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会师的喇嘛庙,赶一场阿坝传统的“莫郎节”

从小金县城去往四姑娘山的路上,跟着盛装的人群,来到达维喇嘛寺,才知道,我们幸运的赶上了当地规模最大的宗教节日。正月十五,小金各地的藏族人民聚集在达维喇嘛寺,晒佛、转经、藏戏、朝拜,过着民族自己的“莫郎节”。

红军会师的喇嘛庙,赶一场阿坝传统的“莫郎节”

红军会师的喇嘛庙,赶一场阿坝传统的“莫郎节”

“莫郎节”藏语为“莫郎切莫”,意为传召大法会,源于明成祖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藏历正月,是格鲁派大师宗喀巴在大昭寺倡导首次讲论佛经、发愿祈祷的大法会。达维喇嘛庙的莫郎节,是每年小金规模最大的宗教节日。

红军会师的喇嘛庙,赶一场阿坝传统的“莫郎节”

红军会师的喇嘛庙,赶一场阿坝传统的“莫郎节”

达维喇嘛寺始建于1786年清乾隆年间,距今200余年,当时该寺为最早的苯波派寺庙,寺名当地藏语呼为“甲库斯达”,意为“百僧住所”。到嘉庆三年改建为格鲁派寺庙,占地面积20余亩,以前属于沃日土司管辖,其范围上至四姑娘山镇、巴郎山,下至老营、色木达等十六寨。

红军会师的喇嘛庙,赶一场阿坝传统的“莫郎节”

红军会师的喇嘛庙,赶一场阿坝传统的“莫郎节”

跟随虔诚的转经队伍穿梭在达维山间,最终,来到达维寺,融入节日的盛会。宗教仪式并不壮观,寺庙也不能算震撼,却自有一股信仰的力量渗入这片土地。每年的这一天,小小的寺庙挤满了小金人,信众自发的从小金各地赶来,穿着节日盛装,焚香祈福,庄严肃穆。

红军会师的喇嘛庙,赶一场阿坝传统的“莫郎节”

红军会师的喇嘛庙,赶一场阿坝传统的“莫郎节”

全民参与的节日,为远道而来的我们打开了小金民俗的一扇窗,诙谐幽默的小金舞狮、原始奢华的嘉绒藏族传统服饰、世代相传的马尔锅庄,只是在寺庙中,便能看到小金的民间的独特魅力,原始生态,无需雕琢。

红军会师的喇嘛庙,赶一场阿坝传统的“莫郎节”

红军会师的喇嘛庙,赶一场阿坝传统的“莫郎节”

因为节日,小小的寺庙容纳了太多的信众,而我,却在人群中,看着焚烧的香火,闻着沁人的酥油,沉湎于内心的安宁。阳光洒进寺庙,轻轻的,拂过苍老的门柱,拂过斑驳的墙面,照射着院中的青石板,也照耀着寺庙中的每一个人。

红军会师的喇嘛庙,赶一场阿坝传统的“莫郎节”

红军会师的喇嘛庙,赶一场阿坝传统的“莫郎节”

如果不是恰巧在莫郎节赶到,或许,我永远不会来到达维喇嘛庙。然而,真正来到后,才知道,这个看似寻常的喇嘛庙竟然印刻着红色的记忆。外人或许不知,却早已成为小金人世代传颂的故事,永不褪色。

红军会师的喇嘛庙,赶一场阿坝传统的“莫郎节”

红军会师的喇嘛庙,赶一场阿坝传统的“莫郎节”

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达维,中央领导人在达维喇嘛庙住宿数日,在寺前举行了一、四方面军会师大会,寺内僧人高奏唢呐,莽筒跳布扎等宗教仪式,欢迎红军。同时,在寺庙坝子举行了军、民、僧联欢会,周恩来同志曾做过重要讲话。

红军会师的喇嘛庙,赶一场阿坝传统的“莫郎节”

红军会师的喇嘛庙,赶一场阿坝传统的“莫郎节”

红军走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放火烧毁了达维寺院,使得沃日十六寨百姓用血汗建筑起来的寺院毁于一旦。1938年由格鲁格西啊旺夏嘎化缘及沃日百姓集资出力重建寺庙,1941年修复正殿和护法圣殿,并重塑菩萨重绘壁画等。

红军会师的喇嘛庙,赶一场阿坝传统的“莫郎节”

红军会师的喇嘛庙,赶一场阿坝传统的“莫郎节”

涅槃重生的达维喇嘛庙规模不再,却依旧,稳稳的伫立在达维的山间,一日一日,传递着信仰,传承着历史。这里鲜少有外来的游人,有的只是属于小金自己的记忆,这些记忆,依旧鲜活,依旧在延续。偶然的走进,似乎对小金有了更深的理解。

红军会师的喇嘛庙,赶一场阿坝传统的“莫郎节”

红军会师的喇嘛庙,赶一场阿坝传统的“莫郎节”

作者简介:觉非行记,旅游体验师,旅游摄影师,各平台旅行家。

新浪微博:@觉非行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