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卜筮占古若何,或象或數因其理

周易包氏學之論易與卜筮

龜卜筮佔古若何,或象或數因其理

河南安陽:2015海峽兩岸周易學術論壇暨第26屆周易與現代化國際討論會隆重開幕

《尚書。洪範》“九疇”,講的就是卜筮之道。卜用五,即:雨、霽、蒙、驛、克,五種徵兆。筮用二,即:貞與悔,體卦與用卦或者本卦與變卦的稱謂。五種徵兆,由龜殼得來;二種卦象,由蓍草得來。龜卜是殷人的傳統,筮佔是周人的發明。卜筮是為了“決疑”。並且在卜筮的時候,“三人佔則從二人之言”。

《史記。龜策列傳》有很詳細的描述。書中說,卜則用龜,筮則用蓍,是自古的習俗。如何尋找神龜與蓍草?“龜千歲乃遊於蓮葉之上,蓍百莖共一根”,並且龜蓍不分家,“上有稠蓍,下有神龜”。神龜與蓍草又十分難得。蓍草滿百莖,極為難尋;八十莖,已經難得;六十莖,就可運用。神龜“千歲乃滿尺二寸”,龜越大,越出名,越靈驗。如此神龜,頤卦稱之為“靈龜”,損卦稱之為“十朋之龜”(即大寶龜)。既然難尋,“周室之卜官,常寶藏蓍龜”。普通人“能得名龜者,財物歸之,家必富至千王。”

對於殷商人而言,“龜藏則不靈,蓍久則不神”。不過周人認為,龜以明象,蓍以求數,依舊是很有用的。《尚書。洪範》“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周禮。太卜》“掌三易之法”。龜以求卜。卜字,一主其聲,二主其形。“灼(zhuo)龜觀兆”,其法:“以造灼鑽,鑽中已,又灼龜首,各三;又復灼所鑽中,曰正身,灼首曰正足,各三”。大概有兩個步驟:一是預鑿,有“卜”之形;二是再鑿,發出“卜”字之音。龜殼堅硬而圓滑,不易鑽透,必須預先輕鑿,固定身形,然後再鑿方可。兩個“各三”,加上中間一點,其實總共為七個點。七個點,中間一個,尾部與後兩足處龜殼三個,與頭部與前兩足處龜殼三個。中間一點,可以正住龜殼不動;頭部一點,可以令四肢縮回不動;這就是正身與正足。

龜卜之前,要有所祝詞,將自己之所願,藉助靈物上告神靈,一般為“假之靈龜,五筮五靈,不如神龜之靈,知人死,知人生。某身良貞,某欲求某物”。靈與不靈,要符合自己的心意,“即得也,頭見,足發,內外相應;即不得也,頭仰,足緊,內外自垂”。唸誦這樣的祝詞之後,“可得佔”。

龜卜可以佔知許多事物,如疾病、財物、婚娶、出行、盜失、官宦、漁獵、農業收成、天氣狀況等等。《龜策列傳》並將之列出四十餘種格局,應某格局,佔某事,某事如何,各有吉凶休咎,內容相當豐富。

蓍字乃草老曰蓍,《史記》說蠻夷氐羗皆有決疑之卜,“或以金石,或以草木,國卜同俗”。金石為堅硬之物,猶如龜殼;草木乃柔軟之物,猶如蓍草。蓍草滿百莖高一丈,八十莖高八尺,六十莖六尺,取材不易,逐漸為竹籤所取代。黃帝“迎日推莢”,莢字乃所夾者草也,而筴(也念jia)則是夾之以竹也。古人在紙張發明之前,基本上是以獸毛作筆,以漆書寫在竹簡之上,將竹簡用革或草繩編訂在一起稱之為“策”。策字乃竹之一束也。蓍佔的說法,或許源自蠻夷(《史記》沒有明載,但周人卻是從蠻夷之地多次遷徙而來);但是《尚書。洪範》所謂的“卜筮人”,筮則為巫用竹而佔也。巫,殷商時有巫咸,鹹為無心之感,當為最古老的氣功鴻術。巫同樣精通溝通天人的手段,被帝王當作神人看待。《國語。楚語》說:“是故巫者,必有知、聖、明、聰、者為之。”

名龜蓍草不易得,而竹卻可以漫山遍野皆是。而且竹有理(紋理通禮)有節(長短適宜),中空虛直,精神秀美,經冬不凋,用途廣泛,與蓍草相比,更為地中之靈物也。商人重龜,以象為先。周人重蓍(或筮),以數為先。先有象後有數,是對自然事物的表面認識。先有數後有象,是對自然事物的根本認識。對末的認識,成為了唯物說;對本的認識,成為了唯心說。唯物說是小宇宙,唯心說是大宇宙。唯物說有所限制,唯心說無窮無盡。周人對“筮”的重視比對“龜”的重視更強;一方面“筮”更為方便實用,二在無形之中抓住了萬事萬物共同存在的道,那就是一切皆離不開“數”。

《史記》說卜筮應當“擇賢”,然後以策演數。《龜策列傳》是這樣說的:“夫摓(feng)策定數,灼龜觀兆,變化無窮,是以則賢而用佔焉。”《日者列傳》則說:“今夫卜者,必法天地,象四時,順於仁義,分策定卦。”賢者可以作為卜者。賢者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仁義。卜筮或者說筮佔,必須“摓策定數”或者“分策定卦”。摓字乃與手相逢也。定數是為了定卦。定卦所用的工具為策,即一束竹簡也。具體的方法,《周易。繫辭傳》是這樣描述的: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die)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le)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成卦。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演數定卦可以分為三個大步驟:一是四營而成一變,二是三變成一爻,三是十八變成一卦。第一個大步驟又分為四個小步驟:一是分二象兩,此為一營;二是掛一象三,此為二營;三是揲四象四時,此為三營;四是歸奇象閏,此為四營。四營的具體方法:

一取五十根竹籤,去掉一根不用、象徵無極生太極;然後將四十九根竹籤大致中分到左右兩手中,此為太極生兩儀;

二左手握左策,右手從左策中取出一根(左手象天,右手象地,左策減一象徵天清地濁),掛在左手小指與無名指之間,右手握右策,如此象徵天地人三才;

三先將右手策放在一邊,以右手四根一數左手之策,餘數或為一,或為二,或為三,或為四,用力夾在左手無名指與中指之間;再用左手四根一數右手之策,餘數同於左手,用力夾在左手中指與食指之間;

四將掛一與左右手之餘數加在一起,和數成為第一變。兩手的餘數有四種結果:左手餘一,右手必為三;左手餘二,右手必為二;左手餘三,右手必餘一;左手餘四,右手也必為四。如此天地之餘數與象徵人的”一“數相加,所得之數不是“五”就是“九”,象徵一歲多出來的天數。四十九減去“五”或者“九”,所得之數按照“四營”的步驟開始第二變。

以上“四營”的步驟,《周易尙氏學》認為,“掛一”從右策中來。接下來“二變”與“三變”,尙氏的說法有些讓人懷疑。尙氏說:“四為奇(ji),八為偶”。(四數與八數,為左右手餘數的和。)似乎“四”與“八”如同“一”與“二”一樣。那麼如何“歸奇於扐”?扐字為用力抓緊的意思。第一變揲出的數為“五”或者“九”,揲字如同疊,是將樹木摞在一起的意思。到了第二變,並非是將“五”或者“九”歸於所餘之策中,而是將象徵人的“一”數歸於餘數之中。第一變的餘數為四十四或者四十,象徵新的天地之和數,再將象徵人的一數加入其中,可以第二變。

第二變經過重新的“四營”,餘策為四十,或者三十六,或者三十二。

第三變將上面餘數加一,再次“四營”,餘數為三十六,或者三十二,或者二十八,或者二十四。

將三變的結果除以四,得到九、八、七、六四個數中的一個。七與九為奇數,六與八為偶數。奇數屬陽,偶數屬陰。根據所謂的伏羲八卦方位,陽數主順,陰數主逆;七當為少陽,九當為老陽,八當為少陰,六當為老陰,如此或許就是“乾元用九”“坤元用六”的理論依據。“九為老陽,六為老陰”,尙氏的觀點與我的觀點一致。稱少者為不變爻,稱老者為當變爻,某爻變,未變之卦與已變之卦稱為某之某卦。未變之卦為貞卦,為事態的現狀,為因;已變之卦為悔卦,為事態的結果,為果。這也是萬物逃不離因果的由來。

第三個大步驟是將第一與第二個大步驟重複五次,即“五歲而再閏”。這樣經過四營十八變形成六爻的卦,這就是《史記》所謂的“分策定卦”。卦定之後,就可以從卦象的變化中分析事物的吉凶與否;方法是“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這就需要發揮占卜者的素質了。

筮佔的方法,“繫辭傳”已經說的比較明白。至於筮佔的儀式,到了南宋才被朱熹錄取進了他自己的《周易本義》,即“筮儀”。我們知道,卜筮是很神聖的事情,西周以來,不可能不存在具體的筮佔儀式。筮佔的儀式,《史記》說的比較籠統,為什麼到了朱熹時候才被傳播出來?我想跟歷史的因素脫不開關係。“筮儀”有形式主義的嫌疑,故弄玄虛已經不合時宜,戰國時不合時宜,漢時也不合適宜。自《周易》在士大夫之中開始傳播,真正的卜筮高手不在朝堂之上而是存在民間之中。民間講究實用,簡單才能實用。

“筮儀”是溝通天人的儀式。如要溝通天人,就要從“天”與“人”兩方面下手。天就是環境,需要清靜。至於人,無論是沐浴齋戒,還是修心養性,都是為了自身體虛心靜。靜極方能心有感動,心有感動才能預測將來。“筮儀”與其說是筮佔的儀式,不如說是刺激人體潛能的一種方法。至於竹籤,則是從先天之中尋找後天徵兆的媒介。與其形勢繁瑣,不如直接抓住本質所在。於是,乾脆將六十四卦所示的吉凶表達在六十四跟竹籤上,將之歸於一個竹筒之內,在潛心默拜之後,直接得到想要的結果。這種新的預測方法,多見於寺廟之中或者江湖之上。人的拜佛,其實就是拜己。所謂的誠心,誠就是恭敬,恭敬人才會約束自己的身體與意識,如此心虛才會著物,即有所感也。

在唐朝,發明出了一種集娛樂與實用一體的新的預測方法,那就是三枚銅錢法預測。需要占卜的人,雙手握住三枚銅錢,閉目默默禱告“誰誰誰,怎麼怎麼樣,請神靈示以吉凶”之類的言語,然後搖晃銅錢再撒出,一次撒出形成一爻,經過六次撒出得到六爻。最先得到的一爻為初爻,最後得到的為上爻。銅錢撒下,出現四種情況:一是兩面一背,二是兩背一面,三是全面,四是全背。面即正,帶字,為陰;背即反,不帶字,為陽。兩面一背為少陽,兩背一面為少陰,全背為老陽,全面為老陰。少陽記作一長橫,少陰記作兩短橫,老陽記作方口,老陰記作交叉。某爻變,看爻辭;爻不變,看卦辭。

老子云“萬物負陰而抱陽”,按說銅錢的正面當為陽,背面當為陰,如此面多背少為少陽、面少背多為少陰。如此與上面結果相同。全背為老陽、全面為老陰,老陽老陰,當為老而變陽變陰,方才說的過去。人是比較奇怪的動物,身體正面為陽北面為陰,可是人的手足卻是背面朝陽正面朝陰。人手與銅錢相握,可謂是後天舞動先天。

預測的方法,與時俱進。宋易的《梅花易數》幾乎到了無物不可佔的地步。至於按世應排六親夾雜諸神的六爻預測法,則是“引而伸之”的新發明新創造,同樣十分實用。欲學占卜,必學二邵;一邵乃宋之康節先生,二邵為當代之偉華先生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