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在假裝定投?

有多少人,在假裝定投?

注:以上表述均為違規宣傳用語,僅作示例之用,不代表我們的觀點

面對滿屏的宣傳,

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定投大軍:

天天關燈吃麵的股民老王開始了定投,

P2P踩雷的程序猿小李開始了定投,

想抄底的金融民工阿杜也開始了定投

……

不過,矯情一點說,

他們都是在“假裝”定投。

Why?

往下看:

有多少人,在假裝定投?

“炒股要抓牛股,定投也要選牛基。”

這是老王的信條。

炒股的時候就愛追漲停的他,

隔段時間就會拉出基金業績排行榜,

看看他定投的那隻還是不是排在前面。

如果不是,

就果斷換掉。

半年之內,

老王已經換了5只定投基金。

老王把炒股時追漲殺跌的那一套操作

又搬到了定投上,結果可想而知。

且不說過去的業績無法代表未來,

之前我們也講過,

通常意義上的績優基金,

不一定是定投好基金。

舉個栗子。

假設在5個月的時間裡,

大盤走出微笑曲線,

基金A、B、C的淨值走勢是這樣的:

有多少人,在假裝定投?

上圖基金A、B、C的淨值表現均非真實數據,僅為說明示意所用

基金A無視市場波動,

淨值平穩增長,

被投資者視作績優基金

基金B淨值跟隨市場波動;

基金C在大部分時間跑輸指數,

被投資者視作爛基金

大部分人應該會選擇基金A做定投,

可能沒有人會選擇基金C。

然而,如果每個月定投1000元,它們的定投收益是這樣的:

有多少人,在假裝定投?

本數據依據上述淨值圖計算

其實定投選一隻指數基金,

長期堅持就好。

頻繁更換定投基金的老王,

在假裝定投。

有多少人,在假裝定投?

有多少人,在假裝定投?

以前,程序猿小李把錢

都放在P2P裡。

大家都知道,

這半年P2P攤上事兒了。

小李也踩了一個雷,

雖然損失不多,

但謹慎的他還是把P2P拉黑了。

P2P不行,還有啥投資理財靠譜呢?

他選了一隻指數基金開始定投。

遇到今年A股這行情,虧損是難免的。

不過小李可不管這些,

虧了錢?撤!

“止損永遠是對的,哪怕事後看是錯的。”

小李停止了定投,

順帶贖回了所有份額。

定投也被他拉入了黑名單。

絕大多數人都是因為賺錢了,

才有堅持定投的動力;

而事實上,

定投長時間不賺錢甚至虧錢,

才能以較低的成本,

買到更多的份額,讓收益更高。

(參見前面基金A和基金C的例子)

這是一個定投的悖論,

好多人倒在這個悖論前,

帶著虧錢的怨念,與定投分道揚鑣…

小李承受不了虧損,

定投其實並不適合他。

虧損時停止定投的小李,

在假裝定投。

有多少人,在假裝定投?

有多少人,在假裝定投?

貿易戰疊加去槓桿,

大盤從3587點一路暴跌,

抄底的聲音逐漸多了起來。

阿杜的抄底之旅,

是從大盤跌破3000點開始的。

雖然覺得大盤差不多跌到位了,

但身為金融民工,

他知道熊市不言底,因此,

他制定了一個定投抄底計劃:

把20萬分成20份,

大盤每創新低,就定投1萬。

這20萬是他準備用來買車的。

沒想到,

大盤在一片“抄底”的聲音中屢創新低,

2900、2800、2700…

A股的底尚不知在何方,

而阿杜的“子彈”已經打完了。

看著跌跌不休的股市,他悔不當初。

買車的計劃,不知何時才能實現。

定投是長期投資,

最好是用未來的現金流入,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

就是每月的工資收入的一部分。

這樣做好處有二:

可以保證定投的長期可持續;

即使出現虧損,對生活沒有影響,

心理負擔小,更易堅持。

用短期資金來定投、

每天被股市行情折磨的阿杜,

在假裝定投。

有多少人,在假裝定投?

以上人物與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歡迎對號入座。

有多少人,在假裝定投?

“指數基金,長期資金,堅持扣款,目標止盈。”

真正的定投是一種簡單省心的投資方式,所以適合多數人。

但很多人覺得定投太簡單了,非要給定投“加點料”,把事情弄得複雜了,導致定投難以堅持。

假裝定投的背後,是人性的貪婪、短視、盲目自信…

“欲成非凡之功,未必需做非凡之事。” 順著簡單的事物規律走下去,就會有幸福感的投資,幸福感的生活。

投資根本就沒有終極秘訣,只有最偉大的簡潔。

——約翰·博格(指數基金之父)

本文首發自公眾號小基快跑(xiaojikuaipao20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