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表明,放水刻不容缓!

刚刚,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表明,放水刻不容缓!

两段话文字不多,但事体重大。

第一段大意就是,M2的增速反弹,反映当前目标是稳增长和保就业,当然需要一定的货币增速;因为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至5.3%,这是影响整体经济的重要拖累因素。

第二段要结合第一段看,尤其最后一句话(很多人看不懂)。

中国前8个月份数据显示,无论是投资、消费、工业生产还是进出口,增速都在持续放缓,创下1995年以来的最低记录。

在此背景下,加快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正是需要优先推进的放松政策。但没想到的是,今年地方债发行速度极慢。这足以说明市场已失去“胃口”,而这也正是让中央着急的地方。

专项债发不出,反映地方经济、财力、积极性不行,以及发债审批流程的效率太低。从实际情况来看,专项债券发行主要用于支持基建,但今年前8个月,基建投资增速只有5点多。这说明在各种调控之下,基建投资也投不动了。这种情况导致经济增速必然下滑。正因为如此,更大规模的“放水”政策就显得非常必要。(对房地产企业除外)

刚刚,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表明,放水刻不容缓!

所以,按照财政部部长刘昆日前的披露,至9月底,全国地方政府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已达1.22万亿元,年度新增专项债券发行额仅剩1334亿元,占比不足10%,提前完成全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额度已无悬念。

为什么9月份开始发力且加快专项债发行?

这要牵涉到最近一则重要信息——避免国内发生系统性的债务违约。

刚刚,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表明,放水刻不容缓!

最近各地国资部门加快接济民营,尤其是上市公司股权。近期深圳对上市公司的“救济计划”引爆资本市场。9月至今,已有必康股份、中天能源等18家公司宣布国资入主。仅10月16日,就有环能科技、兴源环境、易尚展示等多家公司公告,将引入国资作为控股股东或重要战略股东。

这就是为解决近期A股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债务违约频繁的问题而加快地方专项债的发行。新债60%用于还旧债,实际杠杆率可能还不止这些。所以,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在稳投资和促增长的目标下,这一券种需要释放出的“重要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