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福清│園林風情篇: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

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東張鎮三星村西南,其前身系靈石國有林場,創辦於1957年,1992年經林業部批准,建立靈石山森林公園,2001年更名為福建省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

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靈石山距福州市區63公里,距福廈公路16公里,公園總面積2275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3.4%。公園內規劃有十大景區,百處景點,以其茂密的森林、優美的風景、清新的空氣和悠久的佛教文化而聞名遐邇。

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公園有天然原始林近萬畝,其中連片的有8600畝,多為闊葉林。現有樹木一千多種,其中有國家級珍貴樹木桫欏樹、銀杏樹、金錢松、三尖杉、福建柏、香樟等,引人注目的是靈石寺前的21株千年古樹,有重陽木和榕樹。

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有“林茂、山雄、水秀、石怪、樹奇、峰險、壑幽”的特色,堪稱福建沿海的一顆綠色明珠。峻峭的山勢形成各種自然勝景,園內有九疊峰、留雪峰、報雨峰、大金峰、小金峰、香爐峰、彌勒峰、將軍山、佛座山等九大山峰。

靈石山因有3處傳說中靈驗的石頭而得名,充滿了神秘的色彩。一為蝴蝶溪旁的一對雌雄石,兩石有靈性,晝分夜合,故稱靈石,現雌石上還保留著朱熹題刻的“靈石山”3字,雄石則在1972年當地建水庫時被毀。尚有一處靈石為報雨峰上的通天石。相傳久旱時,石頭若發出呼嘯般的濤聲,則有大雨降臨;而久雨之後,天將晴,會發出同樣的聲響。據說,在春夏之交,這現象至今尚有靈驗。另有一處靈石叫“香石”,是一塊巨大的岩石,四米見方,中間有裂縫,石上長滿青苔,以手觸摸之,則有一縷清香,經久不散。朱熹詩中的“靈石香沾碧蘚斑”之句,說的就是此香石。

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靈石山野生動物眾多,主要有小山羊、麂、野豬、蘇門羚、大蜺、畫眉、雉雞、斑鳩、鷓鴣、白鷳等70多種,這些獸禽出沒山間,構成一幅與人共生存的和諧畫面。

靈石寺坐落於磅礴百餘里、峰巒九疊的主峰芙蓉峰下,是福清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佛教活動場所。寺院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建於唐大中元年(847年),初為庵,唐大中四年創建名為“翠石院”精舍。歷代均有修繕。1984年、1987年曾兩度大修,才有瞭如今的規模。

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寺院以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為中軸線,兩旁為寬敞的迴廊,伽藍殿、鐘鼓樓、禪房等構成一組規模宏大的建築群。

寺背依九疊峰,每重山峰都覆蓋著綠色叢林,遠望如朵朵芙蓉,人稱“九疊芙蓉”。從第一峰下一石縫迸出的清泉,清洌甘甜,久旱不涸,人稱“九疊泉”。九疊泉容納了許多山澗小溪,匯成了橫貫靈石山風景區的“蝴蝶溪”。

靈石山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靈石山志》收錄歷代名家詩詞370多首,南宋理學家朱熹曾3次到此遊覽,明內閣首輔葉向高等文人名士也留下許多寶貴詩文和題刻,為山林增色不少。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憑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秀美的山水風光,輔以悠久的人文古蹟,形成一個功能齊全、環境恬靜、景色瑰麗的旅遊、度假、避暑勝地。

此外,山中還有:

【蝴蝶溪】是靈石山最大的溪流,雨季來時,九峰八澗的溪流匯合於此,曲折迂迴,最後注入東張水庫。每年春夏之交,氣溫上升,野花怒放,時有成千上萬蝴蝶飄然而至,或低飛,或高翔,與林木山石溪流一起組成一幅奇美的山間野趣圖,故以名為“蝴蝶溪”。

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蟠桃石】在靈山森林公園大門口處,有巨石高約4米,酷似一隻巨大無朋的蟠桃,立於山道上。

【“福”字石】在靈石山蟠桃石下方,有巨石一塊,上鐫一個大“福”字,據云是清道光年間邑人翁飛雲所題。上方又有馬逢周、林鏣郎題“靈石為全閩福地,佳景不可勝計,刻此一字,足括全勝,而書法精工,而肌骨相稱,詢與山石之靈永垂不朽”。

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丁當橋】又名玲瓏橋,靈源橋,為27孔石樑橋,兩塊石樑上鋪設許多石板,行之頻發丁當之聲,故名。橋於字政和三年(1113)由靈石寺僧正覺大師倡建,立有建橋駢證。清康熙29年(1690)重建,僅留單面,遺此留存。

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