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老人崔金才:歌声唱出家乡美!

“离别三十年呐,回黄骅看一看。破旧的渔村寻不见呐,朔黄铁路把码头连呐。大港昂首带笑脸,繁忙的吊车把头儿点。载煤的列车撒了个欢,整车的煤炭装上船。巨轮乘风破浪远哎,一带一路凯歌传,凯歌传……”

在黄骅市官庄乡中排村,70岁老人崔金才痴迷作词作曲在当地传为美谈。瞧!老人腰板一挺,精神矍铄,两眼有光,嗓音雄浑,高歌一曲《回黄骅看一看》,令人耳目一新。这首歌是老人自己作词作曲创作完成的,所以自己唱起来更有感情,更有气势。崔金才多才多艺,不仅爱好作词作曲,还喜欢拉二胡、弹电子琴,在村民眼中,他是“歌星”,也是自学成才的“草根文艺家”。

黄骅老人崔金才:歌声唱出家乡美!

黄骅老人崔金才:歌声唱出家乡美!

初次识谱,灵感大开

崔金才从小是个“乐天派”,喜欢唱歌。他与歌谱结缘是在五年级的一次音乐课上。那次,音乐老师教同学们唱歌的同时,把歌谱一同写在了黑板上。看着用数字1至7表示的七个音符,再看音符上下标注的圆点和横线,崔金才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些“怪异”的符号。当老师讲完这些符号的发音规律时,崔金才也是最有音乐灵感的,很快就自己看着曲谱唱完了整首歌。“那一刻,我对音乐,尤其是对识谱,就像与老朋友相遇一样亲切,有一种心灵上的相通。”崔金才深有感触地说。

崔金才的父亲去世早,1960年,他和母亲、哥哥闯关东,是在黑龙江省依安县上的小学和初中。上初中时,他和老师学会了拉二胡。1970年,崔金才在当地的一所小学当民办老师。那时当老师要教好几门课程,因为音乐老师紧缺,学校让崔金才不但要教文化课,还要教音乐课。崔金才欣然答应。那时的崔金才,经常用歌声充实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他还自学学会了脚踏风琴和电子琴。

1977年,崔金才回到自己的家乡官庄乡中排村,在中排小学当老师,还是教文化课和音乐课。崔金才热爱音乐,为了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1989年,他在石家庄北方音乐文学函授班学习了歌曲创作;1992年,他在吉林省音协举办的通俗歌曲创作班学习了通俗歌曲创作。边教边学,在学习中提高,崔金才当了40年的音乐老师,直到退休。

黄骅老人崔金才:歌声唱出家乡美!

崔金才(右)和老伴王金枝

处女座《劳动致富》新鲜出炉

崔金才对歌曲的创作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沧州日报》上登载了一首词《劳动致富》。“那首词写得真好啊!我读完后感觉豁然开朗,便突然萌发了作曲的念头。”崔金才笑着说,“那时没有出去学习过,从来没谱过曲,一点儿经验也没有,但我就像着了魔一样天天琢磨研究,谱了好几个月,终于完成了,别提我有多兴奋了。”

崔金才谱好曲后,第一个唱给他的妻子王金枝听。王金枝虽然不懂音乐,但她听完后,笑得合不拢嘴,“这首歌很带劲儿,真好听,我爱听!”听了妻子的赞美,崔金才在家待不住了,他要找个懂文艺的“专家”看看。他带着他的曲谱来到了黄骅市文化馆,找到懂词曲创作的老师王耀川,让他给提提意见。王耀川看后,笑着说:“金才啊,你写得还真好,很成功,有那个味儿,不用改!”得到老师的肯定,崔金才更有信心了。

从那以后,崔金才更喜欢作词作曲了,而且总是自己演唱,家中经常歌声缭绕。王金枝特别喜欢听丈夫唱歌,经常夫妻俩干着活,一个唱,一个听。“听他唱歌,尤其是他自己编的,觉得特别好,有时干活都不觉得累!”王金枝笑着说,“受他影响,女儿也很喜欢唱歌,而且特别好听。”

黄骅老人崔金才:歌声唱出家乡美!

黄骅老人崔金才:歌声唱出家乡美!

黄骅老人崔金才:歌声唱出家乡美!

热爱家乡,对生活满目皆“歌”

退休后闲下来,崔金才用歌曲记录生活,把作词作曲当成了最大的乐趣。《我的家乡黄骅》《老师,心中的太阳》《三尺讲台献丹心》《爱的摇篮》《我有初心》《小城故事》……崔金才创作了20多首歌,主题多为热爱家乡,赞美老师,都体现着满满的正能量。

“美丽乡村我的家,晨风送朝霞,美成一幅画。东洼的大棚一排排,一排排,西街的新网村边挂。村里楼外楼,村外好庄稼,哪知春的鸟儿枝头叫喳喳。哎嗨哟,美丽乡村我的家,精准扶贫(那)开了心花,开了心花……”这首《美丽乡村我的家》是崔金才作曲,曲调优美,仿佛令人置身于家乡的美景之中,好不惬意!

“古老的捷地减河,玫瑰飘香。扎根沃土,倔强顽强,顽强。身残志坚,奥运赛场,强手如林,我自昂扬。祖国在我的心中装,五星红旗领奖台上高高飘扬。呀咿儿呀咿哟哟,呀咿儿呀咿哟哟,轮椅上的玫瑰,为祖国争光。呀咿儿呀咿哟哟,呀咿儿呀咿哟哟,轮椅上的玫瑰,青春闪靓。”这是崔金才为残奥冠军周洪转创作的词曲。每当自己唱起来,崔金才都为周洪转的身残志坚、为国争光而自豪。

“作词讲究主题突出,概括性代表性强,还要语境优美;而作曲就讲究韵律美,切合主题,能很快吸引住听众。”崔金才说起这些,精气神十足。在他眼中,国家越来越富强,人民越来越幸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歌”。

黄骅老人崔金才:歌声唱出家乡美!

创作校歌,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崔金才对创作也是越来越痴迷,灵感上来,最快几小时就能完成一首歌的作词作曲。有时在地里干着活,突然来了灵感,可是手里没有笔,他就一遍遍地记,一遍遍地唱,直唱到干完活回到家;吃着饭想起歌词,放下碗筷就去记,再唱着歌回到饭桌前吃饭;有时夜里躺在床上,有了想法,赶紧起来拿笔记下。老伴说他着魔了,他却笑着说:“就你最了解我,编出了好歌先让我的夫人听!”

崔金才希望更多的人喜欢自己的歌。他曾把《我有初心》和《爱的摇篮》教给孩子们。《爱的摇篮》还成为前回小学的校歌。后来,崔金才又给闫庄子学校作词作曲校歌《时代新人茁壮成长》。“每当听到孩子们唱自己作词作曲的歌,我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孩子们是在唱歌,也是在传递文明和爱。”崔金才笑着说。

崔金才作词作曲的歌也曾多次获奖。1996年,他创作的《我的家乡黄骅》获沧州市委宣传部精品工程“八个一”作品评选三等奖;2017年,他创作的《小城故事》获依安县委宣传部原创歌曲大赛歌曲类三等奖。

“这辈子我离不开歌,离开歌我的生活将平淡无味。我要在音乐的道路上追求快乐人生,不但让自己乐在歌中,还要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歌的魅力。希望更多的人喜欢我的歌,歌唱我的歌,我们共同唱响黄骅之美,共同为黄骅的文明城市创建助力。”崔金才笑着说。

本报记者 周如凤 实习生 夏召圣 杨济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