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东张镇三星村西南,其前身系灵石国有林场,创办于1957年,1992年经林业部批准,建立灵石山森林公园,2001年更名为福建省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灵石山距福州市区63公里,距福厦公路16公里,公园总面积227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3.4%。公园内规划有十大景区,百处景点,以其茂密的森林、优美的风景、清新的空气和悠久的佛教文化而闻名遐迩。

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有天然原始林近万亩,其中连片的有8600亩,多为阔叶林。现有树木一千多种,其中有国家级珍贵树木桫椤树、银杏树、金钱松、三尖杉、福建柏、香樟等,引人注目的是灵石寺前的21株千年古树,有重阳木和榕树。

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有“林茂、山雄、水秀、石怪、树奇、峰险、壑幽”的特色,堪称福建沿海的一颗绿色明珠。峻峭的山势形成各种自然胜景,园内有九叠峰、留雪峰、报雨峰、大金峰、小金峰、香炉峰、弥勒峰、将军山、佛座山等九大山峰。

灵石山因有3处传说中灵验的石头而得名,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一为蝴蝶溪旁的一对雌雄石,两石有灵性,昼分夜合,故称灵石,现雌石上还保留着朱熹题刻的“灵石山”3字,雄石则在1972年当地建水库时被毁。尚有一处灵石为报雨峰上的通天石。相传久旱时,石头若发出呼啸般的涛声,则有大雨降临;而久雨之后,天将晴,会发出同样的声响。据说,在春夏之交,这现象至今尚有灵验。另有一处灵石叫“香石”,是一块巨大的岩石,四米见方,中间有裂缝,石上长满青苔,以手触摸之,则有一缕清香,经久不散。朱熹诗中的“灵石香沾碧藓斑”之句,说的就是此香石。

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灵石山野生动物众多,主要有小山羊、麂、野猪、苏门羚、大蜺、画眉、雉鸡、斑鸠、鹧鸪、白鹇等70多种,这些兽禽出没山间,构成一幅与人共生存的和谐画面。

灵石寺坐落于磅礴百余里、峰峦九叠的主峰芙蓉峰下,是福清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佛教活动场所。寺院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建于唐大中元年(847年),初为庵,唐大中四年创建名为“翠石院”精舍。历代均有修缮。1984年、1987年曾两度大修,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寺院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中轴线,两旁为宽敞的回廊,伽蓝殿、钟鼓楼、禅房等构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寺背依九叠峰,每重山峰都覆盖着绿色丛林,远望如朵朵芙蓉,人称“九叠芙蓉”。从第一峰下一石缝迸出的清泉,清洌甘甜,久旱不涸,人称“九叠泉”。九叠泉容纳了许多山涧小溪,汇成了横贯灵石山风景区的“蝴蝶溪”。

灵石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灵石山志》收录历代名家诗词370多首,南宋理学家朱熹曾3次到此游览,明内阁首辅叶向高等文人名士也留下许多宝贵诗文和题刻,为山林增色不少。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凭借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秀美的山水风光,辅以悠久的人文古迹,形成一个功能齐全、环境恬静、景色瑰丽的旅游、度假、避暑胜地。

此外,山中还有:

【蝴蝶溪】是灵石山最大的溪流,雨季来时,九峰八涧的溪流汇合于此,曲折迂回,最后注入东张水库。每年春夏之交,气温上升,野花怒放,时有成千上万蝴蝶飘然而至,或低飞,或高翔,与林木山石溪流一起组成一幅奇美的山间野趣图,故以名为“蝴蝶溪”。

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蟠桃石】在灵山森林公园大门口处,有巨石高约4米,酷似一只巨大无朋的蟠桃,立于山道上。

【“福”字石】在灵石山蟠桃石下方,有巨石一块,上镌一个大“福”字,据云是清道光年间邑人翁飞云所题。上方又有马逢周、林鏣郎题“灵石为全闽福地,佳景不可胜计,刻此一字,足括全胜,而书法精工,而肌骨相称,询与山石之灵永垂不朽”。

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丁当桥】又名玲珑桥,灵源桥,为27孔石梁桥,两块石梁上铺设许多石板,行之频发丁当之声,故名。桥于字政和三年(1113)由灵石寺僧正觉大师倡建,立有建桥骈证。清康熙29年(1690)重建,仅留单面,遗此留存。

山水福清│园林风情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