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

2018-10-17 09:26 | 义乌商报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上了百岁的老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更是无价之宝。今天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我国法定的老年节。连日来,记者走进多位百岁老人家中,与他们近距离接触,感受他们的幸福生活,了解他们的长寿秘诀。

义乌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

夏阿义

夏阿义:活得开心身体才会好

对上溪镇和平村的百岁老人夏阿义来说,只要家人过得开心幸福,她就很满足。夏阿义今年104岁,是义乌市在册百岁老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但她从未生病住院,思路清晰,她还帮家里赚生活费,每天与儿媳妇一起做手工活,晚年生活过得充实又开心。

上世纪30年代,夏阿义经亲戚介绍,从绍兴来到义乌义亭镇的一家盐店当伙计。她丈夫那时也是店里的伙计,两人很快就在一起了。不久,夫妻俩回到和平村老家过日子,生了3个孩子。等到夏阿义怀上第4个孩子时,丈夫遭遇不测,那是1942年,日军入侵义乌,丈夫在抗日中遭到迫害,当年夏阿义才27岁。

“我从未见过父亲,但我知道父亲是英雄。”夏阿义的小儿子徐耀根说。当时,夏阿义在悲痛中坚强地生下了小儿子徐耀根,从此一人扛起养家重担,白天做裁缝养家糊口,晚上哄孩子吃饭喂奶。4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虽让她累得喘不过气,但也成为她坚持下去的动力和希望。

在孩子们面前,夏阿义是一个非常严格且强势的母亲。“我妈一辈子都非常刚烈,是个坚强的女人,我和老婆都非常尊敬她。”徐耀根说。

“吃饭怎么能少了酒呢,喝了酒才有力气干活呀。”每到饭点,夏阿义都会让儿子端上二两黄酒,不管之前干活多累多辛苦,只要喝上一口酒,她马上就会喜笑颜开。绍兴酒是夏阿义的最爱,她年轻时常常靠喝点小酒消除疲惫、补充能量。另外她还喜欢吃绍兴豆腐乳,这也是她的人生乐趣之一。

夏阿义身体非常硬朗,几乎没有生过病。前年的一天,夏阿义走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后脑勺摔破了皮。儿子徐耀根带她去医院缝了6针就回家了,一星期后痊愈。“我妈现在身体很好,晚上还看电视看戏到10点多,晚上一觉睡到第二天上午8点才起床。”儿媳妇杨苏仙说。夏阿义和儿子儿媳住一起,除了三餐饭要儿媳做以外,洗衣服、收拾房间、做手工等其他活全部自己做。

义乌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

施香翠

施香翠:五世同堂乐融融

早上6点左右醒来,儿媳已把洗脸水端到了床头,递上毛巾;7点吃早饭,11点吃午饭,晚饭时间在下午五六点,口味较重,偏爱吃辣,家里常备自制的干菜肉、豆腐乳、豆瓣酱、辣椒酱,这些都是她喜欢的;睡觉前喜欢看一会儿电视,习惯用热水泡脚,越烫越好。这就是101岁老人施香翠近年来一天的日常作息。

走入施香翠的房间,摆设虽然陈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两面墙上挂满了不少家庭合照及孙辈的学习奖状。昨日下午4点,记者在下车门的家中见到了她,83岁的儿子和78岁的儿媳妇正陪着她在屋里聊家常,年近50的幺孙正屋里屋外地帮奶奶找假牙。施香翠虽已百岁高龄,但精神状态挺好,听力和视力也不错。

儿媳说,婆婆是个闲不住的人。由于家庭经济窘迫,为贴补家用,施香翠曾进城当了好几年保姆。儿子娶妻生子后,施香翠也停不下来,到地里拔毛豆、通宵舂米、“代客蒸饭”,和儿媳轮班去农资公司打零工……施香翠说,“人闲下来就容易生病”。

施香翠很少生病。上次得的那场大病,就要追溯到1965年了。那天,正忙于活计的她忽然腹痛难忍。儿子马上带她去医院,后来又把她送到杭州看医生。医生最终从她腹部取出一个肿瘤,良性的,有惊无险。

施香翠只生育了一个孩子。儿子名下有1个孙女和3个孙子。如今,这个家庭五世同堂,和睦相处。儿子、媳妇孝顺谦卑,孙辈事业有成,重孙辈学有所成。老伴去世后,施香翠依旧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孙子、孙女、重孙们都很孝顺,经常回家看望三位长辈。

“我爸是远近出名的‘孝子’,性格内向话不多,但从来都把奶奶放在第一位。”这是小孙子心目中的父亲。对于母亲,他评价说,“高中毕业,知书达理,任劳任怨,和奶奶相处半个多世纪,两人从不拌嘴,和几代人都相处得很好”。

义乌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

周凤钗

周凤钗:百年生活像首歌

商报记者 王佳丽 通讯员 许国洲 文/摄

从没读过书,从未念过诗,却会讲故事唱歌谣;一生勤俭持家,为儿女操心,却能将百年生活过得趣味横生。她就是三丫塘村百岁老人周凤钗。

20岁那年,周凤钗嫁到赤岸镇三丫塘村,丈夫长她4岁。当时,周凤钗的公公常外出务工,婆婆因病长年卧床不起,小叔子才10多岁,小姑子还没学会走路,整个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就落在了周凤钗一人身上。本该享受家庭幸福的她,一年到头都是五更起半夜睡,为全家人做衣、做鞋、洗衣、做饭,操劳不息,但她总说,这是她这个儿媳妇应该做的事。村里人都夸她是一个勤劳贤良的好媳妇。

每次吃饭时,周凤钗总把最好的端给公公、婆婆吃,自己就吃馒头和稀饭。为了把儿女养大成人,周凤钗常年打零工赚钱,多少年来,她那坚韧的耐性、忘我的付出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为儿女们树立了良好榜样。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周凤钗敬老爱幼,从不说长道短,不讲彼此薄厚,她的好品德给3个儿媳妇带了个好头,受到家族老少和众乡邻的敬重。

“我妈手巧,记忆力也很好,已经100岁了,真的不简单!”周凤钗的儿子说。周凤钗从小心灵手巧,家务和女工针线活做得比谁都好,还会剪纸。她从未读过书,但她聪明、智慧、勤劳、善良,记忆力强,擅长讲故事。她80多岁时,还帮家人带孩子,经常给孩子们念歌谣、讲故事。她念的歌谣都通俗易懂、富有哲理,对后代做人有启发作用。

周凤钗的长寿“秘诀”:一是生活规律,她早起早睡,准时、准点;二是饮食规律,她除了一日三餐,还爱吃水果;三是爱动手,她虽然耳朵有点背,但视力很好,能看清报纸上的字,闲时还能做些手工活;四是爱动脑,她能熟背数十首儿童歌谣,还会讲一些古今故事;五是心胸宽广,她常说,心静如水,知足常乐,心态平和了,一切都能看开。

义乌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

龚樟琅( 左)

龚樟琅:与妻子相濡以沫69年

10月14日早上,义乌市红水晶公益协会的志愿者们带着重阳糕、马甲、胸章、抗战纪念品等来到怡乐新村,看望住在那里的抗战老兵们,今年101岁的龚樟琅就是其中之一。

龚樟琅1918年9月出生在义乌江东街道龚大塘村。1932年,龚樟琅在上海丝绸厂当学徒,经历了上海“一·二八”事变。没过几年,他又被抓了壮丁,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参加了浙赣会战,之后成为一名汽车兵。直至1949年,他才回到家乡。

1950年,33岁的龚樟琅和表妹楼宝春结为夫妻,生活开始步入正规。“我们一起种田,一起炼钢铁,一起工作,抚育几个孩子长大成人。”86岁的楼宝春一边拉着龚樟琅的手,一边说,“不管经历什么事,我们都一起想办法解决,在他鼓励下,1962年我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6年当了老师,一直到退休。”

在龚樟琅夫妇的房间里,记者看到桌子上有一些抗战纪念品,都是志愿者来看望时送来的。楼宝春将龚樟琅抗战经历的资料拿了出来,上面清楚地记录了龚樟琅参加抗战的事情。“现在老头子身体大不如以前了,这些资料都是在他还记得清的时候记录下来的。经历过那些苦日子,更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也希望大家不要忘记那段历史。”楼宝春说,这些资料是龚樟琅最在意的东西,她一直小心保存着。

他们的房间里,墙上还挂着不少照片,有全家福,也有夫妇俩旅游的生活照。“退休以后,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每天都会一起出去散步,子女们有空也会跟我们一起出去旅游。年纪大了,出去会越来越不方便。”楼宝春对记者说,“孩子们也比较忙,都有各自的生活和工作,再加上老头子身体不太好,2016年我们就住进了怡乐新村。我的退休工资和老头的补贴够支付住在这里的费用。这里环境特别好,一日三餐不用担心,万一老头子身体不适,还有专门的医生,能在这里安度晚年了。”

龚樟琅年龄大了,口齿不太清楚,但向他问起长寿“秘诀”,他就用手指着妻子楼宝春。对于这位抗战老兵来说,最幸福的并不是长寿,而是与妻子相伴到老。

义乌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

许桂春

许桂春:家庭和睦人康健

商报记者 王佳丽 通讯员 陈珊珊 文/摄

山中难寻千年树,世上难得百岁人。在赤岸镇东朱村,有位老人名叫许桂春,今年101岁。平时,她总是乐呵呵的,最让她骄傲的是自己的家庭。许桂春生了5个孩子,其中四个女儿、一个儿子,最大的女儿今年已81岁,最小的儿子也有69岁了,四代同堂,和睦美满。

许桂春年轻时在人民公社大食堂当帮厨,主要负责捣米。“以前没有现在这样先进的机器,要把谷子变成米,就要捣。”许桂春回想起过去的事,仿佛就在昨日,“捣米很费力,不仔细挑干净、捣细,大伙儿就会吃到谷壳,一定要细心、耐心。现在有机器帮忙,省时省力。”

“我妈现在除了耳朵有时会听不见,身体还算硬朗,头脑清醒,沟通基本上没大问题。”许桂春的儿子朱昌根说,他的父母感情一直很好,父亲活到88岁后去世,母亲年轻时除了赚钱养家,还要照顾五个孩子。朱昌根说,他们兄弟姐妹从小到大的鞋子都是母亲一手做的。那时候家里没有电灯,许桂春就等晚上孩子睡着了,靠着煤油灯微弱的光亮一针一线地缝制。

现在许桂春和儿子、儿媳一起住,女儿们也嫁得不远,不是本村就是邻村。父亲过世后,儿女们怕母亲孤单,每天一大早就来陪老人聊天、散步。

东朱村妇女主任周海侦说,许桂春几个子女的孝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儿子朱昌根和儿媳妇朱秀庆,跟老人同住这么多年,一直都很和睦。

“我兄弟这个媳妇是真的好。”提起弟媳,许桂春的三女儿赞不绝口。这些年,许桂春年纪大了,有时床上躺久了起来不方便,朱秀庆和朱昌根就搬到母亲房间去睡,随时照顾。晚上,许桂春有时要起夜七八次,可是朱秀庆从无一句怨言,平时还给老太太洗澡、擦身体、洗衣服等。许桂春说,孩子们都这么孝顺,她感到很幸福,现在就希望能早点抱上玄孙子了。

义乌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

冯周元

冯周元: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10月15日,记者来到居住在江滨社区的百岁老人冯周元家中。他虽然年岁大了,可依然精神矍铄、红光满面,一笑起来满脸褶子堆在一起,慈祥而美好。

岁月刻在脸上,也烙在心里。年轻时,冯周元一直从事会计工作,退休后曾回到赤岸老家居住了几年。老人说:“80岁那会儿,我还参加了村里的门球队,当时纯属兴趣,没想到还获奖了。”说到这儿,老人骄傲地笑开了颜。

如今,冯周元虽然百岁高龄,却耳不聋眼不花,前段时间还在客厅墙上挂了一张视力表,每天闲来无事就检测一下自己的视力,或者跟子女一起相互监督检测视力,以此为乐。

冯周元说,他的长寿秘诀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子女都能陪伴在自己身边。原来,冯周元有6个儿女,3年前,大家考虑到父亲年事已高,决定轮流陪伴父亲,轮到“值周”的儿女每天唯一要做的就是陪父亲聊天、散步。如果天气晴好,冯周元会到附近的稠州公园或骆宾王公园走走。虽然二儿子和三儿子不在义乌,但轮到“值周”时也一定会准时回来。

冯周元的每个孩子都非常孝顺。大儿子冯沾信,今年73岁,性格十分开朗,丝毫看不出岁月的痕迹。他说,上有一老,如有一宝,父亲是家里的主心骨,他将全家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生活完全能自理。“带他去公园玩最开心了,他开心,大家也都开心”。眼下,老人吃穿不愁,一直保持早睡早起习惯,还定时午睡,生活起居十分规律,脾气心态也很好,从未因为琐事跟邻居拌嘴。

“老爸,今天天气可能不太好,晚上就不出去散步了,我们早点休息。”冯沾信和父亲闲聊时,两人乐呵呵的,家庭氛围融洽。冯周元的大家庭已有45名成员,平时晚辈们忙于工作,但只要有空或逢年过节,都一定会陪在老人身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