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之乡留“兰芳” 刘兰芳艺术研究中心落户鞍山

14日

刘兰芳艺术研究中心成立大会

在鞍山师范学院召开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亲临现场

并为刘兰芳艺术研究中心揭牌


评书之乡留“兰芳” 刘兰芳艺术研究中心落户鞍山


据介绍,刘兰芳艺术研究中心由刘兰芳书场、刘兰芳艺术馆、刘兰芳艺术研究所三个部分组成,约3500平方米。刘兰芳艺术馆主要以刘兰芳在辽阳、鞍山、北京生活和工作的经历为主线,展览介绍了刘兰芳15岁前在辽阳、在鞍山37年间以及1996年至今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艺术生涯经历图文资料。


评书之乡留“兰芳” 刘兰芳艺术研究中心落户鞍山


刘兰芳书场按照曲艺演出风格设计,可容纳观众100余人,主要承担艺术家讲学、曲艺表演、大学生的文化传承实践活动。


评书之乡留“兰芳” 刘兰芳艺术研究中心落户鞍山


刘兰芳艺术研究所聘请了兼职艺术家15人,兼职教授8人,以及曲艺表演艺术家,非物质文化研究员传承人、曲艺艺术教育家等,主要从事刘兰芳舞台表演艺术、曲艺表演艺术、评书语言艺术等方向的研究。同时,为鞍山师范学院学科建设多方引进资源,学习交流,促进鞍山市地方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14日,刘兰芳艺术研究中心正式落户鞍师,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亲临现场并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她盛赞鞍山曲艺沃土成就事业之余,表示在退休后还要发挥余热,为鞍山评书之乡再续人才而努力,助鞍山曲艺再创辉煌;同时,也期待更多年轻人了解、熟悉、喜欢评书,进而传承评书这门艺术。


评书之乡留“兰芳” 刘兰芳艺术研究中心落户鞍山


鞍山曲艺沃土 成就事业

谈到家乡鞍山,刘兰芳感慨万千地表示,自己是鞍山这块曲山艺海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一朵“小花”。

刘兰芳要感谢鞍山父老乡亲的厚爱支持。“没有鞍山评书界老艺术家的培养,没有观众的厚爱,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的今天。今年我已经74周岁了,每每想起在鞍山工作的37年,我都觉得是这一辈子最充实的一段时光。”刘兰芳告诉记者,很欣慰她在鞍山有幸上过高炉炼过铁、转炉炼过钢,上过齐大山铁矿,走遍了鞍山的学校、工厂、矿山为大家说书。


评书之乡留“兰芳” 刘兰芳艺术研究中心落户鞍山


那段时间,她是唱东北大鼓,说唱《岳飞传》、《杨家将》等。但不管走遍千山万水,她都认为鞍山是自己的根基,也一直有个心愿,想在鞍山建个有关评书传承的基地,这次要感谢鞍山师范学院能够腾出一座楼,建立刘兰芳艺术研究中心。

退休后 还要发挥余热

六十年里,风雨兼程、摸爬滚打,刘兰芳可以说演变全国,与王印权先生等合作编写播讲了五十多部评书。今年五月份退休后,她还打算做几件事。

首先是培养徒弟和学生,守正创新继承发展评书艺术,至今刘兰芳已经收了三十几名徒弟和众多学生,现在他们都小有成绩。

其次,还想再录几部评书,今年刚录完66集评书《彭大将军》已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年底还要录制80集历史评书《大汉刘邦》。

刘兰芳介绍,此次“刘兰芳艺术研究中心”落户鞍师,目的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评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但是历史悠久,千年历史,经久不衰,过去文盲比较多,许多人不认识字,想了解知识,听书就是一个好的途径,因此成就了说书人的“饭碗”。但即便如此,总的来讲,说书人这个群体并不大,现在就更少了。”刘兰芳表示,很荣幸能成为评书传承人之一,希望通过在校园落户,扩大评书的影响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熟悉、喜欢评书,进而传承评书这门艺术。

在她看来,中华文明史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个个优秀的故事堆砌起来的文化传承。说书讲史,劝人向善。鞍山有这么好的评书历史积淀,欢迎更多孩子们学习评书、理解评书,不一定将来一定要以评书为生,但可以通过评书为语言基础,在话剧、相声等领域的发展都会事半功倍、大有裨益。

助力评书之乡 再创辉煌

交谈中刘兰芳还表示,想在鞍山开展曲艺进校园的活动,让孩子们和年轻人从小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为提高国民素质尽绵薄之力。


评书之乡留“兰芳” 刘兰芳艺术研究中心落户鞍山


(刘兰芳寄语鞍山曲艺)

“今天,我心情无比激动,包括我的同行和学生,都非常感谢鞍山师范学院领导和老师们高瞻远瞩、重视曲艺,建立个刘兰芳艺术研究中心;我将团结曲艺人士关注支持这个‘中心’,配合学院教课辅导、演出实践,让中华传统文化说书艺术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鞍山评书之乡再续人才而努力,增强文化自信,助鞍山曲艺再创辉煌。”刘兰芳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