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會師的喇嘛廟,趕一場阿壩傳統的「莫郎節」

從小金縣城去往四姑娘山的路上,跟著盛裝的人群,來到達維喇嘛寺,才知道,我們幸運的趕上了當地規模最大的宗教節日。正月十五,小金各地的藏族人民聚集在達維喇嘛寺,曬佛、轉經、藏戲、朝拜,過著民族自己的“莫郎節”。

紅軍會師的喇嘛廟,趕一場阿壩傳統的“莫郎節”

紅軍會師的喇嘛廟,趕一場阿壩傳統的“莫郎節”

“莫郎節”藏語為“莫郎切莫”,意為傳召大法會,源於明成祖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藏曆正月,是格魯派大師宗喀巴在大昭寺倡導首次講論佛經、發願祈禱的大法會。達維喇嘛廟的莫郎節,是每年小金規模最大的宗教節日。

紅軍會師的喇嘛廟,趕一場阿壩傳統的“莫郎節”

紅軍會師的喇嘛廟,趕一場阿壩傳統的“莫郎節”

達維喇嘛寺始建於1786年清乾隆年間,距今200餘年,當時該寺為最早的苯波派寺廟,寺名當地藏語呼為“甲庫斯達”,意為“百僧住所”。到嘉慶三年改建為格魯派寺廟,佔地面積20餘畝,以前屬於沃日土司管轄,其範圍上至四姑娘山鎮、巴郎山,下至老營、色木達等十六寨。

紅軍會師的喇嘛廟,趕一場阿壩傳統的“莫郎節”

紅軍會師的喇嘛廟,趕一場阿壩傳統的“莫郎節”

跟隨虔誠的轉經隊伍穿梭在達維山間,最終,來到達維寺,融入節日的盛會。宗教儀式並不壯觀,寺廟也不能算震撼,卻自有一股信仰的力量滲入這片土地。每年的這一天,小小的寺廟擠滿了小金人,信眾自發的從小金各地趕來,穿著節日盛裝,焚香祈福,莊嚴肅穆。

紅軍會師的喇嘛廟,趕一場阿壩傳統的“莫郎節”

紅軍會師的喇嘛廟,趕一場阿壩傳統的“莫郎節”

全民參與的節日,為遠道而來的我們打開了小金民俗的一扇窗,詼諧幽默的小金舞獅、原始奢華的嘉絨藏族傳統服飾、世代相傳的馬爾鍋莊,只是在寺廟中,便能看到小金的民間的獨特魅力,原始生態,無需雕琢。

紅軍會師的喇嘛廟,趕一場阿壩傳統的“莫郎節”

紅軍會師的喇嘛廟,趕一場阿壩傳統的“莫郎節”

因為節日,小小的寺廟容納了太多的信眾,而我,卻在人群中,看著焚燒的香火,聞著沁人的酥油,沉湎於內心的安寧。陽光灑進寺廟,輕輕的,拂過蒼老的門柱,拂過斑駁的牆面,照射著院中的青石板,也照耀著寺廟中的每一個人。

紅軍會師的喇嘛廟,趕一場阿壩傳統的“莫郎節”

紅軍會師的喇嘛廟,趕一場阿壩傳統的“莫郎節”

如果不是恰巧在莫郎節趕到,或許,我永遠不會來到達維喇嘛廟。然而,真正來到後,才知道,這個看似尋常的喇嘛廟竟然印刻著紅色的記憶。外人或許不知,卻早已成為小金人世代傳頌的故事,永不褪色。

紅軍會師的喇嘛廟,趕一場阿壩傳統的“莫郎節”

紅軍會師的喇嘛廟,趕一場阿壩傳統的“莫郎節”

1935年,紅軍長征經過達維,中央領導人在達維喇嘛廟住宿數日,在寺前舉行了一、四方面軍會師大會,寺內僧人高奏嗩吶,莽筒跳布扎等宗教儀式,歡迎紅軍。同時,在寺廟壩子舉行了軍、民、僧聯歡會,周恩來同志曾做過重要講話。

紅軍會師的喇嘛廟,趕一場阿壩傳統的“莫郎節”

紅軍會師的喇嘛廟,趕一場阿壩傳統的“莫郎節”

紅軍走後,國民黨反動派捲土重來,放火燒燬了達維寺院,使得沃日十六寨百姓用血汗建築起來的寺院毀於一旦。1938年由格魯格西啊旺夏嘎化緣及沃日百姓集資出力重建寺廟,1941年修復正殿和護法聖殿,並重塑菩薩重繪壁畫等。

紅軍會師的喇嘛廟,趕一場阿壩傳統的“莫郎節”

紅軍會師的喇嘛廟,趕一場阿壩傳統的“莫郎節”

涅槃重生的達維喇嘛廟規模不再,卻依舊,穩穩的佇立在達維的山間,一日一日,傳遞著信仰,傳承著歷史。這裡鮮少有外來的遊人,有的只是屬於小金自己的記憶,這些記憶,依舊鮮活,依舊在延續。偶然的走進,似乎對小金有了更深的理解。

紅軍會師的喇嘛廟,趕一場阿壩傳統的“莫郎節”

紅軍會師的喇嘛廟,趕一場阿壩傳統的“莫郎節”

作者簡介:覺非行記,旅遊體驗師,旅遊攝影師,各平臺旅行家。

新浪微博:@覺非行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