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节,变成了“流量节”?其实是你们忽略了金鹰节的使命

金鹰节,变成了“流量节”?其实是你们忽略了金鹰节的使命

李易峰、迪丽热巴,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有什么关系?

他们都在这一届金鹰节获奖,而且兼得金鹰奖观众喜爱演员奖和金鹰节最具人气演员奖,两杯入手,双料赢家。

他们为大多数观众熟知,还是4年前,一部名为《古剑奇谭》的古装剧。

金鹰节,变成了“流量节”?其实是你们忽略了金鹰节的使命

说来也神奇,《古剑奇谭》不仅是中国周播剧尝试唯一的绝唱,它还拉开了中国流量小生霸屏的序幕,第一代“小鲜肉”代号,也与此同时赋予了李易峰、陈伟霆为代表的影视界新生力量。

但夺得金鹰奖,很多网友表示不服。

一种声音认为,是演员配不上奖。

往细了说,也是两方面的。一是认为他们的业务能力并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演员的业务能力,你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演技,进一步说,还有敬业程度和品德水平。二是作品说服力不强。

所谓有口皆碑,说的就是一个人的能力和品质,需要来自他人、尤其是业内人士的进行评价、论证的。

金鹰节,变成了“流量节”?其实是你们忽略了金鹰节的使命

我们把时间拉回两年前,上一届颁奖典礼上,胡歌的一段发言,领的是自己的奖,夸的却是台下的老艺术家李雪健老师,表示要向他学习。领完奖之后,业内一度爆出胡歌不敬业的传闻,一时间众多演艺圈人士主动发声,为胡歌澄清。这就是他人评价的力量。

而我们反观迪丽热巴二度上台时,身边前辈们的反应,脸上写满了意外和不相信。不是说前辈们不认可,而是这种认可程度,远没达到我们所期待的那样。

再比如,《演员的诞生》也让我们相信了,周一围、蓝盈莹、凌潇肃是好演员,这是在他们动真情、有真意的舞台表演之后,章子怡、宋丹丹、刘烨联合一帮影视界出品人的联合评论下形成的印象。而李易峰、迪丽热巴却仅仅是热搜上、粉丝刷屏的常客。

奖项,也是作品的风向标。正如很多影迷乐于去刷遍每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一样,获奖作品,一定有它的艺术创作价值。

而今年金鹰奖得主,观众对他们所获奖作品认知,也是缺乏认同的。李易峰的《麻雀》还好,和迪丽热巴的《漂亮的李慧珍》一样,都是湖南卫视收视率中高水平的作品,看过的观众不在少数,而尤其是《漂亮的李慧珍》,更是在00后中有广泛观众。

但这两部作品本身并不抢眼,《漂亮的李慧珍》虽然还夺得了优秀电视剧,但在豆瓣评分只有4.0+,在获奖之后,正持续飙低,目前只有3.6左右。

金鹰节,变成了“流量节”?其实是你们忽略了金鹰节的使命

网友评价这么低的剧都能获奖,这让很多观众干脆戏称:“金鹰节,变成了流量节”,这个唯一一个以“观众评选”为主要评价体系的奖项,是不是本身脱离了“观众”了?

在这里,梅丸君要反驳,其实并非如此。豆瓣评分的评价来源,大多是青年群体,这也是网络舆论场的主体。而电视观众普罗大众,它本身存在一个全年龄覆盖的问题。

就像你不会质疑爸爸妈妈爱看的婆媳剧、爷爷奶奶爱看的历史抗战剧一样,你也无法否认《漂亮的李慧珍》对弟弟妹妹乃至下一代人的影响力。

金鹰节,变成了“流量节”?其实是你们忽略了金鹰节的使命

有网友制造一种声音,称金鹰节的奖项不如金鹰奖,前者是湖南广电永久落地后的艺术节奖项,后者才是国家级奖项。所以两人夺得的双杯,其实分量并不重。金鹰奖的价值本身就在削弱?

金鹰节,变成了“流量节”?其实是你们忽略了金鹰节的使命

这种论调有点为黑而黑。实际上,两者都属于国家级奖项,且在主办晚会的串词中,明确提出,最具人气演员奖是“最有份量的大奖”。

这份奖的意义,其实很重。它恰好是金鹰奖最大的魅力——实时投票决定谁是最终的获奖者。这也是自2007年起取消电视节目短信投票以来,今天为止,唯一一个保留的跨屏投票环节。

金鹰节,变成了“流量节”?其实是你们忽略了金鹰节的使命

所以,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迪丽热巴和李易峰的“双杯”呢?

在今年的金鹰节颁奖晚会上,有一个动人设计,导演组把历史上荣获过金鹰奖的40后、50后、60后、70后、80后,各自请来现场,朗读一段自己的从影感悟。

金鹰节,变成了“流量节”?其实是你们忽略了金鹰节的使命

但很多观众发现,这场表演中,唯独没有90后出现。

是啊,都2018年了,还并没有一名90后演员获得观众喜爱男女演员奖。

迪丽热巴,出生1992年,她是金鹰奖第1个获此殊荣的90后演员。

金鹰节,变成了“流量节”?其实是你们忽略了金鹰节的使命

我们当然要给新生力量一定的鼓励,他们是新生代,也需要用时间证明。在高起点攀登艺术创作的高峰,李易峰、迪丽热巴,也都请努力证明,你们的确比我们都会演戏。

金鹰节,变成了“流量节”?其实是你们忽略了金鹰节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