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游泳最玄妙的事情:如何让孩子提高水感

熊爹老余/文

关于游泳最玄妙的事情:如何让孩子提高水感

任何运动门类,都有着自己神秘的体系,可以让外行们觉得神秘莫测,摸不着头脑。

游泳也不例外。比如,水感

水感是一种什么东东?

水——感——,我们经常听见这个词,而仅仅这个术语,就足够初学者产生敬畏之心。

关于游泳最玄妙的事情:如何让孩子提高水感

好了好了,别想多了,不是让你敬而远之,而是必须知难而上,继续努力

水感指人游泳时身体对水的感觉、适应能力以及在水中对身体的利用能力。

以前有观点认为,水感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天赋,水感往往只靠运动员先天素质形成。

因了这种思想的影响,很多人就不够有信心,总是逮着教练追问:孩子的水感好吗?

有没有天赋?我们练下去有得冠军的希望吗?

关于游泳最玄妙的事情:如何让孩子提高水感

当然,天赋对于任何运动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但是总是有一些运动员,以自己持续不断的努力打碎过一个又一个天花板,达到原先觉得无法企及的目标。

所以我们认为,水感的优劣固然与天赋有很大关系,但是通过有系统、有计划、科学的训练方式,孩子在协调能力、浮力、亲水性方面都会加强,这个时候,更好的水感,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关于游泳最玄妙的事情:如何让孩子提高水感

水感的定义

“水感”,是指人在水中游进时,随着身体姿势的变化,对水的特性懂得、感知和利用的能力。

也就是说:顺着水势借势而为,人的亲水性。

一位常年坚持游泳训练的优秀运动员,能感觉到水从身体周围流过的情况。

在游进时,水对手指尖、手掌、面部周围、躯干、脚都有特定的感觉,这种高度水准的水感,使运动员能自我判断游进

是否均匀、快速和省力。

比赛胜利那一刻的0.01秒,有时候就赢在“水感”上,你说不清道不明。

比如美国飞鱼菲尔普斯就干过这样的事情:

2008年奥运会100米蝶泳项目上以0.01秒优势

战胜了塞尔维亚运动员科瓦奇,获得冠军。

关于游泳最玄妙的事情:如何让孩子提高水感

水感的重要性

水感,看不见摸不着,却有着确定的规律,可以经过长期的游泳训练逐渐形成和完善。

游泳运动员的水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与运动员的技术情况、身体情况和训练情况相联系。

例如,初学者的水感很不敏锐,往往用了很大的力却游不动,甚至寸步难移,提高很慢。

又比如,如果运动员身体状况不好、水温太低,或处于极度疲劳的情况时,运动员会出现划不到水、摸水、蹬空等现象。

关于游泳最玄妙的事情:如何让孩子提高水感

水性&水感

很多人对于水感与水性的区分处于一种很模糊的状态,这里想告诉大家,水性和水感是不同的。

水性更强调的是呼吸熟练程度,偏技术层面

而水感指的是游泳者对水的综合理解、体会和感受,偏心理层面。

它是在游泳训练中逐渐产生和形成的在大脑里对水的直接感觉。

类似于音乐的“乐感”,语言的“语感”。

水感既可以是先天的禀赋,也可通过后天的训练获得。

经验表明,后天的实践及训练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水感”。

关于游泳最玄妙的事情:如何让孩子提高水感

如何提高水感

人体的表面布满了感应系统,这些感应系统的灵敏程度,决定着你对肢体动作的支配能力。

比如手指的动作就远远胜于脚趾的动作,但如果没有了手的人在经过训练之后往往能用脚趾代替手。

因而如果你经常在水里,身体表面的感应系统对于水的流动能够精准的把握,随之也就支配肢体做出相应的动作去追随它,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完成。

因此要想得到良好的水感,说到底就是要多接触水。

对于小孩子来说,培养水感是当务之急,越早越好。

比如,现在可以从零岁开始进行“婴儿游泳训练”。

去专业的游泳馆,让婴儿戴上特殊的游泳圈,漂浮在水上,可以很好地训练水感。

5、6岁正式学游泳前,可以让孩子多去游泳池玩水,去水滑梯、造浪池、大海边感受水的魅力,让孩子习惯在水里玩耍、呼吸吐纳,

无形中培养了良好的水感。

正式学游泳后,训练开始前和训练间歇时可适当安排些有益于培养水感的水中动作。

如水中倒立、水中滑行等,有的教练还会安排水中捡钱币、玩水球等趣味游戏,让孩子尽快爱上水。

这些动作可以有效培养人体在水中的感觉能力和对身体的控制力,逐渐养成良好的水感。

关于游泳最玄妙的事情:如何让孩子提高水感

高水准的水感

良好的协调能力必然在技术上有所反映。

协调性好的人,表现为手脚能够更好地协调运动,形成合力,更容易抱住水,很容易地形成正确的动作。

良好的“水感”有助于形成规范的动作,规范的动作也有助于对水形成较好的感知能力。

二者相辅相成,事半功倍。

一旦拥有高水准的水感,不仅平时训练提高很快,如鱼得水,也许,下一位赢了0.01秒的那个人,就是你了!

水感,就是这样一种微妙的感觉,是一种境界,是爱游泳的孩子梦寐以求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