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國劇走紅蒙古國,《小別離》啓示錄:華流出海有質量、成規模

又一國劇走紅蒙古國,《小別離》啟示錄:華流出海有質量、成規模

導讀:9月25日,檸萌影業帶著《小別離》主創團隊來到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舉辦了電視劇《小別離》蒙古觀眾見面會。作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新辦指導的“影像中國”播映活動中的其中一場活動,《小別離》主創團隊的到來,讓蒙古國的追劇觀眾大飽眼福。

文|影一姐

近年來,中國電視劇頻繁走出國門,受到世界各國的好評,這一現象早已成為海外電視劇市場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前些年,《媳婦兒的美好時代》在非洲熱播,引來坦桑尼亞總統點贊;去年,《生活啟示錄》在蒙古熱播,燃起了蒙古觀眾對國產電視劇的熱情;今年6月,由檸萌影業出品的電視劇《小別離》在蒙古國ASIAN BOX電視劇頻道播出後,獲得同時段收視率排名第一,超過同檔期韓劇。據統計,在該劇播出時段,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市內有2.1萬戶同時收看,占城市總人口的近五分之一。

又一國劇走紅蒙古國,《小別離》啟示錄:華流出海有質量、成規模

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劇版四大名著為代表的影視作品就相繼被輸送至海外市場,曾在東南亞地區掀起“華流”。隨著國產電視劇製作水平和生產力的提升,中國電視劇正在迸發出新的活力。據統計,2017年,電視劇產量約為1萬5千集,生產數量保持世界第一。在製作能力方面,中國目前具有資質的電視劇製作機構超過1.8萬家,有14家影視製作企業上市。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周繼紅介紹,“近些年來,中國影視劇展現出質量不斷提高、題材豐富多元、類型日益多樣的良好態勢,一大批優秀的影視作品已經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熱播,越來越受到世界觀眾的喜愛和歡迎。”

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情感共鳴

近年來,中蒙影視交流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一批製作精良、藝術精湛的優秀中國影視劇如《北京青年》《平凡的世界》《父母愛情》等被譯製為蒙語版,相繼與蒙古國觀眾見面,這些反映家庭倫理、都市情感、創業勵志類的中國影視劇也深受蒙古觀眾喜愛。在檸萌影業CEO蘇曉看來,“優秀文藝作品因描繪了相似的生活境遇、蘊含著普遍的人類情感而動人,《小別離》的引進不出意外地掀起了蒙古國觀眾的追劇熱潮”。

又一國劇走紅蒙古國,《小別離》啟示錄:華流出海有質量、成規模

《小別離》秉持關照現實的創作品格,緊扣“教育”這一極具共鳴的社會話題,用豐富的細節與細膩的情感直戳千萬家庭的痛點與淚點。同時,主創背後的動機也不是完全從批判的角度來看,更多的還是以脈脈溫情給觀者帶來希望和生機。正是因為這樣,這部劇才會在兩年之後依然能讓蒙古國的觀眾感到觸動。蒙古國觀眾表示對於《小別離》這類現實主義題材的影視劇非常喜愛,尤其是對中國不太瞭解的觀眾來說,這種反映普通民眾生活氣息和當下中國社會狀態的電視劇極具新鮮感,可以讓不同的文化生態產生聯結。

在得知《小別離》會在蒙古國舉辦主創見面會的消息之後,許多觀眾向當地電視臺報名,積極參與此次活動。據主辦方介紹,許多觀眾從很遠的地方趕到現場,只為一睹熒屏偶像的風采。現場工作人員表示,“有兩名年輕觀眾走進演播廳,看到黃磊的名字之後,竟然激動得尖叫起來,一看就是《小別離》的忠實粉絲。”這兩名觀眾還激動地跟黃磊的名牌合影。可見,《小別離》在蒙古國的火爆程度非同一般。

在見面會現場,蒙古國觀眾在提問中反覆提及教育問題,有觀眾問海清和黃磊,“如果你們的孩子青春期如果很叛逆,應該怎麼辦?”可見,這樣一部反思當下教育問題的影視作品,已讓蒙古國觀眾找到了共鳴。見面會現場,甚至有蒙古觀眾問黃磊:“你能不能接受你的孩子早戀?”黃磊一副大家長模樣,深思熟慮回答道,“14、5歲小了些,16歲,唉,勉強行吧。”現場觀眾被逗得開懷大笑。

又一國劇走紅蒙古國,《小別離》啟示錄:華流出海有質量、成規模

蘇曉在現場對蒙古國觀眾說,“我們出品的現實題材電視劇,絕大多數都是反映現代城市中的故事。這些中國大城市的生活方式,在蒙古國是能夠引起觀眾共鳴的。這些反映醫療、教育、養老問題的故事中,有矛盾、有痛苦、有思考,但看了這些故事之後,不會讓你覺得很悲傷,反而還會很溫暖。我相信這只是一個開始,希望以後蒙古國的觀眾能夠多看中國出品的電視劇。”

在見面會的提問環節,主創團隊設置了一些關於劇中劇情小細節的問題,諸如“朵朵家的狗叫什麼名字”等問題,試圖測試一下觀眾是否真的認真追劇。然而,蒙古國觀眾拿起話筒竟然能對答如流。同時段收視率第一果然名不虛傳,蒙古國觀眾真的是在認真追劇。據ASIAN BOX頻道總監OTGONBAT介紹,“中國影視明星在蒙古很紅的,許多人都希望能有一張熱播電視劇主創的簽名照。”

從蒙古ASIAN BOX影視劇頻道臉書官方網頁上的觀眾留言可以看到,劇迷們熱情高漲地討論著《小別離》的劇情、主演、主題曲等信息,同時也期待能夠看到更多此類型的中國影視劇。

又一國劇走紅蒙古國,《小別離》啟示錄:華流出海有質量、成規模

用心講好有現實溫度的中國故事,不僅是國產電視劇“走出去”的前提,也是作品的立足之本。優秀的文藝創作者應該深入生活、深耕生活、深諳生活,既要做時代變遷的記錄者,也做新價值觀、新思潮的表達者,並在尋常生活的真實折射中反映出具有國際共通性的情感與價值。唯有這樣,才能實現國產電視劇有質量的走出去,才能真正通過講述的中國故事啟迪國外觀眾的思維,讓國外觀眾瞭解一個真實、立體、多姿多彩的中國。

古裝劇出海前景可觀

早在2001年起,以《鐵齒銅牙紀曉嵐》《宰相劉羅鍋》《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國產劇,便紛紛遠銷海外。

但是,所謂的“走出去”,主要是走到東南亞一帶,其他地區則主要侷限於華人圈。即使是國外已經購買的電視劇,拿去以後也要重新按他們的胃口進行改編,會將完整的名著劇作當牛扒一樣亂切,84集的《三國演義》就曾經被改編成28集播出,《雍正王朝》曾被見到只剩6集。

在本身就存在文化差異的不同國家之間,精剪版只會成為走出去路上的“攔路虎”,讓許多國外觀眾看得雲裡霧裡,更談不上把劇情看完之後,還能開心地找到歷史的共鳴,再去跟朋友評論上兩句。估計很多觀眾,都沒看完一集就放棄了這些被剪得支離破碎的海外版中國電視劇。

又一國劇走紅蒙古國,《小別離》啟示錄:華流出海有質量、成規模

2015年,席捲國內熒屏的《甄嬛傳》片方就力邀美國團隊操刀,將76集的長劇精編並製作成了6集、每集90分鐘的英文版,在Netflix播出後,評分很低。這一現象又引起了人們對出海影視作品的思考和討論。

近些年來,這樣再剪輯之後賣出去的做法有所改觀。從網劇開始,《白夜追兇》《無證之罪》《河神》等在國外視頻網站的播出,都是直接採用的是國內播出版本配字幕或是配音,並沒有單獨出品一個所謂的海外剪輯版。

今年暑期檔熱播的古裝劇《扶搖》,早在上映前就受到海外市場的關注,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播放平臺早早購買了版權以期與國內平臺做到同步排播,檸萌影業也以此為契機對國劇“走出去”的路徑進行了創新探索。隨著《扶搖》在國內的開播,海外觀眾可以通過互聯網電視和本地電視臺等不同渠道觀看。

又一國劇走紅蒙古國,《小別離》啟示錄:華流出海有質量、成規模

《扶搖》的出海,並未採用剪輯版,幾乎是國內播出的版本直接售賣到海外。這樣的做法無疑是一種創新,在考慮國內受眾的同時,也認真對待海外觀眾的口味。在文化交流中,移除文化的障礙與壁壘,精心設計一個個讓海內觀眾都能引起共鳴的小故事,從而實現中國故事的用心表達,實現中國文化的有效傳播。

如何實現有質量的走出去

影視作品的譯製水平一定程度決定了一部作品走出去的質量。因為這是掃除文化障礙的抓手。相關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我國各項重點影視合作譯配工程及影視機構已將約1600部中國優秀影視劇,譯配成英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等36個語種,譯配時長近6萬小時,已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實現播出。

在蒙古播出的《小別離》正是由中國影視劇喀爾喀蒙古語譯製中心在蒙古完成的。據介紹,在譯製過程中,全程由蒙古國的配音演員來完成配音,他們還會對一些臺詞進行本土化的再創作,從而達到有效的傳播,真正實現讓當地觀眾看得懂、聽得懂,還能對作品反映的現實問題進行思考。

又一國劇走紅蒙古國,《小別離》啟示錄:華流出海有質量、成規模

如今,從文化意義傳播的角度來說,走出去從原來更多地針對海外華人,到現在針對更多的全球觀眾;原來只是在古裝劇題材類型走出去,現在越來越多都市愛情都能夠走出去;原來是海外小眾衛星頻道,收費華人,到現在越來越多在他們的主流頻道、主流的黃金時段都能播出了。雖然,隨著中國電視劇的發展,中國電視劇走出去的情況喜人,但仍有許多嚴峻的挑戰需要去面對。

蘇曉在今年上海電視節上說,他曾多次帶著作品去“敲”好萊塢六大製片公司的大門尋求合作,碰壁的經歷讓他明白,憑著我們自己的主觀想象去猜測歐美觀眾的喜好是不可取的,真正能夠讓國產劇之舟揚帆出海的,是國際化的劇集製作水準和能夠跨越文化差異、引起全球觀眾共鳴的優質內容。“為什麼我們的劇以前在東南亞國家、現在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能夠優先走出去、能夠被認同?因為在價值觀上大家更能夠找到契合點,大家對家庭的觀念、對孩子教育觀念都有共鳴。包括在審美的趣味上也能夠找到共同點,所以我建議大家不要太著急。”蘇曉認為,只有下定決心、投入人力,認真研究不同的區域市場,瞭解當地觀眾的喜好和共鳴點,針對性地剪輯、翻譯,劇集的輸出和播出才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除了沉下心去研究跨文化受眾的收視興趣,對於如何為影視“走出去”建立有效機制和平臺的考量同樣不可或缺。因為只有打破獨立主體之間各自為陣的狀態,形成行業合力,才能夠真正打通國產影視內容的對外傳播之路。

去年9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五部委聯合下發《關於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從各個層面為優秀國產電視劇和相關影視機構“出海”提供助力。不止於此,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發起的 “絲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和“影視文化進出口企業協作體”,以及華策影視、華誼兄弟、愛奇藝等10家中國影視企業發起的“中國電視劇(網絡劇)出口聯盟”等組織紛紛湧現。在政策機制的護航之下,“抱團出海”已然成為“走出去”的主流姿勢,而這一合力的形成,也為國產影視內容賦予了更為強勁的競爭力,讓國際目光為之聚焦。

又一國劇走紅蒙古國,《小別離》啟示錄:華流出海有質量、成規模

此次的《小別離》只是一個縮影,可以預見,隨著影視內容品質、國際合作模式、海外傳播渠道的探索式升級,影視華流將在全球湧起波瀾,中國影視行業也勢必以更主動積極的樣態展現出中國風貌、講述好中國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