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挺輕機槍,但沒有裝備部隊

1974年式7.62mm輕機槍由江西某兵工廠研製, 1974年通過設計定型。為了紀念它的誕生,革命老區井岡山人民給它起了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名字,那就是“井岡山輕機槍”。該槍誕生於“文革”這樣特殊的歷史時期,由於當時條件所限,存在許多不足,諸如生產質量不穩定;射擊時停發故障較多;零件壽命不夠;方向散佈較大。因而該槍沒有生產定型。雖然過早地“夭折”,但它仍具有自身值得一書的特點。

這是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挺輕機槍,但沒有裝備部隊

性能特點

(1) 自動原理採用導氣式

導氣裝置的氣體調節器有2個可縱向移動的位置,每個位置對應的氣室容積不同,並各有2個尺寸不同的氣孔,這樣,就有4個位置供選擇。根據不同的使用條件選擇合適的氣體調節氣位置,以獲得較好的射擊精度和各種使用條件下的機構動作可靠性。

(2) 閉鎖機構採用槍機偏轉式

該槍的閉鎖機構與53式7.62mm重機槍類同,只不過53式重機槍是向右偏轉,而74式輕機槍向左偏轉。這種閉鎖機構偏轉時沒有實際的迴轉軸,開閉鎖由機框上的開、閉鎖工作面與槍機上相應的工作面相互作用來完成。

這是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挺輕機槍,但沒有裝備部隊

(3) 供彈機構採用彈鼓式

該槍最大的特點是取消了56-1式7.62mm輕機槍的彈鏈供彈方式,而採用以蝸線彈簧為動力的彈鼓供彈。所示,蝸線彈簧裝在彈鼓底部的簧座內,其內圈卡在彈鼓心軸的槽內;在彈鼓底部固定有由玻璃鋼製成的槍彈導軌,心軸上裝有撥輪,撥輪上有棘齒,與卡在心軸槽內的棘爪相聯繫;心軸上端的螺紋上裝有旋手柄,旋手柄下面有撥輪蓋壓住撥輪;用旋手柄轉心軸就可使蝸線彈簧卷緊,並通過棘爪將簧力傳給撥輪,以帶動槍彈在導軌內移動,使最前一發槍彈上升到進彈口,以備槍機推彈入膛。

這種彈鼓裝彈很方便,打開彈鼓蓋,按彈尖向下把槍彈擺放在撥輪各齒間的空位裡,並使彈尖放在導軌內,然後蓋上彈鼓蓋,將彈簧旋緊即可。

(4) 膛口裝置

該槍採用兩級膨脹腔的消焰器,它除起消焰作用外,還有一定的彈著點糾偏作用。

(5) 其他機構

其他機構如發射機構、瞄準裝置等均與56-1式7.62mm輕機槍相同。

點評

(1) 該槍最大的特點是採用了以蝸線彈簧為動力的彈鼓供彈,該彈鼓屬我國獨創,別具一格。這不僅簡化了全槍結構,而且為以後輕機槍的彈鼓設計開闢了一條新的思路。

(2) 該槍最主要的優點是質量輕,包括附件在內比56-1式輕機槍不含附件還要輕1.5kg,所以,火力機動性好。

這是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挺輕機槍,但沒有裝備部隊

(3) 該槍最大的遺憾是生產質量不穩定,頂彈、卡彈、卡殼、空膛等故障多,拉殼鉤、退殼挺、活塞筒易破損,彈鼓內零件壽命低,冷、熱槍的平均彈著點偏移較大,因而該槍沒有生產定型,更沒有裝備部隊,只作為技術儲備而入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