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百歲老人的幸福生活

2018-10-17 09:26 | 義烏商報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上了百歲的老人,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更是無價之寶。今天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是我國法定的老年節。連日來,記者走進多位百歲老人家中,與他們近距離接觸,感受他們的幸福生活,瞭解他們的長壽秘訣。

义乌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

夏阿義

夏阿義:活得開心身體才會好

對上溪鎮和平村的百歲老人夏阿義來說,只要家人過得開心幸福,她就很滿足。夏阿義今年104歲,是義烏市在冊百歲老人中年齡最大的一位。但她從未生病住院,思路清晰,她還幫家裡賺生活費,每天與兒媳婦一起做手工活,晚年生活過得充實又開心。

上世紀30年代,夏阿義經親戚介紹,從紹興來到義烏義亭鎮的一家鹽店當夥計。她丈夫那時也是店裡的夥計,兩人很快就在一起了。不久,夫妻倆回到和平村老家過日子,生了3個孩子。等到夏阿義懷上第4個孩子時,丈夫遭遇不測,那是1942年,日軍入侵義烏,丈夫在抗日中遭到迫害,當年夏阿義才27歲。

“我從未見過父親,但我知道父親是英雄。”夏阿義的小兒子徐耀根說。當時,夏阿義在悲痛中堅強地生下了小兒子徐耀根,從此一人扛起養家重擔,白天做裁縫養家餬口,晚上哄孩子吃飯餵奶。4個嗷嗷待哺的孩子雖讓她累得喘不過氣,但也成為她堅持下去的動力和希望。

在孩子們面前,夏阿義是一個非常嚴格且強勢的母親。“我媽一輩子都非常剛烈,是個堅強的女人,我和老婆都非常尊敬她。”徐耀根說。

“吃飯怎麼能少了酒呢,喝了酒才有力氣幹活呀。”每到飯點,夏阿義都會讓兒子端上二兩黃酒,不管之前幹活多累多辛苦,只要喝上一口酒,她馬上就會喜笑顏開。紹興酒是夏阿義的最愛,她年輕時常常靠喝點小酒消除疲憊、補充能量。另外她還喜歡吃紹興豆腐乳,這也是她的人生樂趣之一。

夏阿義身體非常硬朗,幾乎沒有生過病。前年的一天,夏阿義走路時不小心摔了一跤,後腦勺摔破了皮。兒子徐耀根帶她去醫院縫了6針就回家了,一星期後痊癒。“我媽現在身體很好,晚上還看電視看戲到10點多,晚上一覺睡到第二天上午8點才起床。”兒媳婦楊蘇仙說。夏阿義和兒子兒媳住一起,除了三餐飯要兒媳做以外,洗衣服、收拾房間、做手工等其他活全部自己做。

义乌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

施香翠

施香翠:五世同堂樂融融

早上6點左右醒來,兒媳已把洗臉水端到了床頭,遞上毛巾;7點吃早飯,11點吃午飯,晚飯時間在下午五六點,口味較重,偏愛吃辣,家裡常備自制的乾菜肉、豆腐乳、豆瓣醬、辣椒醬,這些都是她喜歡的;睡覺前喜歡看一會兒電視,習慣用熱水泡腳,越燙越好。這就是101歲老人施香翠近年來一天的日常作息。

走入施香翠的房間,擺設雖然陳舊,但收拾得乾淨整潔,兩面牆上掛滿了不少家庭合照及孫輩的學習獎狀。昨日下午4點,記者在下車門的家中見到了她,83歲的兒子和78歲的兒媳婦正陪著她在屋裡聊家常,年近50的么孫正屋裡屋外地幫奶奶找假牙。施香翠雖已百歲高齡,但精神狀態挺好,聽力和視力也不錯。

兒媳說,婆婆是個閒不住的人。由於家庭經濟窘迫,為貼補家用,施香翠曾進城當了好幾年保姆。兒子娶妻生子後,施香翠也停不下來,到地裡拔毛豆、通宵舂米、“代客蒸飯”,和兒媳輪班去農資公司打零工……施香翠說,“人閒下來就容易生病”。

施香翠很少生病。上次得的那場大病,就要追溯到1965年了。那天,正忙於活計的她忽然腹痛難忍。兒子馬上帶她去醫院,後來又把她送到杭州看醫生。醫生最終從她腹部取出一個腫瘤,良性的,有驚無險。

施香翠只生育了一個孩子。兒子名下有1個孫女和3個孫子。如今,這個家庭五世同堂,和睦相處。兒子、媳婦孝順謙卑,孫輩事業有成,重孫輩學有所成。老伴去世後,施香翠依舊和兒子、媳婦住在一起,孫子、孫女、重孫們都很孝順,經常回家看望三位長輩。

“我爸是遠近出名的‘孝子’,性格內向話不多,但從來都把奶奶放在第一位。”這是小孫子心目中的父親。對於母親,他評價說,“高中畢業,知書達理,任勞任怨,和奶奶相處半個多世紀,兩人從不拌嘴,和幾代人都相處得很好”。

义乌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

周鳳釵

周鳳釵:百年生活像首歌

商報記者 王佳麗 通訊員 許國洲 文/攝

從沒讀過書,從未念過詩,卻會講故事唱歌謠;一生勤儉持家,為兒女操心,卻能將百年生活過得趣味橫生。她就是三丫塘村百歲老人周鳳釵。

20歲那年,周鳳釵嫁到赤岸鎮三丫塘村,丈夫長她4歲。當時,周鳳釵的公公常外出務工,婆婆因病長年臥床不起,小叔子才10多歲,小姑子還沒學會走路,整個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就落在了周鳳釵一人身上。本該享受家庭幸福的她,一年到頭都是五更起半夜睡,為全家人做衣、做鞋、洗衣、做飯,操勞不息,但她總說,這是她這個兒媳婦應該做的事。村裡人都誇她是一個勤勞賢良的好媳婦。

每次吃飯時,周鳳釵總把最好的端給公公、婆婆吃,自己就吃饅頭和稀飯。為了把兒女養大成人,周鳳釵常年打零工賺錢,多少年來,她那堅韌的耐性、忘我的付出和認真負責的態度,為兒女們樹立了良好榜樣。在這樣一個大家庭裡,周鳳釵敬老愛幼,從不說長道短,不講彼此薄厚,她的好品德給3個兒媳婦帶了個好頭,受到家族老少和眾鄉鄰的敬重。

“我媽手巧,記憶力也很好,已經100歲了,真的不簡單!”周鳳釵的兒子說。周鳳釵從小心靈手巧,家務和女工針線活做得比誰都好,還會剪紙。她從未讀過書,但她聰明、智慧、勤勞、善良,記憶力強,擅長講故事。她80多歲時,還幫家人帶孩子,經常給孩子們念歌謠、講故事。她唸的歌謠都通俗易懂、富有哲理,對後代做人有啟發作用。

周鳳釵的長壽“秘訣”:一是生活規律,她早起早睡,準時、準點;二是飲食規律,她除了一日三餐,還愛吃水果;三是愛動手,她雖然耳朵有點背,但視力很好,能看清報紙上的字,閒時還能做些手工活;四是愛動腦,她能熟背數十首兒童歌謠,還會講一些古今故事;五是心胸寬廣,她常說,心靜如水,知足常樂,心態平和了,一切都能看開。

义乌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

龔樟琅( 左)

龔樟琅:與妻子相濡以沫69年

10月14日早上,義烏市紅水晶公益協會的志願者們帶著重陽糕、馬甲、胸章、抗戰紀念品等來到怡樂新村,看望住在那裡的抗戰老兵們,今年101歲的龔樟琅就是其中之一。

龔樟琅1918年9月出生在義烏江東街道龔大塘村。1932年,龔樟琅在上海絲綢廠當學徒,經歷了上海“一·二八”事變。沒過幾年,他又被抓了壯丁,加入了國民革命軍,參加了浙贛會戰,之後成為一名汽車兵。直至1949年,他才回到家鄉。

1950年,33歲的龔樟琅和表妹樓寶春結為夫妻,生活開始步入正規。“我們一起種田,一起鍊鋼鐵,一起工作,撫育幾個孩子長大成人。”86歲的樓寶春一邊拉著龔樟琅的手,一邊說,“不管經歷什麼事,我們都一起想辦法解決,在他鼓勵下,1962年我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66年當了老師,一直到退休。”

在龔樟琅夫婦的房間裡,記者看到桌子上有一些抗戰紀念品,都是志願者來看望時送來的。樓寶春將龔樟琅抗戰經歷的資料拿了出來,上面清楚地記錄了龔樟琅參加抗戰的事情。“現在老頭子身體大不如以前了,這些資料都是在他還記得清的時候記錄下來的。經歷過那些苦日子,更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也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那段歷史。”樓寶春說,這些資料是龔樟琅最在意的東西,她一直小心保存著。

他們的房間裡,牆上還掛著不少照片,有全家福,也有夫婦倆旅遊的生活照。“退休以後,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裡,每天都會一起出去散步,子女們有空也會跟我們一起出去旅遊。年紀大了,出去會越來越不方便。”樓寶春對記者說,“孩子們也比較忙,都有各自的生活和工作,再加上老頭子身體不太好,2016年我們就住進了怡樂新村。我的退休工資和老頭的補貼夠支付住在這裡的費用。這裡環境特別好,一日三餐不用擔心,萬一老頭子身體不適,還有專門的醫生,能在這裡安度晚年了。”

龔樟琅年齡大了,口齒不太清楚,但向他問起長壽“秘訣”,他就用手指著妻子樓寶春。對於這位抗戰老兵來說,最幸福的並不是長壽,而是與妻子相伴到老。

义乌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

許桂春

許桂春:家庭和睦人康健

商報記者 王佳麗 通訊員 陳珊珊 文/攝

山中難尋千年樹,世上難得百歲人。在赤岸鎮東朱村,有位老人名叫許桂春,今年101歲。平時,她總是樂呵呵的,最讓她驕傲的是自己的家庭。許桂春生了5個孩子,其中四個女兒、一個兒子,最大的女兒今年已81歲,最小的兒子也有69歲了,四代同堂,和睦美滿。

許桂春年輕時在人民公社大食堂當幫廚,主要負責搗米。“以前沒有現在這樣先進的機器,要把穀子變成米,就要搗。”許桂春回想起過去的事,彷彿就在昨日,“搗米很費力,不仔細挑乾淨、搗細,大夥兒就會吃到穀殼,一定要細心、耐心。現在有機器幫忙,省時省力。”

“我媽現在除了耳朵有時會聽不見,身體還算硬朗,頭腦清醒,溝通基本上沒大問題。”許桂春的兒子朱昌根說,他的父母感情一直很好,父親活到88歲後去世,母親年輕時除了賺錢養家,還要照顧五個孩子。朱昌根說,他們兄弟姐妹從小到大的鞋子都是母親一手做的。那時候家裡沒有電燈,許桂春就等晚上孩子睡著了,靠著煤油燈微弱的光亮一針一線地縫製。

現在許桂春和兒子、兒媳一起住,女兒們也嫁得不遠,不是本村就是鄰村。父親過世後,兒女們怕母親孤單,每天一大早就來陪老人聊天、散步。

東朱村婦女主任周海偵說,許桂春幾個子女的孝順在村裡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兒子朱昌根和兒媳婦朱秀慶,跟老人同住這麼多年,一直都很和睦。

“我兄弟這個媳婦是真的好。”提起弟媳,許桂春的三女兒讚不絕口。這些年,許桂春年紀大了,有時床上躺久了起來不方便,朱秀慶和朱昌根就搬到母親房間去睡,隨時照顧。晚上,許桂春有時要起夜七八次,可是朱秀慶從無一句怨言,平時還給老太太洗澡、擦身體、洗衣服等。許桂春說,孩子們都這麼孝順,她感到很幸福,現在就希望能早點抱上玄孫子了。

义乌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

馮周元

馮周元: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10月15日,記者來到居住在江濱社區的百歲老人馮周元家中。他雖然年歲大了,可依然精神矍鑠、紅光滿面,一笑起來滿臉褶子堆在一起,慈祥而美好。

歲月刻在臉上,也烙在心裡。年輕時,馮周元一直從事會計工作,退休後曾回到赤岸老家居住了幾年。老人說:“80歲那會兒,我還參加了村裡的門球隊,當時純屬興趣,沒想到還獲獎了。”說到這兒,老人驕傲地笑開了顏。

如今,馮周元雖然百歲高齡,卻耳不聾眼不花,前段時間還在客廳牆上掛了一張視力表,每天閒來無事就檢測一下自己的視力,或者跟子女一起相互監督檢測視力,以此為樂。

馮周元說,他的長壽秘訣就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子女都能陪伴在自己身邊。原來,馮周元有6個兒女,3年前,大家考慮到父親年事已高,決定輪流陪伴父親,輪到“值周”的兒女每天唯一要做的就是陪父親聊天、散步。如果天氣晴好,馮周元會到附近的稠州公園或駱賓王公園走走。雖然二兒子和三兒子不在義烏,但輪到“值周”時也一定會準時回來。

馮周元的每個孩子都非常孝順。大兒子馮沾信,今年73歲,性格十分開朗,絲毫看不出歲月的痕跡。他說,上有一老,如有一寶,父親是家裡的主心骨,他將全家人緊緊地凝聚在一起,雖然現在年紀大了,但生活完全能自理。“帶他去公園玩最開心了,他開心,大家也都開心”。眼下,老人吃穿不愁,一直保持早睡早起習慣,還定時午睡,生活起居十分規律,脾氣心態也很好,從未因為瑣事跟鄰居拌嘴。

“老爸,今天天氣可能不太好,晚上就不出去散步了,我們早點休息。”馮沾信和父親閒聊時,兩人樂呵呵的,家庭氛圍融洽。馮周元的大家庭已有45名成員,平時晚輩們忙於工作,但只要有空或逢年過節,都一定會陪在老人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