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郑志明:区块链3.0时代将走向社会治理

在10月9日-10日举办的2018可信区块链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发表了题为《区块链技术与发展》的演讲。他表示,建立我们国家的国家主权区块链基础平台迫在眉睫。


中科院郑志明:区块链3.0时代将走向社会治理


“相比之下,国外以区块链基础技术平台或者操作系统的研发为主,国内以区块链应用开发为主。”郑志明院士在分享对区块链的理解时指出,基于区块链的经济运行和社会治理架构的生态特征包括:开放共识、分布式和去信任、隐私和监管、智能合约。

同时,区块链使用需满足六个条件:即生产关系、多方交互性、可信性、去中介性、原子性与隐私性。

此外,他还指出,目前区块链技术正进入2.0到3.0的过渡时代。并且,2.0时代以是智能合约为典型特征,而3.0时代是以社会治理体系为典型特征。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下一代区块链底层技术的核心是三元平衡寻优问题。

以下内容由核财经APP根据现场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今天我做一个关于《区块链技术与发展》的报告。

区块链本质上是期望通过分布式的方法来建立可信的机制,企图通过这样一种机制的建立,能够重新建立社会信任的关系。

这样的信任模式可以从人和人之间传统的信任模式转化为对机器的信任模式,价值的转移渠道从目前依赖中介的高成本的通道,转变为基于区块链的低成本的安全通道。另外,社会治理模式,从传统的信息技术辅助模式转化为基于规则的法治模式。同时,也可以实现行业基础可信环境的建立,实现个人和机构的商业、社会信用数据的跨行业融合。

实际上,从互联网建立信息互联以来,信息通信发展大概经过这么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互联网时代建立了信息的互联关系,通过这种移动互联,我们建立了人人互联的关系;第二阶段是现在我们谈的5G、物联网等,实际上是建立了万物互联。信息、人、物都建立以后,就更方便实现价值的互联。

前面的互联是数字经济和社会治理的1.0时代,后面价值的互联是2.0时代。而互联的2.0时代,最核心的通道是信任以及信任是否在低成本下运行。

我举一个的例子,美国经济学家埃尔文·费雪,其定价理论主要是指商业价值和流动货币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调整社会生产关系,来优化生产关系,做好以后价值流转快,提高了货币的流转速度。

区块链是一种链式结构,通过它来验证和存储数据,通过分布式的方式,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通过密码的方法来保证数据的传输和访问的安全;通过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这就是区块链。

区块链可以看成一个实体账本,一个区块相当于一个账本的一页,这里面记载的信息就是这一页上面交易的内容,按照时间的顺序,把一页页账本钉起来形成一个账本。

现在的难点是块,还有连接方式,区块链就是那个块和那个连接。

一开始大家都从公有链的角度来讲,现在还有私有链、联盟链。在这里,我特别希望讲的是分布式,我觉得分布式比去中心化更能诠释区块链与产业的结合。因为,在目前的环境中,去中心化是不现实的。

总体来讲,基于区块链的经济运行和社会治理架构,它的生态特征有以下四点:

第一,开放共识。希望共同来维护数据安全,保证它的不可篡改形成。

第二,分布式和去信任。现阶段的分布式还是去物理设备的中心化,并不等于去管理的中心化,没有一个社会经济组织里面是没有介入管理的。去信任,传统的人之间的信任转化为对机器信任。

第三,隐私和监管。数据本身不存放在第三方平台,加密存放在区块链上,实现隐私保护和授权共享。区块链的运行规则中,数据对授权节点是公开透明的,通过区块链技术非常有利于对数字的穿透式监管。

第四,智能合约。基于区块链合约规则的法治,顶层治理节点来制定智能合约,智能合约中,合约就是规则。如果顶层治理节点来制定智能合约,合约就形成了运行的规则或者法律,可以自上而下100%的按照规则来治理国家、社会、经济,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情况的发生。

那么,构建下一代价值互联网,从需求角度来讲,金融、医疗等都可以看到区块链的应用;从市场应用来看,区块链也逐步快速的能够成为一种市场的工具,主要的作用是帮助社会来削减平台的成本,让中间机构成为过去;从底层技术来讲,有望成为数据记录、数据传播和数据存储管理模式的转型;从社会结构来看,区块链技术有望将法律与经济融为一体,颠覆原有社会的监管和治理模式。

究竟什么领域适合区块链技术呢?从我现在的理解来看大概六个领域:

第一,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应用场景是够需要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进而提升生产力。

第二,多方交互。数据由业务参与多方共同记录。

第三,可信性。可信性需要在参与多方之间建立信任,并且通过分布式冗余方式存储多方行为记录,从而实现数据客观“可信”。

第四,去中介性。不需要通过参与一个或多个中介实现业务撮合,并会因降低成本和复杂性。

第五,原子性。区块链降低了数据的原子性,不是人为而是基于基础架构来控制这种不可逆性。

第六,隐私性。用户有隐私保护需求的场景。

目前区块链技术正进入2.0到3.0的过渡时代。并且,1.0以数字货币为典型特征,2.0时代以是智能合约为典型特征,而3.0时代是以社会治理体系为典型特征。

区块链从科学和技术角度来讲,它实际上就是解决“三元悖论”,即可扩展性、分布式和安全性。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下一代区块链底层技术的核心是三元平衡寻优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底层架构是不好做的。大概来讲,可扩展性涉及到性能、分布式共识、安全性,如果把它再打开一点,它是全系统寻优,这是个复杂系统而且是全局问题,并不是某一块问题,所以难在这个地方。打开以后,涉及到很多技术,比如很多数学、安全、计算机信息这些科学领域,通过这些来寻优,是做底层架构的基础。

相比之下,现在国内外关于区块链都在忙活什么呢?国外以区块链基础技术平台或者操作系统的研发为主,国内以区块链应用开发为主。要注意,一个是研发而一个是开发,所以,建立我们国家的国家主权区块链基础平台迫在眉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