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發火箭筒時有人往發射者頭上拍一下?

遠方的明天618


火箭筒對於步兵來說是跟重機槍、迫擊炮一個級別的伴隨重武器。這種武器使用起來比較方便,但是還是有相當多的限制。因此,步兵在使用火箭筒的時候一般會採用多人配合的方式完成操作。以中國陸軍使用的最暴力的反坦克武器:PF-98式120mm火箭筒(江湖人稱么二零)一般由2-3人構成,在用作連隊級下放至班的反坦克武器時,PF-98不攜帶三腳架,士兵一般採用臥姿或跪姿射擊,一名主手攜帶120火箭筒筒身,身上揹著一枚120mm火箭,副手攜帶一個雙聯裝120mm火箭攜行具。在常規狀態下,這兩人一共攜帶有四枚120mm火箭。

整個射擊流程實際還是蠻繁瑣的,在指揮員發現敵方目標後告訴反坦克火箭手地方位置。該戰士會根據地方位置,當前狀況選擇發射姿勢和位置,副手將主手身上的封裝彈藥取下,打開包裝取出其中的反坦克彈並解除運輸保險。

在運輸保險接觸後打開120mm火箭筒的固定銷(也可以提前打開),將炮彈從後方插入120火箭筒,將擊發線圈與導電帶定位後固定。此時只需要發射主手手指一扣,火箭彈就飛出去。

然而在一切完成之前,需要進行兩次確認。如果戰場條件允許,會在發射之前朝火箭筒後方喊一句:後方淨空以保證在火箭筒後方沒有人員存在。在確保後方沒有我方人員之後,操作副手會用手碰一下主手的頭盔或者肩膀以示可以發射,此時射手就可以根據要求隨時發射了。

在國產綜藝節目《真正的男子漢》中王寶強就曾經作為120火箭筒的主手操作過。

(然後就被罰了)


軍事觀察員東旭


一般情況發射火箭筒裡都是分兩人一組,正射手與副射手;副射手主要是給正射手裝彈。有的火箭筒是在筒口前部裝彈,而有的則是後部裝彈。

在戰場環境下,各種槍炮噪音巨大,另外士兵為了保護自己還要佩戴頭盔,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士兵的聽力。打過火箭筒的同學們都知道,雖然它被稱為無後座力武器,但是發射一瞬間的噪音相當大,我個人曾在只有棉花塞耳這種超級簡易的防護條件下打過69式火箭筒,一發火箭彈出去,瞬間右耳就失聰了,聽力至少下降70%。相當於我捂住左耳,只有用右耳的情況下,外人使用正常的說話音量跟我說話,我根本根本聽不清別人在說什麼。直到一週之後聽力才完全恢復。在戰場上肯定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因此喊叫的溝通肯定是不合適的,不如拍一下有效果。

另外,戰場上時間就生命。持續的火力打擊才有可能戰勝敵人。對於正射手來說,不可能每一次副射手裝完彈都自己有時間再回頭看一遍彈是否裝好和是否後方已經無人而分散精力,正射手精力要用在觀察前方目標,以掌握最新的戰場情況,這時候對副射手是要絕對信任的。因此副射手在裝好火箭彈時,會用拍正射手的頭盔或者上半部身體部位來告訴正射手,裝彈完畢,可以瞄準發射。另外,現在單兵護具齊全,正射手如果帶著護耳,那也會讓聽力降低,這時副射手採用觸碰方式提醒正射手,要遠比喊叫更加便利有效。還有的作戰環境要求隱蔽作戰,比如機動到發射位置時裝好彈,副射手為了不暴露目標不會發聲提醒,而只是會拍擊觸碰方式提醒正射手,彈藥已裝好可以瞄準發射。

實際上,這種觸摸碰就是一種有效的交流方式。不一定非要拍頭,其他部位只要兩人協商好都是可以的。


陶德中士


火箭筒這一發明可謂在戰場上日益扮演中重要的角色,最早追溯到二戰的德國的鐵錘,其操作簡單成本低,可以迅速打擊敵方的坦克裝甲部隊,以及在巷戰中摧毀掩體和建築物。現在的中東和北非地區的一些反政府軍和恐怖分子擁有的RPG幾乎適用範圍和AK-47制式步槍一樣,迅速的火力支援和擁有強大機動能力,讓政府軍和安全部隊吃盡了苦頭。所以火箭筒的使用時越來越來廣,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我們往往看到裝填手裝填完畢後會拍打發射手的頭部,然後發射手開始發射,這是為什麼哩?

我們在看一些炮兵作戰以及演戲中,知道首先指揮下達指令後炮手才開炮的。當然很多人都知道在戰場中,槍林彈雨的,所以斷定是噪音太大的緣故,但是裝填手和發射手的距離那麼近,噪音還不至於讓兩人聽不見對方說話,這個其實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原因。

真正的不是戰場的槍彈導致噪音,而是火箭筒自身引起的噪音,火箭筒是沒有坐力的武器,也就是說火箭筒在發射的一瞬間會造成強大的衝擊波引發的巨大噪音。所以必須要求發射手配搭防止耳朵失聰的護耳用具,從而保護聽力。同時在發射後,正射手需要保持高度精神集中來觀察戰場情況,那麼勢必無法顧及裝填的情況,在此就需要裝填手的來裝填彈藥。同時火箭筒也容易成為重點的打擊目標,所以拍發射手頭這個肢體動作更加增強隱蔽性。


諸葛小徹


實際上,在士兵頭上拍一下其實僅僅是一個信號,那就是裝填手已經裝填好火箭筒的彈藥了,可以進行射擊了。而在戰場條件中,噪音等其他影響因素過多,比如巨大的噪音就會干擾正常的交流,而在此時,拍一下火箭筒的操作手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不過這種情況也主要出現在後部裝填設計的火箭筒,對於一些前裝彈的火箭筒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比如二戰中美軍的巴祖卡火箭筒,就採用的是後部裝填設計。而由於火箭筒的彈藥比較特殊,發射手不能攜帶太多彈藥,因此一般副射手也會攜帶一些彈藥,增強其火力。而在作戰時,像巴祖卡火箭筒這樣的武器使用起來是比較危險的。

首先就是目標太大,容易遭到打擊。火箭筒體積巨大,而且外形特徵十分明顯,識別起來非常容易。而由於火箭筒一般是高價值目標,因此往往也會遭到敵人的優先打擊。所以在操作火箭筒時,一般是隱藏在儘量低矮隱蔽的環境下使用通過敵人坦克碉堡等這些目標的視野盲區攻擊。

但是有時首發沒有命中或者需要繼續攻擊的時候,裝填就成了問題,火箭筒體積過大,尤其是後部裝填設計的火箭筒單人裝填起來比較耗時麻煩,而且在此期間很容易遭到打擊。而副射手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幫助裝填。但是由於戰場條件下噪音等太大,士兵在發射火箭筒時聽力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裝填完成後,裝填手一般不是通過說話,而是拍打發射手來告知其裝填工作已經就緒,可以發射,同時副射手隱蔽起來,避免被尾焰傷及。這樣一來極大的提高了裝填工作的效率。

不過這種方式如今而言已經不佔主流了。如今的火箭筒在反坦克導彈等這些武器的衝擊下,作用已經很小了,一次性使用的火箭筒成了主流,比如美軍的M136(AT4)火箭筒,就是這種設計。不過也有像我軍的120毫米火箭筒這樣的多次性火箭筒,這就需要裝填了。


僱傭兵


對於火箭筒來說,尤其是可以反覆裝填使用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發射時都會有一個很大後方危險區,火箭彈和無後坐力炮的尾噴火焰很大,比如82無的尾噴火焰長達二三十米,後方危險區內如果有易燃物,容易被引燃,人員容易被燒傷甚至燒死,準備用炮的時候要清理尾噴區,火箭筒的尾噴區小一點,但是也有也需要清理。

在用炮的時候,前方的瞄準手要注意前方的目標動向,裝填以及清理尾噴區的工作就交給副射手完成,完成清理以及裝填動作後,副射手會給瞄準手信號,表明工作完成,可以發射。在環境噪音比較大或者需要安靜的情況下,拍一下就成了比較好的選擇。


有痰


看看你們說的那個複雜啊,,,拍隊友頭盔一下就是告訴他,炮彈裝好了,,愛特麼往哪轟就往哪哄吧,就這麼簡單,,,,

本人不是當兵的,,,全靠猜


AChina君少


副手是裝填手(彈藥手揹著一捆彈彈和突擊步槍)也是負責觀察周圍敵情的,主射手提著發射器,注意力都在要打擊的目標身上,往往會忽略其他,拍一拍是替代喊叫更直接也隱蔽,意思準備好了可以發射,也是代表你打吧周圍安全,我也在安全區內,殼!


微電腦也瘋狂


也不是都拍頭。這只是一種溝通方式,裝彈手告訴射手可以發射了。戰場環境要麼噪音大,要麼得保持安靜隱蔽,因此喊話肯定不是最好的方法。射手要一直注意目標,因此裝彈手裝填完成,再從後面走到他眼前告訴他,肯定也不好。所以拍一下最簡單直接,只要雙方能理解溝通就行


雨季218609878


示意:我這邊已經搞定,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