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扶智+扶志”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破除素质贫困和精神贫困的瓶颈,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是当前云南省许多地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云南普洱多措并举,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想脱贫却缺技术、少办法的问题。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

日前在普洱市镇沅县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10多名中年农民正在练习电焊操作,两名专业技师在一旁仔细查看,并对学员的操作技巧进行指导或纠正,周围还有几十名学员等候实践操作。这样的技能培训已经持续了数月,前后共有450多名学员结业。

据了解,针对深度贫困人口致贫原因,镇沅县明确靶向,量身定做,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2017年10月,镇沅县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成立,主要对镇沅县的深度贫困人口进行集中教育和实用技能培训,着力破除素质贫困和精神贫困的瓶颈制约,切实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三个解决”“四个注重”是培训中心办班的目的,即解决精神匮乏、技能贫乏、内生动力不足。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据镇沅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镇沅县从深度贫困人口中精准选出2100人,每期学员50名左右,用15天时间,计划40期全部培训一遍。

“文化+技能+生活+信心”是培训的主要内容。培训中心围绕传统种植养殖业和建筑、家政、电商等产业,结合市场需求,精准开设种植养殖、钢筋工、建筑工、家政服务、经营管理等技能培训,实用性较强。结业后开展职业技能鉴定,颁发证书。通过培训,促进了贫困群众观念的转变,树立了进取心,激发起“我要脱贫”的斗志。

镇沅县按板镇安康村南温小组的张宏勇是已经结业的学员之一。去年11月,张宏勇被推荐到镇沅县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学习砌筑墙体、钢筋捆扎为主的实用技能,并获得砌筑工专项技能结业证书。在政府帮扶下,张宏勇的土坯房改建成了砖混安居房,加之其参加培训掌握了砌筑技能,有了新房、有了技能,他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说心里话,现在一刻都舍不得闲着。”张宏勇说,现在虽然是雨季,张宏勇依然四处在联系施工项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群众掌握了技术,正在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着贫困面貌。

“对症下药”,精准扶贫

找准“病源”,才能对症下药。从2017年开始,普洱市西盟县积极拓展技能扶贫新路径,将技能培训搬到田间地头,送到村民身边。一年多来,西盟县先后开展了坚果栽培、手工电弧焊、橡胶割胶等项目培训124期,培训人数14149人。

镇沅县和西盟县的探索只是普洱市扶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从2017年至今,普洱市人社部门全力推进精准扶贫专项行动,通过就业扶贫,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力求“一人就业, 全家脱贫”;通过技能扶贫,想方设法提高劳动技能,实现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通过社保扶贫,竭尽全力兜住保障底线,为贫困群众守住希望的暖阳。

普洱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多来,普洱市坚持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出发点,以市场就业需求为导向,“订单式”开展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培训学校在订单培训、定向劳动力输出方面的优势,将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被征地农民等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大力开展了电工、中式烹调师、美容师等20多个工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进一步发挥了技能扶贫的社会效益。

此外,普洱市还高度重视对“直过民族”的技能培训。2017年,普洱市共开展“直过民族”培训98期,培训总人数6925人,为“直过民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脱贫摘帽打下基础。(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