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每一种方言都带有一个地区的记忆,方言的消失就意味一个地区记忆的消失。我们能读到的不仅仅是我们父辈一代的回忆,还是对粤语方言文化的传承和粤港两地历史文化的承载。希望这些老广潮语能够得到重视,代代相传,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去了解、去运用。

文 / 木木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前段时间开播的真人秀节目

《幸福三重奏》,几乎每期节目一播出,就有话题上了微博热搜,而在三对夫妻中,跨国夫妻福原爱和江宏杰格外引人注意,在节目中圈粉无数。

福原爱大家或许都不陌生,在此之前,她就曾因一口东北腔而被全国人民所熟知。但是嫁到台湾之后,她的东北腔貌似被台湾腔给带跑了。之前的一期节目中,王楠和福原爱的教练汤媛媛到访,直言“你最近这个味儿有点跑偏了,我们一会儿再给你正一正,给你捋一捋。”东北福原爱又再度上线。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众所周知,中国地大物博、幅员广阔。说到中国的方言,也是神奇多样,天差地别。光是划分区域,就已经分了八大方言区,更别说这些地区细分出来的方言。这些口音的差异,足以让你明白“鸡同鸭讲”的感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你讲温州话,我讲广州话。

普通话的“我喜欢你”,不同的方言就有不同的诠释。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然而,尽管“十里不同音”的方言十分不利于地区之间的人际交流,作为区别一个地区最直观的特征,方言有着普通话难以企及的重要性。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著名主持人汪涵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可以让你走得更方便,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要忘记你从哪里出发,普通话让你交流极其顺畅,而方言让你感受到无限的温暖。

对于很多漂泊他乡的人来说,每当耳熟的方言响起,就会倍感熟悉,亲近感不由而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方言是一个地区文化的体现,带着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

每一个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从小学习英语、普通话,将英语、普通话的学习视为理所当然,却往往会忽视与自己生活的这个地区水乳交融的方言。

但事实上,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方言承载着一个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文化信息,在你说出的每一个词汇、每一句话语中,可能都带有流传百年的历史典故,或是与当地特有的风俗人情有关,或是由

当时的奇闻趣事衍化而来,或是由戏曲中延伸出来……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比如四川方言中的“打牙祭”这个俗语就与古时军旅文化有关。在古代,将帅的营帐前,往往立有一根饰以象牙的大旗,叫作“牙旗”。每月初二、十六都要宰杀牲畜来祭牙旗,称为“牙祭”。而祭牙旗的牲畜肉,又称牙祭肉,不可白白扔掉,往往是将士们分而食之,称为“吃牙祭肉”,后来四川人就俗称“吃肉”为“打牙祭”。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而俗语“打假叉”就是与在川剧中延伸出来的,意思是说假话,做假事。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北京方言中的俗语中形容人磨蹭的“泡蘑菇”据说来源于当地吃蘑菇的方式;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上海话中的“别苗头”一词,最初是用来形容农民用来比谁家庄稼长得好,后用来表示攀比。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看了这些例子,是不是觉得方言也是博大精深?被誉为“文化活化石”的方言,字里行间都带着历史的气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作为中国难懂的方言之一,粤语方言当中也藏着许多历史悠久、有特别来历的俗语。

粤语方言中的俗语“湿柴”,意思是不值钱。它是源于内战时银纸不值钱的通胀时代,国币贬值买不了东西,就像湿了的柴烧不着。与古时军旅文化有关的“祭旗”是指杀鸡敬候,找替死鬼的意思。

除了这些,“啱桥”“呢镬杰”“唔使问阿桂”之类的地道粤语俗语,你又知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和来源呢?

啱桥 → 确认过眼神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呢镬杰 → 凉凉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唔使问阿桂 → 事情清楚明白,不问可知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香港著名作家苏万兴先生的《老饼潮语》中就收录了许多粤语俗语,同时亦在书中为大家一一道尽这些俗语的意思和来源。

《老饼潮语》系列书籍出版时就在香港当地受到了热捧,广东大音音像出版社特地将《老饼潮语》系列中的《讲开有段古——老饼潮语Ⅰ》《讲开有段古——老饼潮语Ⅱ》引进内地,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粤语俗语。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243个盏鬼潮语

两本书中收集了243条流行于粤港两地的潮语和潮语背后的故事,它们可以划分为10个主题,分别是:盏鬼历史、打工辛酸、情比金坚、啜核俗语、茶余饭后、粤曲大戏、招积饮食、江湖暗语、风俗禁忌和舶来文化。这些鲜明的主题划分,方便读者快速地了解这些潮语的类型。

​有趣的配图

在书中,除了有这些粤语俗语详尽的意思和来源介绍,还配有生动有趣的插图,让你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这个俗语的使用方式。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标准地道的粤语口音主播进行有声录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的资深粤语主播陈健光先生为我们录制语音,他的粤语读音标准,嗓音独特,让这些赞鬼的粤文化更加生动、传神。我们听着这些语音仿佛置身于粤语的海洋当中,从另一个角度感受这些奇妙的语言。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这些在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流行语于粤港两地的俗语,有的反应了当时社会现象,有的是过去中原文化的传承,有的源于古代神话、人物……很多在60、70或者80年代成长起来的粤港人,对于这些俗语肯定不陌生。不过大部分的人可能会知道这些粤语俗语的含义,但对它们的具体由来大概就一知半解了。看完《老饼潮语》,你就能了解到那些曾经从你口中说出的俗语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噶哈呢丨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混,不懂一两句方言怎么行

而对于年轻的一代人来说,可能很少接触到这类的粤语俗语,更多时候网络流行语会比较贴合他们的口味,但实际上,这些粤语俗语一定程度上就是父辈一代人的流行语。翻开这本书,我们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幅记录了父辈、祖辈生活的画卷,这不仅是给我们父辈带来一些生活回忆,也是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父辈以前的生活,增进家人间的感情

每一种方言都带有一个地区的记忆,方言的消失就意味一个地区记忆的消失。看这本书,我们能收获的不仅是父辈一代人的回忆,更是对粤语方言文化的传承。这些粤语俗语承载着很多关于粤港两地的历史文化,当我们不再使用这些俗语时,那些历史文化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这不得不说是粤语方言文化的损失。希望这些粤语俗语能够得到重视,代代相传,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去了解、去运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