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城墙:还剩下几段?

提起“城墙”,大家都会想到西安保存完好的城墙。在明清时期,中国绝大多数的城市,都修建着一圈的城墙。可惜,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墙基本被拆除。但是,在一些城市的某个角落,或许还能看到几段城墙的踪迹——

渭南城墙:还剩下几段?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作为关中东部最重要的城市,渭南处于西安和潼关之间,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从隋大业九年(613)开始,这里就修筑有宏大的城池,元、明、清等朝代均有大规模的扩建,逐渐形成设施完备的渭南城墙体系。

2018年9月,我们对渭南老城进行调查,首先就是寻找遗留下来的城墙。在临渭区博物馆员工帮助中,以及当地老居民的指点之下,我们在渭南老城里陆续看到几段遗留下来的城墙遗址。

1、北城墙残段

9月14日,在渭南军分区内,调查北门和鼓楼之际,我们无意中看到一段残存的北城墙遗迹。它位于院内加油站的北侧,东西残长约20余米,南北残宽约4米,残高约3-4米,上面杂草丛生,周围砖墙包裹,很难一睹全貌。

渭南城墙:还剩下几段?

2、东南城角

进入西北林机厂内,在南面的道路尽头,有一处汽车维修中心。据说,这里就是渭城的东南角,依然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夯土墙体,残高约10米,顶宽约5米,底宽约10米。这段城墙借助地形而建,紧邻城外沟壑,显得高大宏伟。

渭南城墙:还剩下几段?

渭南城墙:还剩下几段?

3、“炮台”遗址

在宽阔的华山大街北侧,有一座简陋的城东加油站,这里紧邻渭南城墙东南角,矗立着一处高大的夯土墙体。据说,它原本呈封闭状,形似“瓮城”的布局,与渭南城墙是什么关系呢?

渭南城墙:还剩下几段?

光绪二十年,渭南知县樊增祥发见县城东南角为险峻之地,指出其“逼近东原,上原以望,城在釜底,同治年间,发逆破城,以其县踞东原也”。经过上级同意后,他在渭南城东南角塬上,修筑二座炮台,互为犄角之势,护卫渭南县城。

这段墙体东西残长约40米,地表残高达6米,顶部残宽约3米,地表残宽约5米。如今,站在这段墙体的旁边,渭南老城的全貌尽收眼底。根据这段墙体的形制结构,以及具体位置,结合史料记载,初步推测它可能就是曾经的炮台遗址。

渭南城墙:还剩下几段?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元帅阔廊将渭南城向东开拓二百三十五步;嘉靖三十四年(1556),关中发生大地震,渭南的城墙和城门倒塌。隆庆三年(1569)八月,在知县梁许的组织下,渭南开始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池改造工程。重修之后的渭南城墙,高约三丈,底宽四丈,顶宽两丈,雄伟险固,屹然关中之巨防也。

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西征时,破坏渭南城墙。光绪六年(1880),知县陶森林集资补修。知县黄传绅修补损毁城墙的城垛,并用砖保护起来,补修长度一千三百四十丈。其中,炮楼、奎星楼和四城门楼所需款项,皆由官绅捐助集资。

清朝灭亡,民国以来,没人专门去维护渭南城墙。1949年5月,渭南解放后,老城东、西两面城墙门楼,倾斜裂缝,影响交通,被先后拆除了。随后,城墙年久失修,严重危及安全,也逐渐被拆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