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改革之路三十年


万科,改革之路三十年


文 | 内幕君


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势造英雄!历史舞台的灯光渐起渐灭,有人沉沦,有人最终成为了榜样,其中战略二字常起决定性作用。

1


1984年,邓小平站在深圳国商大厦楼顶眺望时,33岁的王石正骑着自行车途经楼下。刚凭借着岳父是省高管的关系,通过倒玉米饲料赚了几百万的王石,在躁动的空气中嗅到了无线的商机。

看着身边的人都陆陆续续开创公司,敢想敢做的王石怀揣着干一番事业的决心,也创办了万科的前身「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公司还做了一个硕大的霓虹招牌,每到夜幕降临便艳光四射,吸引着每个进出特区的乘客。

万科,改革之路三十年

商业力量初兴,深圳一副生机勃勃的样子。刚开始几年王石跟小年轻一样迷茫地在贸易领域不断试水,就是只要有钱赚,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之外,其他都干。

直到1988年,这个堪称无比吉利的双发(8)年份,这一年发生的大事儿都振奋人心。房改便是此时正是全面试点,土地的禁锢完全开放。

蝴蝶扇动翅膀,四周的空气涟漪向八方漾去,王石当晚便做了一个关于公司前景和房地产繁荣的梦。

从那晚过后王石带领企业突破重围迅速完成了股份化改造,还主动放弃了公司的股权(造就了自己的「穷」)。这一年,万科艰难而又神奇地成立了。

同年,刚从北京大学毕业的郁亮脸上还带有稚嫩的婴儿肥,怀着满腔热血被上天分配到了深圳外贸集团公司,他可能做梦都没想过自己的命运会与万科交缠在一起。

在11月万科以2000万元的天价拿下了深圳威登别墅地块的土地,紧接着又拿下了天景地块,并开发出首个小区天景花园。土地拍卖场上,王石洋溢着志在必夺的微笑,于是万科就这样大步迈进了全新的地产领域。

万科,改革之路三十年

天景花园

剑出鞘,帆已扬。王石这位中国楼市地王的「始作俑者」,误打误撞地掀开了万科地产三十年的辉煌故事的帷幕……


2

房地产行业对于中国、对于万科,都是一片肥美的处女地,开拓田地显得容易又迷茫。

在这行业初出茅庐的万科,即使四处成为地王想掩盖自己稚气的面孔,一时仍然摆脱不掉王石树立的「倒爷」形象,毕竟来钱快且容易。此时王石的雄心是想将公司打造成多元化、集团化的军团。

1990年的某一天,和平路50号董事长办公室接待了一个带着书生气的年轻人,年轻人在桌上摆着履历和一份「商业连锁模式」建议书,求职者正是郁亮。

郁亮因在外贸公司业务萎缩,且自己的建议书交上后石沉大海,便通过万科同学的引荐来试试。不料王石对自己那份厚厚的建议书不仅看完了,而且还做了详细的标记,两人的雄心与壮志不谋而合。

郁亮不假思索加入了万科,主要从事证券和投资工作。1991年,万科确定综合商社发展模式,并且公司正式在深交所上市。

万科,改革之路三十年

东一榔头西一棒的这种模式耗费了万科巨大的财力物力,所有项目规模都很小,市场占有率极低,业务也不大稳定。

这种状态持续到1992年,邓小平又一次南巡,给深圳房地产吹入了一股「春风」,致使房地产的利润高达40%,于是一股房地产投资的热潮喷涌而来。

正左手拿货右手拿钱的王石嗅到了更浓郁的金钱味儿,赶紧放下手中的小玩意儿,提出以房地产为主业的想法。正好改变公司过去摊子平铺、主业不突出的乱局。

1993年初,国家开始宏观调控,万科首次感受到了资金短缺的强大压力。于是万科「猛踩急刹车」进行了企业战略结构调整,否定了原模式,开始探索未来的发展趋势,确定城市居民住宅为主导业务

要知道这种自我否定的精神,在企业家中是最为难能可贵,有否定才能推陈出新,有更好的创新发展空间。


3

万科初期都是顺利而为,看到哪儿能挣钱就去哪儿,并没有多少战略意识,拍脑袋就投资立项,直到1993年后才开始逐渐做减法,进入战略的成长阶段

因为93-98年间,国家紧缩银根,股市暴跌,国民经济增速减缓,经济低迷通货紧缩。万科想要在这种经济环境下谋生存谋发展,就必须走上专业化的道路。

从1994年起,万科把在全国30多家企业持有的股份,开始分别转让,将资金回收用于主业。与别人买企业不同的是,许多企业都是在盈利状态下被卖掉的,真的是舍得孩子套住狼。

而最终选择房地产业,也是经过了无数夜晚的思忖。道理也很简单,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必然需要大量的住宅建设,且当时房地产一年几千万的利润抵过其他经营业务之和。

并且王石总结出,中国特别是深圳房地产优秀企业的几个共同特征:1、专业化经 营;2、是上市公司;3、没有跨行业;4、尽量少跨地域;5、经营品种单一;6、产品基本内销。

1994年万科还首推「职业经理人」的理念,提升了万科的专业化竞争能力。当王石的经营班子逐渐形成,到1999年王石便辞去万科总经理,专司董事长一职。

2000年,通过十年磨一剑的郁亮接过权柄、全面负责公司,并立马开始了「海盗计划」、首批「新动力」入职、同时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同年,华润成为了万科第一大股东。

在2001年,当年万科转让所持万佳百货72%股份,获得了5亿元急需资金。从此,万科彻底退出了与地产无关的行业,开始进入了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轨道。

2003年,王石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万科销售收入达到了63.8亿。随着一系列规范房地产市场政策的出台,住房消费市场也进入了一个爆发式增长的阶段。

万科,改革之路三十年

这10年万科一致保持着持续增长,仿佛马拉松长跑,匀速而有节奏。表面上万科是在做减法,实际是在积蓄力量等待爆发,对业务、对人才、对业绩、对产品……


4

万科已经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在2004年万科《十年中长期战略规划》出台之前,万科所谓的战略,就是凭借王石个人的直觉。

王石说过:“早变早主动,晚变晚主动,不变死路一条。”但是王石近几年沉迷于自然,对市场的判断已没了底气。

2004年房地产迎来繁荣发展时期,迎来了「野蛮生长」。万科从走香港模式到美国模式,学习标杆美国当时最大的住宅开发企业——帕尔迪,明确了由专业化到产业化和精细化发展的「有质量增长」战略。

即大规模标准化复制,像沃尔玛开店一样。同年万科开始启动工厂化,选择预制混凝土结构(PC)进行技术研究。

2005年时万科还对其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为四条主线:产品线、运营线、管理线、监控线。这样万科由过去的相对集权变为相对分权,赋予了一线公司更大的操作空间。

正因如此,万通董事长冯仑提出「学习万科好榜样」的口号,此时起掀起了对标万科的风潮。不禁内幕君的脑袋里回荡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

可惜在03年公然挑万科,觊觎行业老大的顺驰狂飙突进后,在05年的宏观调控中因资金链断裂「香消玉损」。谁都想做老大,可是高处不胜寒啊!


万科,改革之路三十年

吸取了各个失败与成功案例的经验后,2006年万科从以项目为核心的运营模式升级为以客户为的运营模式。抓住房地产业的「十年」踏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稳居行业龙头地位。

2004年到2007年,万科只用了3年的时间就做到了500亿销售额,也是地产界首次超过500亿的企业,这距离它破百亿仅2年时间。

但是2008年,万科遭到了史上第一次负增长,销售金额仅478.7亿。这个情况的北京也是08年全球经济危机,房地产全行业亏损严重。

这一年王石与万科陷入了史上最危急的时刻,当时万科的「降价门」遭到业界抵触、「捐款门」遭到全民痛批、「质量门」引发消费者不满。这时万科遭遇的已不是简单的金融问题,而是企业的底线问题,正如同2018年的房地产乱象一般。

500亿规模却是是个坎,正如我们普通人500万资产也是个坎。但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四万亿放水拯救了一大批企业,万科就像奄奄一息的仙人掌,一滴雨水便能重获新生。

自此以后万科更加注重经营稳健,手上握有大量自由现金,负债很少,毕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果不其然,尽管调控之风如冬风般凛冽,万科又在2010年拔得头筹,成为首个千亿俱乐部成员。

2012年春节以来,万科又不断被爆出「地板门」、「纸板门」等质量问题。万科认识到单一住宅类的脆弱性是有目共睹的,遂即将转型方向瞄准为「围绕城市、围绕配套服务」。

万科,改革之路三十年

万科的十字路口已经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分叉,开始逐步探索适合的商业地产模式。这条多元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5

郁亮在2014年判断房地产市场进入了「白银时代」,并正式宣布万科要转型为「城市配套服务商」的发展战略。万科再一次彻底否定了旧思维,重新进行多元化布局,也步入了保守发展之路。

在住宅地产主业之外,相继布局了物流地产、商业地产、长租公寓、养老、滑雪度假与文化娱乐等多个全新业务。从专业化的极端走回了另外一个极端,但似乎是基于内生力量的外延扩张。

万科,改革之路三十年

2014年,万科推出了事业合伙人制度,1320位员工成为首批事业合伙人,凸显了「人才是万科资本」这一理念。万科也实现了2000亿销售额,再次为行业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在经历了两年股权争夺事件,为了防止企业落入「野蛮人」之手,王石多方游走,终于宣布引入深铁成为公司大股东。

在万科陷入战略迷失的焦虑期间,其地产龙头之位在2016年无情地被恒大夺取了。相对于万科将「不拿地王」、稳定现金流为战略模式的时候,恒大加快拿地节奏,通过高杠杆、高周转来走马圈地。

在旷日持久的「万宝之争」鏖战告一段落后,王石终于给自己和万科的漫长告别划上了句号,在2017年6月21日正式退出万科董事会,专心去学做红烧肉了。时代更迭,大佬退却,以后的路,郁亮要自己走了。

加入万科28年的郁亮平步青云,成为王石的接班人,一样登上过珠穆朗玛峰,现在跑起了马拉松,还从一个中年胖子变成了时尚先生。正在对万科的下个十年,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探索。

万科,改革之路三十年


6

正当郁亮意气风发之时,不料半路又杀出个程咬金,2017年碧桂园成为最大黑马,凭借「规模第一」夺下了新一轮宇宙第一房企的称号。

但万科似乎对劲敌的挑衅无暇顾及,因为2018年注定是万科十分关键的一年。在2018年初「房主不炒」的背景下,万科将战略定位从「城市配套服务商」升级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

从城市下乡,寓意深刻。定位具体分为四个:美好生活场景师、实体经济生力军、创新探索试验田以及和谐生态建设者。万科一心想着要认真做好事情、心安踏实、不求出名。万科也同时在强调,自己从未离开过地产行业。

可是2018年的房地产市场比预料的还要寸步难行。口口声声说保守发展的万科,在2018年的总负债达到了惊人的10289.27亿元,真是富可敌国,降负债又成了今年房企的主题曲。

近日,万科在南方区域9月例会上的讲话让同行充满了危机感。郁亮强调,在当前的局势下,万科要做四件事——战略检讨、业务梳理、组织重建、事人匹配。战略围绕「活下去」而展开,这是最底线的战略,是「收敛」和「聚焦」的战略。

这两句话让舆论哗然,内幕君从内部了解到万科在南方区域早已放缓开发业务、极少拿地,并大精力投入新业务。但同时南方区域的回款压力十分大,于是万科才下了6300亿的回款通牒。毕竟在融资不畅的背景下,新业务的现金流主要源于开发业务。

郁亮在会议上还赋予了「万科」新的解释——万种科技赋能万科。万科选择了全面主动拥抱科技,与微软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也许这也是万科再一次全新的开始!


7

有人说,感觉碧桂园、恒大和融创更像野心勃勃的创业公司,万科却像一家老气横秋的资产经营公司。

内幕君觉得这句话明显比较刻薄,看看最近的地产圈重量级炸弹——取消预售制度。其影响简而言之就是,预售制一旦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里,房企的「高周转模式」将彻底失效。

而靠高周转吸血的房企们注定背水一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活下去的战略是时代的号召。万科的战略设计纵观历史上看,无疑是具有明显的标杆效应。

万科,改革之路三十年

与当初草莽时代不同,如今的房地产行业已是荆棘丛生、龙争虎战。自古创业易,守业难。创业者可以汪洋自恣、大开大阖定江山;守业者开始就得承上启下,平庸了时固步自封,激进了是自掘坟墓。

再说王石激进有谋略,郁亮则是稳重谨慎,两者本就有截然不同的品质,从两人掌权后的对万科的战略规划便可明显看出差异。

地产30年,百舸争流。历史的战略抉择有时看似不经意,实则让人回味无穷。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