空导弹甚至是四联装。你侥幸躲开第一发,那么第二发呢?就算导弹自身故障,那么第三发呢?



红外制导精度高,抗干扰强隐蔽性好

现在的对空导弹一般采用红外制导系统,相比其它知道系统,红外制导除了具有制导精度高和抗干扰性强以外,若是到达可视范围内隐蔽性也比较好。想要活命除非弹射,不然你连渣渣都不会胜下。



战斗机是一个主权国家保卫领空的主要武器,成为长空利剑。目前国际上战斗机已是第四代,我国作为领空大国,也正在高速的向巅峰进发,希望未来中国空军能早日列装像歼20一样的先进战机,从而更加高效有力的保家卫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