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將溥儀逼至退位,真實的袁世凱到底怎麼樣,答案會令人遺憾

對於袁世凱這個人,書上大多都是對他貶義的評價,例如他是落後思想的典型,開歷史倒車的罪人,賣國求榮的偽君子。反正書上的都是對他不好的評價,從個人的品行偽善上升到對民族存亡的惡劣影響。但近期卻有些人在網上做出了另一種評價。有些人對袁世凱的評價更好,甚至此敬佩的態度。說袁世凱是民國時期最有魄力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家,說袁世凱才是真正推翻清政府的最後一根有力的稻草。截然不同的評價好像是說兩個人一樣。

能將溥儀逼至退位,真實的袁世凱到底怎麼樣,答案會令人遺憾

書上和網上眾說紛紜,那麼袁世凱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這是百度百科給袁的評價

袁世凱(1859年—1916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

1,十三四歲時,袁世凱就曾作詩表露出亡清之志

13歲時,袁世凱曾霸氣外露地寫成一聯道:“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由此不難看出,袁世凱絕非池中之物。而到了十四歲,膽兒更大了,“我欲向天張巨口,一口吞盡胡天驕!”,“胡天”一語,矛頭直接指向了滿清王朝。幸好此時已過文字獄入罪的高峰期,否則單憑這兩句,便足以讓袁世凱株連九族。

2、袁世凱愛兵如子,但對抽鴉片的兵痞見一個殺一個

袁世凱早年就對鴉片深惡痛絕,在朝鮮統兵時,手下抽鴉片的士兵凡被發現強令戒毒,再犯者格殺勿論。

然而平時對士兵的伙食日用,袁世凱非常重視,下令必須充分供給。遇有生病的,不顧傳染與否,都攜藥探視。夜間巡營,見有在外露宿者,即招呼其入室休息。陣亡者,必視殮祭奠;負傷者,必監督救治。

3、袁世凱在朝鮮對抗日本人,險些被地雷炸死

1884年,朝鮮發生甲申政變,親日派在日本駐朝使臣竹添的暗中策動下,殺進王宮企圖挾持國王發動政變。此時在朝統兵的袁世凱當機立斷,身先士卒率兵攻打王宮,一個地雷距他不過十步遠的地方爆炸,將他震翻在地,險些喪命。最終,日本人的政變陰謀因袁世凱果斷進攻而未能得手。

4、為了推進改革,袁世凱險些被攝政王載灃一怒之下開槍打死

清末政改,袁世凱是最重要的實際推動者。為了不使變革流於表面,袁世凱不惜與當權滿清勳貴公開決裂。一次在朗潤園的高層會議,袁世凱與攝政王載灃就“責任內閣的建立和軍機處的存廢”當場吵得面紅耳赤,兩人互不相讓,載灃一怒之下甚至掏出手槍作勢便要打死袁世凱。

5、袁世凱是近代教育之父

廢科舉始作俑者且首席功臣是袁世凱,由他主持撰寫的《請遞減科舉專注學校折》中,他大聲疾呼:“如果十年後再廢,人才無法急切造就,則又要二十年才能見效。強鄰環伺,如何能等?”並未已受新式教育者安排好了出路,如大學堂畢業的,給進士功名,高等學堂畢業的,給舉人功名,等等。

能將溥儀逼至退位,真實的袁世凱到底怎麼樣,答案會令人遺憾

6、袁世凱和日本人逐字逐句地力爭“二十一條”,保住了大部分的主權

1915年,日本乘中國衰弱,列強忙於一戰之時,提出了企圖納入其保護國的“二十一條”,此時袁世凱深知如日本強行出兵中國絕對無力抵抗,於是從1915年2月2日到5月7日,歷時105天,袁世凱就“二十一條”與日方代表大隈重信逐句逐字力爭,殫精竭慮,終於耗到了美國出面干涉,日本迫於壓力,最終將威脅中國主權的條款幾乎全部放棄。胡適稱:“二十條,是弱國外交的勝利。”

7、宋教仁遇刺臨死前的遺囑,將立憲大業託付袁世凱

1913年3月20日22時45分,宋教仁被槍手暗殺於上海火車站,臨終前,趁神志尚清,宋教仁掙扎著口述了兩句給袁世凱的遺囑:“伏冀大總統開誠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權,捭國家得確定不拔之憲法,則仁雖死之日,猶生之年。臨死哀言,尚祈見納。”希望袁世凱能夠竭力保障民權,自己則雖死猶生。

能將溥儀逼至退位,真實的袁世凱到底怎麼樣,答案會令人遺憾

8、袁世凱是整個民國,最善待知識分子,對穩定統治最為有力

1912年冬天的一個早上,剛剛升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一科科長的魯迅在教育總長範源濂的帶領下進見大總統袁世凱。

進見持續的時間很短,周樹人一生也只見過袁世凱這一面。一向刻薄的他後來評價道:“整個民國期間,只有袁世凱略知怎樣對待知識分子,對穩定統治最為有力。”

1912年3月10日下午3時,袁世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9、袁世凱臨終遺言:“他害了我。”

1916年6月6日上午10時,五十八歲的袁世凱結束了他複雜的一生。臨終前,以手指天的袁世凱,最後的遺言是“他害了我”。至於“他”到底是袁克定還是楊度,抑或另有所指,則永遠無人知曉了。

個人覺得,袁世凱最大的錯誤就在於對形勢的錯誤判斷,認識不到封建帝制在中國已經無法再得人心,他親手終結了腐朽清王朝,可以是民國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一生功績毀於稱帝,即便是如今,人們對已然陌生的稱帝行為仍然無法接受。這也使得他成為近代最具爭議的人之一

ps:本文結束,崢嶸君剛剛起步,有些觀點不是很準確,歡迎評論互動,一起相互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